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舞剧《沧浪》今晚献演国舞剧场,八人共“舞”聊斋,300岁故事有了当代活力

舞剧《沧浪》今晚献演国舞剧场,八人共“舞”聊斋,300岁故事有了当代活力
2021年01月22日 17:54 新浪网 作者 劳动报社

  将蒲松龄笔下的志怪故事搬上舞蹈舞台是一种什么效果?1月22日晚,一部由《聊斋志异》中的《王六郎》故事改编而成的舞蹈剧《沧浪》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精彩上演。八位舞者将在精致的舞美、传统与当代交相融合的音乐中,为300岁的故事增添一分当代的活力。

  据了解,《沧浪》是由青年导演彦彦导演的一部当代舞蹈剧场作品,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则短篇《王六郎》。作品讲述一个关于道德困境与自我觉醒的故事:渔夫与水鬼本来阴阳两隔,却因酒结缘成为好友,当渔夫得知水鬼要拉人下水以换取投胎转世的机会时,方才意识到自己卷入了一场进退两难的生死迷局。

  谈到作品的创作契机,导演彦彦表示,艺术源于生活,《聊斋》是一部充满烟火气息的作品,自己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便觉得动人有趣,于是有了将其改编为舞蹈作品的想法。

  在彦彦看来,蒲松龄用神仙志怪故事表达了他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观察,而《沧浪》则是以舞蹈剧场的形式展现出当代人的困境。作品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在300年后的今天,《王六郎》的故事要以何种面貌重生?

  彦彦透露,团队在创作《沧浪》时用了很多当代手法,不仅在服装上使用了许多当代设计;音乐方面也在保留竹笛、唢呐等传统声音的同时,融合了一些电子音乐。比如作品中选用了一首经典的古琴曲《酒狂》,但观众在听到传统音乐的余音的同时,电子音乐的元素又能让观众感受到当代流行音乐特有的节奏律动,这不仅让整部作品显得更加年轻有能量,也在听觉上为这个300岁的故事增添了些许当代的活力。

  此外,在舞美装置上,《沧浪》也是颇费心思。记者了解到,《沧浪》的舞美视觉取水之意像,借鉴了中国绘画中最早用来画水的“勾水法”,即用线条勾勒出水的造型形态,并最终留取了一些线性元素,通过弹力带形成一个特别的装置,不仅是作为布景,在作品中架构起一条河流两个世界,也实现了空间和舞者的有机互动。

  彦彦表示,本剧不是单纯感慨困境的两难,也不想廉价的呼吁大家扬善弃恶。“我们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我心光明,夫复何求’的自我觉醒之路,愿这一坛浊酒能带给身处沧浪之中的我们逆流而上渡人渡己的勇气。”

  据悉,《沧浪》也是今年国舞剧场SIDCT青年孵化平台系列公益场演出之一。近年来,国舞剧场致力于为具有成长性和发展空间的国内青年舞蹈艺术家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全方位扶持青年舞蹈编导们的艺术创作,孵化出了许多原创优秀舞蹈作品。搭配推出的公益场演出更是惠民利民,不仅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走进剧场接受艺术的熏陶,也激发了青年编导的创新活力,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青年舞蹈家的风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蒲松龄舞蹈沧浪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