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宜州“消费扶贫”撬动“土货”畅销

宜州“消费扶贫”撬动“土货”畅销
2021年03月29日 10:07 新浪网 作者 河池融媒

  “蒙书记,周末帮带5只安马乡特有的中洲油茶鸡回来!”“我要100斤木寨优质米。”“我要4件沃柑,小罗周末回县城时麻烦帮带呀!”……在宜州区安马乡驻村工作队的微信群里,类似的委托代购山里农特产品的信息数不胜数。

  扶贫就业车间。

  每到周末,安马乡乡干、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都变身“带货员”,一车车“土货”就这样“跑”出大山。今年以来,该乡群众通过“消费扶贫”平台线上下单、线下帮扶干部“以买代帮”的方式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销售额达20余万元。

  2020年9月19日,贫困户通过养蜂脱贫致富,生活甜如蜜,脸上笑容溢出来。甘保罗 摄

  近年来,宜州区依托贫困山村生态特色农产品优势,从产业链上着手,大力实施“消费扶贫”,通过搭建平台、培育主体、创新模式,打通贫困地区的优质绿色农副产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痛点堵点;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供销机制,推动贫困农户、村级集体和企业共赢发展。

宜州区奇遇双江景区的郁金香花香四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踏青。 白璐 摄
宜州区庆远镇东屏村现代特色农业葡萄园(核心)示范区,涉及6个自然屯,带动507户农户1960人脱贫致富。韦克文 摄

  “土货”如何飞出大山?针对刘三姐镇、福龙瑶族乡、三岔镇等乡镇的部分贫困村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宜州区通过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吸引企业进驻等方式,搭建消费扶贫平台,保价收购农民自己种养的豆类、家禽、水果等农副产品,重新包装后推向市场。

  乍洞村第一书记谢万举与“洋助理”尼克。

  参与消费扶贫展销活动。

  该区以刘三姐镇为试点,以辖区内的极度贫困村乍洞村、飞高村、拉甫村命名,创建由村集体控股的“乍飞拉”品牌。如今,在“乍飞拉”农副产品销售扶贫运营中心,土鸡、土猪肉、大米、红薯粉、木耳等近100种农副产品整齐排列在货架上,顾客可以自由选购,店员对照线上订单忙碌着打包发货。

宜州区洛东镇阿牛妹电商消费扶贫平台为群众义卖农产品。潘彦臣 摄

  日前,2000瓶宜州特色小吃——黄豆焖河鱼被送至“乍飞拉”运营中心。一年来,宜州汇鲜食品厂生产的河鲜酱销量剧增,3万余瓶河鲜酱通过“乍飞拉”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该厂总经理韦俊伍介绍:去年10月,借助“乍飞拉”平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500多公斤南瓜被抢购一空,实现贫困户与村集体经济收入双赢……

宜州区刘三姐镇消费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收购销售优质农产品。 朱昌敏 摄

  据了解,该区9个乡镇30个村投资“乍飞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成为股东,形成村企共担风险、共享成果、抱团发展的良好形势,增加了扶贫产品的供应链。据统计,截至目前,“乍飞拉”品牌扶贫产品销售额达800万余元;2019年8月,“乍飞拉”被广西电子商务行业大会授予“广西电商网红品牌奖”。

  “土货”如何成为好货?产品有认定,质量有保证。

  宜州区围绕市级“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全面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开展扶贫农产品品牌认定,鼓励乡镇联合创建区域特色品牌,并申报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目录,提高本土特色农产品辨识度。

  德胜消费者在品尝特色产品。

  同时,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市场主体认定,制定出台《宜州区扶贫市场主体认定办法》,引导和支持优质支柱产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全面推进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培育打造消费扶贫网红品牌。截至目前,宜州通过自治区认定的消费扶贫产品达20家170个产品,名列广西前列。

  质量有了保证,“土货”如何闯入市场?创新模式,拓宽渠道,实现“三向消费”是宜州的做法。

  该区通过采用电商平台“线上消费”、机关单位“采购消费”、网络直播“带货消费”3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扶贫农产品供销机制,实现消费者买到好产品、农户产品卖出好价钱。

  乍飞拉消费直播间。

  如今,宜州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66个。同时,印发《关于组织各单位利用工会经费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通知》,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农产品。此外,在消费扶贫直播间中,乡镇党政干部还化身“带货主播”,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宣传、推介宜州特色农产品。在“消费扶贫”的带动下,2020年,该区农副产品销售额达8亿元。

宜州区同德乡砂糖橘丰收。佚名 摄

  在“消费扶贫”杠杆撬动下,宜州进一步整合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资金,充分利用村集体土地和闲置校舍建设生态养殖基地、扶贫车间,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村+基地+贫困户”等发展模式,扶持贫困地区规模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宜州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如今,宜州区211个行政村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27个行政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韦玉厦 高东风 权晟 通讯员 韦杏筱 银世尤

  编辑:唐洁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