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上海交大“海铃计划”首战告捷

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上海交大“海铃计划”首战告捷
2021年09月17日 18:01 新浪网 作者 劳动报社

  劳动报记者9月17日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作为“海铃计划”前期预研论证项目,“海铃探路者”海试团队近日成功在预定海域布放数套自研实验仪器并采集到珍贵数据,这些数据验证了预选海域作为中微子望远镜候选台址的可行性。

  此外,团队还成功布放可长期监测海底流场、生物活动、沉积物及检验望远镜元器件的潜标,为后续望远镜阵列设计和长期运维提供了依据。

  据悉,“海铃计划”旨在探索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通过捕捉高能天体中微子来探索极端宇宙,构建我国完备的多信使天文网,推动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海洋地理、海洋生物等前沿交叉研究,具备孕育多项原创科学发现的重大潜力。该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牵头开展,集合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天文、海洋工程、海洋科学、材料、电子信息等学科的前沿研究优势和雄厚工程能力。首席科学家为李政道学者徐东莲。

  徐东莲介绍说,中微子天文学的思想起源于1960年科学家提出的在深海或湖里建造切伦科夫光探测元件阵列的建议。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中微子望远镜“冰立方”于2010年在南极冰层中建成。2013年,“冰立方”首次探测到一个来自地外的弥散高能中微子流,但这一中微子流既没有集聚迹象,也没明确地指回任何已知的天体源,若要有效地寻找高能中微子的天体源,仍需提升下一代中微子望远镜的探测灵敏度。目前,欧美正在积极筹建性能大大优化的二代中微子望远镜,预期在2030年前后建成,届时中微子天文学领域或出现重大突破。

  徐东莲表示,探索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更是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部署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基础前沿性技术研发项目”“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号召。

  记者获悉,2018年9月,徐东莲回国加盟李政道研究所。同年11月,其“中微子天文学的研究”项目获得“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专项”支持,主要开展中微子望远镜选址和探测器原型样机研发等工作。该项目持续吸引着上海交大及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其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