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世界雨林日:海南多措并举加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

关注世界雨林日:海南多措并举加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2年06月22日 08:26 新浪网 作者 北青网

  6月22日《海南日报》第6—7版版面图 

  我省多措并举加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

  千岩如竞秀 万物自长栖

  ■ 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

  日前,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雨林深处,林木高低错落、相互依附。一株兰花在苔藓中挺立绽放,三片花瓣由黄色向橙红渐变,异常美丽。这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专家黄明忠发现的兰花新品种——凌氏石豆兰。

  海南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尤其丰富。自2019年启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以来,该国家公园至少已发现30个新成员,包括11个植物新种、6个动物新种和13个大型真菌新种。

  6月22日是世界雨林日,海南日报推出跨版报道,展现海南省3年多来,积极修复整合自然保护地、开展系统生态修复、健全科研和监测支撑体系等,将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越织越密的成果。

  日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什坡管理站的护林员在工作。

  加强整体保护,落实生态搬迁

  清晨时分,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斧头岭,海南长臂猿在树丛中荡跃觅食,沿着人工拉起的绳索穿过滑坡地带,进入另一片树林区域。

  海南长臂猿。

  随着海南长臂猿家族群的扩大,它们需要更广阔的栖息空间。将海南长臂猿的潜在适宜栖息地进行更新、抚育,让其快速转化为现实栖息地,是目前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省加强热带雨林的整体保护,整合海南岛中部的尖峰岭、霸王岭等自然保护地,把保护地用生态廊道连接起来,纳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区域,解决保护地之间人为割裂、保护空缺等问题。

  据介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将整合20个自然保护地,为野生动植物的繁衍提供更加完整的生态空间。

  琼中百花岭的大树。

  6月6日上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五指山市)安置点迎来了首批搬迁的村民,40户村民从已划定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区的老村搬出,迁入新家。

  为加强对热带雨林系统修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位于核心保护区的村庄开展生态搬迁,并将拆除居住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打通动植物的物种迁徙、传播通道。

  热带雨林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在我省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正在开展科研项目,通过人工促进修复受损害的天然林和受干扰的次生林,逐步恢复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

树干上的寄生植物。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建设“智慧雨林”,强化执法巡护

  在霸王岭片区核心区域,320台红外相机和19台实时监测摄像头隐藏在山林里,布置下了“天罗地网”,只要有人或野生动物经过,就会被监测、拍摄到。

  “‘智慧雨林’项目启动以来,我们采用红外线热感应触发相机、卡口监控相机、振动光纤等多种技术,逐渐形成了全天候不留盲区的监测防护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智慧雨林”项目工作人员何聪介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将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纳入国家林草局的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全面掌握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变化。

  马尾杉。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还依托国家林草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海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进一步加强热带雨林、海南长臂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科研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建立更为严格的执法制度,强化对热带雨林的全面保护。我省还将进一步修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巡护管理等制度,建立网格化的巡护体系。加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相关市县国家公园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对原始热带雨林、季雨林、珍稀濒危动植物原生群落和生境,以及宝贵的遗传资源实施最严格的保护。

  (海南日报海口6月21日讯)

  关于生态搬迁

  一起来看看海南这些市县的做法吧

  东方东河镇苗村:留下好生态 走向新生活

  ■ 海南日报记者 张文君 特约记者 方宇杰

  “等拿到钥匙,我们一家就将搬去安置区,体验新生活。”6月20日,东方市东河镇苗村村民陈文秀正忙着做搬家前的准备工作。很快,他们一家5口人就将搬到150平方米的搬迁安置房里。

  苗村是东河镇唯一的苗族聚居村,村庄三面环水、远离城市,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是难题。

航拍东方市东河镇苗村搬迁安置工程项目现场。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为更好地安置苗村村民,东方于2020年开工建设东河镇苗村搬迁安置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共建设安置房168套。目前房屋与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

  走进苗村安置区,一排排整齐、崭新的住宅楼映入眼帘,道路平整宽阔,每家每户的院落颇有民族文化特色。

  “搬到安置区后,村民不仅生活变得便利,还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教育等资源。”东河镇副镇长麦名卫说,这里距离东河镇中心卫生院仅10分钟车程,就医很方便;周边有2所中心幼儿园、2所小学、2所初级中学,可有效保障苗村适龄学生上学。

  据了解,在市、镇政府动员下,苗村村民已全部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当前苗村正有序组织村民分批进行搬迁。

  麦名卫介绍,为了解决苗村村民的产业发展需求,当地除了分给村民每人生产用地外,东方市委市政府还自2022年起,连续5年,每年拨付200万元用于苗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给予每人生产生活安置补助。此外,同步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引导村民就业,让村民生活更有保障。

  (海南日报八所6月21日电)

  五指山市畅好乡毛庆村:不仅是挪地 更是“挪”观念

  ■ 海南日报记者 谢凯

  “接送孩子方便了,出门就是市区。”连日来,每次和别人说起这事,五指山市畅好乡保国村毛庆村民小组村民张桂女总是十分开心。6月初,她从远离市区30公里、车程1个小时的毛庆村民小组,搬进了靠近市区的新建生态搬迁小区。

