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2019年11月14日 19:28 新浪网 作者 淘漉音乐

  TAOLU  MUSIC

  在10月26日《演员请就位》的节目上,陈凯歌导演再次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如果说上一次是因为淘汰明道,那么这一次就是因为两个演员都想要。

  这两位演员分别是牛骏峰跟郎月婷,在节目中出演了《海洋天堂》中的姐弟。

  陈凯歌将原本的剧本作了一些改变,两个人的角色力度也更加势均力敌。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最后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无疑是好的,就连看上去那么苛刻的老戏骨李成儒都频频点头,给予他们很大的肯定。

  最后,两个演员也发表完感言后,陈凯歌导演在写字板上写下了要留下的人的名字。

  写完后,陈凯歌又补充了一句:在一种精彩的表演面前,规则算个屁。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亮出字板,陈凯歌写了两个名字。

  陈凯歌导演觉得这两个演员表现得都非常好,他都想要。

  节目规则不允许,身为主持人的沙溢对凯歌导演说只能选一个。

  陈凯歌导演又怼了回去,反正他写了两个名字,读哪个名字让沙溢看着办。

  最终表示太难的沙溢为了打破局面的尴尬,思考再三只能将两个人的名字全部读了出来。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然而,这时候节目的导演不干了,规则就是规则,谁都不能挑战规则。

  吃了闭门羹的陈凯歌在无奈只能选择一个人的同时,还不住的表示复赛谁都不选,只选郎月婷,此言一出,全场近乎狂欢。

  随即露出一脸坏笑的陈凯歌,让人更加着迷,那么这个六十七岁的老人,为什么会如此任性呢?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高傲的少年凯歌

  1952年8月12日,陈凯歌出生在一个电影之家,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是中国内地40年代有名的导演。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受教于曹禺、洪深等艺术大家。

  常说严父慈母,但对于陈凯歌来说,身上所有的边框,尽数来自于母亲。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如果说父亲是严父,那么母亲就是个严母,从小严格的生活,规划着陈凯歌的人生路,但如此没有人情的条框教育,使得陈凯歌从小的观念便是:“善恶有报。”

  好在,陈凯歌的儿时过得十分平坦。

  但是这种想法却是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愈发突出。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14岁那年,他以常人无法比拟的高分考入了当时北京最好的高中——北京四中。

  文化底蕴深厚的陈凯歌也是那个学校非常好强、爱学习的孩子,这样的好习惯使他成为了学校的尖子生。

  本来是最有希望考到北大或清华去读书的。

  入高中没多久,国家发生的十年动荡,却是彻底改变了陈凯歌的人生及求学轨迹。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在《少年凯歌》中,整本书被他描写的宛如一个会流血的人,随便掀一页,都是一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而对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这一段:

  “在一次作文课后,班主任告诉我,你的父亲不是共产党员,你学习努力、成绩好,但也要克服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这样的话无疑于在高傲的凯歌,头顶之上悬了一把匕首。

  凯歌,既害怕又怨恨,在父亲游行后被人拉上台,侮辱的时候,凯歌为了标明自己的立场,也跟着喊口号。

  在母亲被罚面壁时,秉承着“错了就是错了,对了就是对了的凯歌,没有推出自己手旁的那把椅子,那把椅子……”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从小都理解善恶有报的陈凯歌相信着自己的父母犯了错误,没有试着理解父母,也没有了解过父母。

  只是在浩劫面前勉强的维护着自己卑微廉价的自尊。

  当父亲那一跪,跪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陈凯歌世界崩塌了。

  他以母亲教导给自己的思想而自豪,却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痛苦过后,这才开始认识到了这是一条错误的路。

  我要任性一次

  1969年夏天,陈凯歌离家远行,从北京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农垦局当工人。

  在西双版纳,陈凯歌与十几万知青一起伐木开荒、放火烧山,变原始森林为大寨梯田。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年仅16岁的陈凯歌是北方的孩子,水土不服,身上被各种各样的毒虫咬得一塌糊涂,日子过得很辛苦。

  直到3年后,一个军人找到他,严肃地问他,你想不想当兵,陈凯歌不假思索地回答:“想。”

  对方说:“那你跟我走。”

  就这样偷偷摸摸当了体育兵的陈凯歌,进了部队。

  因为身高1米85的个子,又爱好打篮球,陈凯歌成为人人羡慕的"球兵"。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1971年8月,陈凯歌获得了回家探亲的假,回到家中,在当时才刚50岁的父亲身上,他再找不到以前的意气风发。

