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黔南州“十三五”期间24.73万人搬出大山改变命运

回眸“十三五”|黔南州“十三五”期间24.73万人搬出大山改变命运
2021年01月12日 22:07 新浪网 作者 劳动报社

  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罗应和是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也是黔南24.73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的一员。

  搬迁前,罗应和住在惠水县摆金镇斗底村,一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石漠化山区。没有成块像样的田土,住房“风来风扫地,月来月点灯”,村民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孩子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

  这样的苦日子,一天也熬不下去,搬出去才有出路。

  罗应和赶上了好政策。2016年7月8日,他所在的山寨整寨搬入惠水县城。“搬家”那天,车队等在村口,乡亲们却迟迟不肯上车,“一没田,二没土,怎么生活?原来的宅基地、土地怎么办?”村民们顾虑重重,担心这一搬,“生活还不如原来”。

  位于惠水县经济开发区的新家园里,医院、学校、超市、农贸市场、社区扶贫车间、综合服务中心、警务室等等一应俱全,县里还特别规划了“微田园”帮助老年移民解“乡愁”。一切都如此体贴周到,搬迁前的忐忑和不安未能成真,而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却发生了翻天的变化,收入有了保障,生活有了品质。

  思想开化、责任心强的罗应和,成为移民的主心骨,推举为新民社区支书,他要让移民由“贫”变“富”,由“移民”变“市民”,在对移民社区的服务管理中,他收获了诸多荣誉。

  回想起以前朝不保夕、挣扎煎熬的日子,罗应和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罗应和说,易地扶贫搬迁,搬“心”比搬“身”更重要。

  生活在环境优美、条件优越的新居所,乡民们早“已把他乡作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了。因为,换一方水土,变一种活法。这场“背井离乡”的大迁徙,背离的是没有“乡愁”的穷乡,迁入的是生活无忧的“佳境”。

  攻克“坚中之坚”破解“难中之难”

  千百年来,黔南数十万山区群众纠结于水,困囿于山。

  在黔南,94%的国土面积属石漠化片区,占据全省石漠化面积28%,堪称石漠化“重灾区”。2011年,黔南12个县(市)中,10个县被列为滇黔桂石漠化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

  石漠化地区地表裂缝众多,水土流失严重,即便是“天无三日晴”还是“有水难存”。由于地形破碎、山高水低、人居分散,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严重,农村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大山的重重阻隔,封锁了山区群众的出山路,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峰际连天,守着这方山水的山民,世代困苦。

  在黔南,“三波罗”曾经是“贫困”的代名词,三都、荔波、罗甸因为地处月亮山、瑶山、麻山地区,被深深打上“贫穷”的烙印,贴上“落后”的标签。

  在山连着山,石压着石,被国外专家断定为“不具备生存条件”的麻山地区,因为缺水少土、大山连绵、土地破碎,生存与生态强烈对抗,“麻山”成了“穷山恶水”,“贫困”如影随行。

  在荔波瑶山、三都月亮山地区,因为森林茂密,沟壑纵横,耕地稀缺,设施薄弱,当地群众基本“无地可种”,千百年来被附上“生态与贫穷伴生”的魔咒。

  以“三山”为代表的山区,是黔南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贫中之贫”。

  这千年之贫,因为“易地扶贫搬迁”这个“一号工程”的实施,一朝攻克,一朝破解。

  5年来,黔南24.73万人从生态脆弱的深山区、石山区迁入城镇,不仅让19.99万建档立卡户稳稳地捏住脱贫胜券,而且减轻了迁出地生态环境压力,修复了山区生态系统功能,保护了“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全州完成旧房拆除复垦复绿4.1万户,复垦复绿面积7334亩,复垦复绿率100%。对25度以下的搬迁户承包地开发流转3.97万亩,退耕还林修复生态8.39万亩,实现搬迁脱贫与生态修复双赢。

  打造“贵州样板”贡献“黔南智慧”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那就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这场“绝处逢生”的大迁徙,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硬仗。

  20多万人搬出深山,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新区如何管?

