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海一九旬老人喉咙卡鱼骨40天才取出,曾因咳血被当肺炎治疗

北海一九旬老人喉咙卡鱼骨40天才取出,曾因咳血被当肺炎治疗
2021年04月10日 09:58 新浪网 作者 北青网

  北海是个海滨城市

  鱼是市民在餐桌上常见菜

  鱼虽然美味

  但是一不小心

  鱼刺就容易卡到喉咙

  不但会引起明显的咽痛、吞咽不适感

  还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

  甚至于威胁到生命

  这位潘爷爷就遇到了

  4月7日11时许,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用支气管镜,从患者潘爷爷的气管里取出了一块鱼骨头,解决了困扰潘爷爷40天的呼吸困难、咳嗽、咳血的问题。

  “舒服多啦!”90岁的潘爷爷还躺在治疗床上,就竖起双手大拇指给医务人员点赞。

  潘爷爷感谢医生。来源北海市人民医院

  鱼骨卡喉咙不在意

  这块卡在潘爷爷气管里的鱼骨头,是一个多月前他在家庭聚餐时不小心呛进去的。当时家人带他到党江镇卫生院检查,医生没有在他的喉咙里发现鱼骨头,加上卫生院没有检查气管的设备,大家以为没事也就作罢了。然而,一周后潘爷爷开始咳嗽,有时还咳出血丝,同时感觉呼吸困难。家人又带他到合浦某医院住院,拍片检查也未发现异常,以肺炎为由治疗了10天,住院期间未见咳嗽出血。但出院回家后,潘爷爷又出现咳血的情况。

  鱼骨导致咳血,医生顺利取出

  4月3日,家人送潘爷爷到北海市人民医院就诊,收入呼吸内科住院,行CT检查时在右主支气管发现有一不规则异物。医生根据患者和家属的叙述,结合检查结果,猜测导致潘爷爷持续咳嗽和咳血的原因是鱼骨头呛进了气管。

  4月7日上午,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振杰博士在护士协助下,为潘爷爷进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医生第一次尝试用异物钳夹取鱼骨头,刚将鱼骨头取出到声门位置,潘爷爷一咳嗽,鱼骨头又掉下去。黄振杰继续调整角度,再次夹取时,顺利将鱼骨头取出。

  医生正在取鱼骨。来源北海市人民医院

  “幸好鱼骨及时取出,如果时间超过半年,骨头被肉芽包裹,可能将右肺完全堵死。那样的话右肺将会丧失通气功能,加重呼吸困难,导致致命性后果。”黄振杰说。

  (苏坚)

  对于常吃鱼的北海人来说

  鱼刺卡喉咙很常见

  日常生活里

  碰到鱼刺卡喉

  每个家庭虽然处理的方法稍有不同

  但用到最多的无外乎两招

  第一招,喝醋

  第二招,吞饭/菜

  “土方法”之喝醋

  基本无用,还可能伤喉!

  有的人被鱼刺卡住后拼命的喝醋,认为醋可以溶解由钙构成的鱼刺,从而软化鱼刺,软化的鱼刺就会从组织上脱落下来。真的是这样吗?

  鱼刺成分是钙,醋能与钙发生反应,鱼刺遇醋会软化直至溶解。但是……请看下面:

  我们食用的醋的有效成份是醋酸,化学名称叫乙酸,一般一瓶食用醋乙酸含量为4%—6%,含量如此之低,所以它要软化鱼刺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持久的浸泡。

  所以,喝醋真的没效果!同理,维生素C片、柠檬水也和喝醋的效果一样,只能是杯水车薪,并且还可能伤害喉粘膜哦!

  “土方法”之吞饭/菜

  很危险!

  传闻大口吞饭吞饼吞馒头,可以把鱼刺一并送进肚子去。

  确实,有一些人在这样做之后,咽喉疼痛的症状得到了改善,成团的食物夹带着鱼刺脱离了原来的部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吞过米饭、馒头后,疼痛感却越来越强烈了,因为会把位置较浅的鱼刺推到了更深处,这样很可能会伤到咽喉黏膜,引起感染化脓、红肿发炎,甚至喉头水肿造成窒息。

  甚至,鱼刺经饭团、馒头的挤压,到达食管,经过食管的生理狭窄部位时,刺破食道,导致食道穿孔、胸腔和纵膈感染。

  那误吞鱼刺了怎么办?

  误吞鱼刺先轻轻咳一下

  看看震动力能否把刺得不深的鱼刺给咳出来

  之后轻轻地吞口水看它会不会被吞下去

  不过这只是针对卡住小鱼刺的处理方法

  如果轻咳之后

  发现鱼刺还是没有掉

  就要尽快到医院,把鱼刺取出

  这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了

  感觉鱼刺已掉落

  但疼痛持续12小时仍然没有减轻

  甚至更严重的话

  表示鱼刺还在,要马上去医院取出

  特别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

  一遇到鱼刺卡住就要就医

  大意不得哦!

  温馨提示:

  鱼刺卡喉的情况大多是在吃饭很急赶时间、看电视、聊天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发生的,大家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尽量少说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