  陈凯歌看到父亲满身衣衫褴褛,牙齿掉了很多,整天拄着扫帚在打扫厕所,还时不时对人弯腰示好。

  这对于重新骄傲起来的陈凯歌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耻辱着自己的无能和对父亲的残害,这时的他终于要反击了。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内心一直拒绝着导演行业的陈凯歌,已经不再是一个观众和一个导演之间的联系了,而是一个孩子和一个父亲的共鸣。

  这时的陈凯歌心中只想着一件事儿,便是为导演这个行业证明不是小资本主义。

  在经历了有苦有乐的军营生活后,1975年退伍回来的陈凯歌愈发刚硬,有了做导演为目标的他决定从零开始,便在北京电影洗印厂当起了工人。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历经三年之后,1978年5月北京电影学院恢复高考,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陈凯歌铆足了劲,而起初反对的父亲,太过了解其中的艰苦。

  但父亲还是尊重了陈凯歌的想法,他也只对陈凯歌说了一句话:

  “你万不可放弃,我只要求你这一点,你干的再苦都不能放弃。”

  陈凯歌回答父亲说:“我会记着的。”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1982年,陈凯歌大学毕业,然后被分配到了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做导演。

  在北厂的两年里陈凯歌脑子里想的最多的,便是如何能拍出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电影,1984年陈凯歌被借调到广西电影制片厂。

  同年7月下旬,沉淀了两年之久的陈凯歌,终于抑制不住了自己的才华。

  紧推一部《黄土地》完成双片后,便立马送去审查。

  一心执着于自己电影的陈凯歌不得已又去应酬陪酒。

  饭桌上不被重视的陈凯歌,本来便极度厌恶这种肮脏应酬的他,当场摔杯而走。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整整一年里,《黄土地》因为不被接纳,久久不能上映。

  但是金子总会经得住时间的打磨,《黄土地》一经上映,口碑便呈现了一边倒的优势。

  本以为找准了方向的陈凯歌,会放下少年时的执念,没想到的是他的执念又深了三分。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

  作为陈凯歌的处女作《黄土地》,这也许是陈凯歌最为诚挚的电影。

  在审核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陈凯歌被问到的最多的话便是:

  “为什么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陈凯歌回答:“想拍!”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之中,充斥着陈凯歌的信念和外人不理解的任性。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黄土地》的深刻、厚重、充满着赤诚而雄浑的力量,他抓住了这种感觉,没有把它当作单纯的故事背景来处理,而是让它成为了整个民族人格化的象征体。

  这种不被人理解的任性,更像是陈凯歌不变的执着。

  在随后的电影,《边走边唱》中,陈凯歌以寓言的方式透过独特的视觉世界和意蕴深厚的自然景观突显了两个顽强的生命。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通过一个简单的生命渴望和民间故事来阐释关于世界真相的问题。

  在《霸王别姬》中,他更是完成了一次个人创作主题上的思辨,将历史宏观和个人命运的微观近乎完美得融合一处。

  “生、死、爱”,也成为了陈凯歌电影里永恒的三要素。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从《黄土地》到《霸王别姬》,选择的都是压抑,在沉默中爆发或者死去的沉重主题。

  在这类主题的创作中,陈凯歌始终袒露着忧愤,他的哲学表达和电影文本在这个领域成为了文化苦旅的代名。

  陈氏电影,正是一种对世界含蓄的解读

  如果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每个看过陈凯歌电影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

  张艺谋说过:“在中国第五代导演中,陈凯歌是最具实力的那一个。”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从《荆轲刺秦王》中,就略有些让人看不懂的陈凯歌。

  在2005年的《无极》中,过深的内涵让观众们捉摸不透,也终于给陈凯歌挂上了“江郎才尽”一号。

  当陈凯歌做出回应时,不过是哈哈一笑,说:“电影本来就留给少数人欣赏的!”