  眼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五指山市)安置工作正加快进行,5个村民小组143户491人的搬迁安置本月底就要完成,后续就业岗位安排等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这次生态搬迁对五指山市来说,困难不小。“这两年正值村民的槟榔产业丰收,加之老人较多,适应新环境并不容易。”五指山市林业局局长张圣说,搬迁不仅仅是挪地,更是“挪”观念。

  随着生态搬迁工程的建设,当地有关部门结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槟榔产业转产清退等工作,加大频度走村入户,及时响应村民需求,帮助解决就业难题,人性化施行“过渡期”等搬迁帮扶政策。为了减轻村民的生活负担,政府配套提供教育、医疗等政策和水电费用减免等优惠。

  目前,在五指山各级党员干部的带头下,五指山市生态搬迁安置户签约数已经超过80%,首批40户村民已经入住新居。

  张圣说,政府部门将继续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落细惠农政策,让老百姓在享受更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依托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现代化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政策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彻底扭转村民的观念。

  (海南日报五指山6月21日电)

  保亭什玲镇水贤村、什东村:助村民增收 免后顾之忧

  ■ 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

  6月21日上午,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玲镇水贤小学,学生们正趁着课间聊天。这所仅有7名学生的乡村小学位于山腰处,生源地是山上的什东村民小组和水贤村民小组,而村子距离镇墟,有着近一个小时的车程。

  附近上山的路窄,会车都比较困难,有时候雨天碰上山体滑坡,路还会堵上,村民就医上学尤为不便。

  什玲镇位于吊罗山下。该镇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涉及生态搬迁的村庄分别为抄寨村下辖的水贤村民小组和什东村民小组,水贤村民小组是黎族村庄,什东村民小组是苗族村寨,人口共68户357人。目前,两村的生态搬迁安置区项目建设正在收尾。

  海南日报记者在安置区项目现场看到,一栋栋分别绘有黎族和苗族图腾的两层小洋楼错落有致,按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35平方的标准建设,分为3种户型。安置区项目还有篮球场、商业街、公共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保亭县委、县政府在倾听村民诉求过程中,落实生态搬迁“人性化”举措,划出集中安置生产用地,用于发展种养业。与此同时,县政府统筹生产扶持资金,给予一定的生产补贴,连续扶持5年。

  “之前村民在山上都是种植槟榔、橡胶、黄胆、益智等经济作物。下山后,什玲镇计划引导村民发展沉香种植产业,通过让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助力农民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什玲镇生态搬迁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保亭正全面加快推进生态搬迁工作,预计搬迁工作可于7月底全面完成。 (海南日报保城6月21日电)

  白沙牙叉镇新高峰村:施致富“蘑”法 书产业新篇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50多栋联排两层民居错落有致。6月21日一早,年近六旬的村民符国华推开前庭大门,一大片葱郁的橡胶林映入眼帘;往后院望去,成垄的茶园尽显生机,数条蜿蜒的水泥干道直通向仅四五公里开外的县城。

白沙高峰村村民搬迁后子女将享受教育优惠政策。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为了更好地助力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2020年底,位于鹦哥岭腹地的白沙南开乡高峰村实施整村生态搬迁,包括符国华等110多户村民搬迁至此,住进了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除给予村民一定数量的橡胶林外,白沙有关部门还长远谋划,引进优质农企,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在启动生态搬迁工作的同时,投入资金建好50余亩菌菇种植基地,帮助该村发展集体经济产业。

  “我们种植的红托竹荪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适合炒、焖、烩、涮等多种烹饪方法,具有较好的食补效果;它生性也喜阴凉,适合在成片的橡胶林下种植。”新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古海明介绍,该村菌菇产业由合作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及包销,2021年第一轮收成共计1万余斤,产品大多销往省外,每斤市场价为80元至100元,产业前景十分可观。

  据介绍,自2021年10月起,在帮扶部门及企业的支持下,新高峰村整合资源将菌菇种植基地的规模扩大至160多亩,并动员村民积极投工投劳,于今年2月陆续迎来好收成。

  而在南开乡原高峰村,除部分建筑被保留下来用于开展热带雨林科研及生态研学活动外,大多房屋及附属物已被陆续拆除,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的动植物腾出更宽广的生长新天地。(海南日报牙叉6月21日电)

  什么是热带雨林的

  四最一宝库“一塔双遗产”

  “四最”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一宝库”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

  初步统计有野生维管植物3653种,占全国的11.7%

  其中海南特有植物419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7种,有陆栖脊椎动物资源540种,占全国的18.62%

  其中海南特有野生动物23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4种

  “一塔”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全岛生态制高点

  是海南三大江河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主要江河的发源地

  也称为海南的“三江源”被誉为“海南水塔”

  “双遗产”

  指海南正在申报“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特有珍稀濒危动物被列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一夫二妻”配偶制,平均两年一胎、一胎一只,喜欢在拂晓鸣叫5到20分钟。声音由低到高、由缓到急,它是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其生存状态直接表明国家公园保护的水平。

  跟着记者的镜头

  一起来欣赏多彩雨林吧

  树蜥。

  透顶单脉色蟌。

  蝴蝶。

  灰喉山椒鸟。

  红蝽。

  文字整理/见习记者 刘宁玥 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制图/陈海冰

  来源:海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