泉州通客户端1月25日讯(泉州晚报记者陈林森)侨批纸短,家国情长。作为闽南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文献,侨批这种兼具家书及汇款功能的独特书信,详细记录了100多年来泉州人在南洋的生活变迁,是中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也是华侨推动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发生重大转变的见证。今年省两会上,我市省人大代表傅天宝就发挥“馆藏”“民藏”优势,展现侨批档案保护开发的福建担当与作为提出了建议。
“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开发,福建具备独特优势。”傅天宝指出,福建“馆藏”侨批档案集中且质精,全省各级档案馆集中保存的侨批档案有近9万件,仅泉州就有4万余件,且大部分是侨批档案中较为稀缺的“回批”,侨批内容信息的系统性、延续性较强,对于开展人文、商贸、特殊历史事件等领域研究具有较强的考证性和基础性作用;“民藏”侨批则量大且面广,可为福建深入研究侨批档案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资源。
为此,傅天宝建议,聚力三个体系建设,提升侨批档案保护开发水平。一是注重规划、实施抢救,建立侨批档案“一体化”保护体系。结合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制定侨批档案保护开发专项规划,全面引领福建侨批档案保护开发工作,并多渠道开展“民藏”侨批征集,拨出专项经费,全方位开展侨批档案实体抢救。二是加强研究、擦亮精品,建立侨批档案“多元化”开发体系。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内容级”侨批档案文献研究精品,结合抗战、建党、三下乡、普法宣传、中外交流等主题,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侨批档案精品展览,多办侨批档案学术研究活动。三是打响品牌、扩大影响,建立侨批档案“品牌化”宣传体系。除加强线上专业宣传和线下展示宣传外,还可努力推出一批侨批编研系列成果、专题微电影、微视频等,吸引粉丝阅读学习并转发宣传,提升侨批档案的社会融合度。
【编辑:陈清霞】
(作者:记者陈林森)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