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2019年01月25日 10:43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江苏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提升文化发展全新的战略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寓意深远。这些论述既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又有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即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兴衰成败。“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三个“事关”清晰地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放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高度,来看待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灵魂支撑,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树立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发挥好文化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体现文化发展根本的人民属性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始终以人民的精神生活和幸福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因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因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因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坚持文化发展深刻的辩证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积极回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引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三大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土壤,是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它们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文化重要论述的系统内容,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根基所在,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革命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直接来源于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后涌现出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传承文化发展多样的创新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超越西方“文明冲突”论,倡导“文明和谐”。各国各民族由于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发展的样态,“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我们应尊重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特点,使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得到创新发展。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国各民族文化都应互学互鉴,展现自己文化的独特魅力,因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坚守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以我为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同时尊重、珍惜、学习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并最终为我所用,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依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并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具有创新性特征的典型写照。

  凸显文化发展固有的实践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关于文化重要论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绝不会一蹴而就、一帆风顺、一夜成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论述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开展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现代历史观冲击下唯物史观的自觉与自信研究”(15AKS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廊坊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