  面对这道庞杂的“多元多次方程”,黔南给出了精准的解题方案。

  严守政策“三条界线”,突出“精准”要求,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任务完成不欠账。守住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聚焦远离集镇、生存条件恶劣的“双50”贫困村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守住住房建设面积的“标线”,严格执行住房面积控制标准,严把工程质量关口,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让搬迁群众住上安全房、满意房;守住搬迁不举债的“底线”,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合理控制建房成本,着力打造融合型社区,培育商业业态,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通过经营性收入补贴扶持,降低移民群众城镇生活成本。

  在工程建设中,黔南严格遵循坚持省级统贷统还资金“物理隔离”,打通资金管理和使用“安全快车道”;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促进迁出地生态修复;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助推城镇化加速发展;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保障了工程建设进度;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增添搬迁群众福祉;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加快搬迁脱贫小康步伐等“六个坚持”,将每一笔资金用到“刀刃上”。

  通过推行“82”安置方式,全州108个安置点中有102个分布在县城和中心集镇,搬迁入住24.6万人,为全州城镇化率贡献6个百分点。建设投入约210亿元,带动相关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发展,推动了城镇发展和乡村布局优化,让搬迁群众共享城镇优质资源。交通、饮水安全、上学、就医等实际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变。通过实施“七个一批”就业工程,在安置点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扶贫车间”)149家,开发岗位8364个,其中稳定吸纳搬迁群众就业2952人。建成扶贫基地58个,开发岗位15116个,其中吸纳移民就业1407人,确保了搬迁群众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有发展前景,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全面达成。

  “十三五”期间,黔南全面实现搬迁安置项目建设、搬迁入住、万人安置区设立街道办事处、61个1000人以上安置区警务室、103个管理单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和综合服务全覆盖等“五个100%”,从根本上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居住稳、就业稳、就学稳、收入稳、人心稳”目标。

  黔南书写的易地扶贫搬迁“前半篇文章”,可谓“字字珠玑”:用探索创新形成的“五个三”、“一构架三清单”、“82”安置方式、党建引领“五新社区”、“七个一批”就业工程、“四建四进”社区治理模式等等好经验好做法,打造了有特色、有亮点的“贵州样板”,提供了可借鉴、能复制的“黔南方案”,为贵州反贫困大业贡献了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的“黔南智慧”。

  生活“过得舒心”发展“充满信心”

  “进城”,意味着摒弃千百年来固有的农村生活,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不适应、难融入,生产生活和文化上的差异,成为不少搬迁群众的心理障碍。

  而在黔南,所有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出现的问题,都有一套精准的解决方案:搬出来后生活无着落,咋办?用“就业”换掉穷业!新理念不适应,新工种做不来,咋办?用“技能”转变观念!住进新居不习惯,咋办?用“亲情”打消顾虑!

  黔南将后续扶持重心从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向“精准治理”,以“1+7”系列文件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州各地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单位,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化“五个三”后续扶持模式,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构建“五个体系”,针对安置社区治理的突出问题,推出舒心享福、安心就业、开心融入、省心办事、党建聚心“五心工程”,着力破解公共服务不到位、培训和就业不衔接、居住不习惯、社区治理不精细、组织不聚合等五大后续扶持问题,解移民群众生活之忧、发展之难、思想之惑、思乡之愁。

  “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的实施,让黔南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故事精彩,经验典型,主题突出,亮点纷呈,战果辉煌,成为脱贫攻坚最亮眼的篇章。

  一个个移民社区规划建设,一幢幢崭新楼房拔地而起,一项项保障措施紧紧跟进,搬出穷乡僻壤的山区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享受到了优越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迅速融入现代文明社会,解决了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的问题,完成了过去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在这一“迁”一“变”之间,搬迁群众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换。

  2016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到惠水县明田安置点视察并对“五个三”经验给予高度肯定。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指引》刊发了黔南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经验,并要求全国参考学习贵州的做法和经验。龙里县《贵州龙里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四建四进”模式》入选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2020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黔南多个集体和个人榜上有名。在上榜名单中,黔南的三都、罗甸两县获“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惠水县明田安置点、三都县中和镇雪花湖安置点、平塘县2017年县城安置点获“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金恒星安置点罗肇邦等5位群众获“十三五”励志易地搬迁群众……

  未来五年,黔南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怎么干?

  新年伊始,在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会上,州委书记唐德智指明了路径:“未来5年,政策不松劲、力量不减弱、工作不断档,要把思想重视体现到认真梳理问题上来,把担当作为体现到认真解决问题上来,把工作成效体现到群众的满意度上来,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融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黔南移民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