  很多人都评价陈凯歌是在给自己找面子,但也有一大部分人被陈凯歌的个性所吸引。

  凯歌导演更像是“李义山”,因为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电影中感悟出不同的东西。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把人、把人心、把人性看透了,以至于他之后的人生都是在讲“人”。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里的一段很经典的台词。

  一部比一部隐晦的电影为他迎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他总是在寻求着一种不同,有的时候他找到了这个不同,例如《黄土地》。

  可更多的时候他总是以失败告终,像是《边走边唱》。

  他就像是他塑造出来的一个个人物一样,承受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他在给自己的内心一个交代,曾经自己的思想被绑架了,在挣脱出那样的一副纸枷锁之后,才明白了人生在世的意义。

  所以他拍了《无极》,很多不爱思考的人,被定格在了和陈凯歌同样拥有的16年的思想囚笼中。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这看似任性的任性,实则是陈凯歌坚持在这片荒土上最后的理由。

  他为什么不被人接受

  陈凯歌自始至终都不负,中国第五代导演领军人之称,他在电影中诉说的是自己对这个时代、对历史、对人文的认知和情怀。

  就像作家在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歌手在唱自己心中的情感一样。

  他有自己独到和清晰的解释世界的方法,并有足够的力量坚持和捍卫自己的世界观。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在如今电影市场尽数被商业电影麻痹着感官的人们,期待着更刺激的商业电影。

  可陈凯歌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商业电影导演,他太喜欢夹带自己的私货,《妖猫传》里对杨贵妃的同情,对唐玄宗的讽刺。

  《搜索》里,对网络暴力的控诉,对人性之恶的剖析。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陈凯歌要说的东西太多了,就算再给他五十年,他也未必能拍的完。

  在《白昼流星》之后,面对着全民接受采访时,记者问:“年轻导演拍电影任性,因为输得起,到您这个位置,“任性,是不是成本就大了?”

  陈凯歌答:“我喜欢,我就拍了!”

  这样的回答,一如既往地展示着陈凯歌的任性,而这也能看出67岁的陈凯歌,内心一直年轻。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遗憾不能再发生在下一代人身上

  从年幼到年老,对伤害总是无能为力又非常不甘的陈凯歌,终于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有一次,在饭桌上,客人喝醉了,对妻子陈红稍微有些无礼,大儿子陈雨昂十二岁,蹭一下站起来便对那人吼:“你丫干嘛!”

  陈凯歌当时心说:“这就行,这个就够了,这就叫不怕事。”

  可随之而来的便是惭愧,想起当年,都没有给自己的母亲弄一把椅子。

  自责的陈凯歌在接下来的饭局上没有说一句话。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当陈凯歌回忆起的时候就说:

  “通过这个事儿我就解剖我自己,当时我可能不是没想到,我可能就是怕事。我可能就是觉得人家让我妈站着,那就站着吧,能怎么着?”

  这一句话里,充斥着对自己的失望,和对儿子的期望,陈凯歌失掉的品格,希望可以长到儿子们身上,对儿子的教育。

  也就是在《道士下山》里,师父李雪健对王宝强的那句叮嘱,“遇到什么难处都不要怕。”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这一句话,是陈凯歌内心的呼喊,没人体会过他的这种感受,因为陈凯歌深深地怕过,他也最终为此懊悔终身。

  所以在教育下一代上,陈凯歌很早便让14岁的儿子离开父母独自到加州求学。

  在学校里,每个孩子都要负责一匹马,打扫、清洗、遛马,14岁的小少年从头到尾都很好地坚持了下来。

  之后,陈雨昂写了一篇关于那匹马的作文,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心得感受。

  文中说,他对那匹马本来没什么特别感情,但就在他最后一次去照顾马时,马似乎感受到了分别,用鼻子在他面颊上蹭了很久。

  就是在那瞬间,他忽然觉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有了回报。

  对此,陈凯歌在家书中总结为“持续的奉献会换来眷恋”。

  “江郎才尽”的陈凯歌,为什么还这么任性?

  陈凯歌用着自己的经验去教导儿子,才华不属于你,才华是你和上帝交换的产物,你交出真心,才能换来才华,一旦真心没有,才华立即消失。

  所以当陈凯歌在大儿子成年时,问过一句话:“你十八岁了,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儿!”

  陈雨昂答:“音乐!”

  陈凯歌:“为什么?”

  陈雨昂:“我感觉您电影中,片头曲和片尾曲很差,以后我给您弄。”

  旁边的母亲陈红被逗的哈哈大笑,陈凯歌也是欣慰一笑。

  这是高山的问候,也是高山下面的世界应有的样子,执着、任性了一辈子的陈凯歌终于看到了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陈凯歌黄土地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