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民间博物馆创建人张守才遇难题:6000多件藏品面临搬迁

民间博物馆创建人张守才遇难题:6000多件藏品面临搬迁
2022年08月01日 15:05 新浪网 作者 北青网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66岁的张守才老家在阜阳太和,从事古物、木雕、瓷器等收藏几十年了,2016年在肥东撮镇镇龙栖地创建了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将收集到的钱币、木雕、神像、石器、花板、古床等藏品免费向群众展示。7月30日上午,张守才馆长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他创建的是一座民间博物馆,6000多件展品均为家族藏品,不过因为场地的原因,这座民间博物馆很快将关闭,说到这里张守才显得有些失落。“因为要离开龙栖地了,藏品没办法向百姓展示了。”

  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

  他和家人办起来的博物馆,藏品来自民间和古玩市场

  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肥东撮镇镇龙栖地湿地公园。据张守才介绍,建馆所需的地皮、相关设施由一位企业家提供,“我们一起合作,建立了这个场馆。”6年前的夏天,张守才和家人亲属,把家族6000多件藏品变成了占地两千多个平方的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在这里大干了四十天,博物馆就建立起来了,当时也是像今天这么热。”张守才对记者说。

  张守才和博物馆内的藏品。

  几十年前,那时还在做药材生意的张守才在心里埋下了收藏的种子。在全国各地收药材时,他发现农村、庙宇里的老物件大多已经流失、损坏。“我看到这个情况后很痛心,想要把它们保存起来。回来后和我三弟一说,我三弟很支持,并且他也很喜欢。于是就以我三弟为主,进行了全家的收藏,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收藏。”

  记者探访时注意到,博物馆的顶是塑料大棚罩起来的,展厅内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但没有安装空调,天气炎热记者汗流浃背。场馆内每一件藏品旁都有一张红色的小纸条,写有藏品的名称、年代等,上面的字是张守才和家人在电脑上一个一个敲出来的,也是一家人心血的凝练。

  馆内的藏品主要来自民间和古玩市场,“几十年前就在收,慢慢积攒的,在外面看到一点就收一点,在山东、徐州、黄山等多地收过藏品。”张守才说。

  馆内藏品6000多件,都是免费对外展出

  张守才介绍,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有八个展厅,分别是木雕神像馆、木制器具馆、古床艺术馆、明清花板馆、古权展示馆、陶瓷器皿馆、石器陈列馆、钱币文化馆,馆内藏品共计6000多件。

  “货币在大家眼中看,就是钱。但是它其实是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它是世界上最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文物。”在钱币文化馆,张守才向记者介绍他所收藏的古钱币。从最早的夏商时期的“贝币”到秦朝的“秦半两”、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再到唐朝的“开元通宝”、清朝的“十帝钱”等等,馆内收藏的各个朝代的货币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浓缩。

  “为什么有的货币变小了呢?小了就代表国家穷了,经济实力不够了。”张守才把手放在玻璃上,注视着柜内的个头较小的战国古钱币。“货币代表着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它是最有价值的对时代的一种记录。”

  张守才向记者介绍古钱币藏品。

  作为一位收藏家,张守才和家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收集古钱币、石雕、木雕、精美的古床等,但每当别人问及他收集这么多藏品究竟花了多少钱?他也答不上来。“收藏,不能用价格去估量,你喜爱,而且它有历史价值,你才会收藏起来,不然拿在手里也没用处。”张守才说。

  张守才和博物馆内的瓷器藏品。

  在张守才的石器陈列馆共有300多件老石器,喂猪喂马的石槽、石磨、石头门联、老井台、练功夫的石锁、石造像、拴马桩。千百年来,这些以岩石为原材料的制作而成的工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直沿用传承至今。上世纪90年代,张守才开始在农村民间搜集这些体型笨重的石器,“过去石器都是手工打造,不像现在机器‘哗’一下就打出来了,那种年代感是不一样的。”张守才指着一个石制磨盘向记者介绍,他收藏的这些石器最早包括唐朝的,以及往后各个时期基本都有。”

  在古床艺术馆展示了11张雕花古床。据张守才介绍,这些都是清朝中、末期的雕花制品,品相完整,呈现的是江淮地区不同风格的婚床。

  张守才收藏的精美的古床。

  “慢慢积累,积累得多了,就想展出。”张守才表示,博物馆内所有的藏品都是免费对外展出的,并认为收藏不能把经济利益放进去,否则就失去了收藏意义,“对社会进行展示,是对下一代的教育、传承。我向来没有想过要捞取金钱,所以我们就是公益性地免费对外开放。”张守才说。

  7月30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时,张守才正在门口清理纸箱。从最初的爱好到现在,收藏这条路张守才走了几十年,“这些都是几十年的积累,我觉得保护下来是一种传承,但是我做得很失败。”张守才看着自己展厅里的藏品说。

  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内精美的佛像。

  开了6年的博物馆将关闭,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张守才说他现在遇到了困难,由于经费不足,缺少人手打理,张守才创建的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面临着关门的窘境,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后关闭,意味着开了6年的这家民间博物馆将告一段落,“我老乡有一个仓库,我想先把藏品放到仓库里,等到有合适的地方再展出来。也许若干年后会捐给国家、社会了。”张守才说。

  “几十年的心血,现在心里空荡荡的。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张守才走在堆满货物的场馆里,自言自语。由于做快递盲盒,原来宽敞的博物馆现在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

  张守才(右)和朋友展示自己的画作。

  除了是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的馆长外,张守才同时还是一个画家。出生于1956年的张守才从12岁起开始接触绘画。今年66岁的张守才和妻子住在博物馆里,负责日常打理,但是没有工资。张守才闲暇时会写写画画,出售自己的国画作品。“另外我是一个小画家,也靠卖画为生。”在博物馆内有一间他的绘画工作室,能看到很多幅国画牡丹。

  2016年创建博物馆前,张守才在长临河开饭店。老两口从去年起开始接手做快递盲盒生意维持生活,有的场馆内部,快递货物堆积如山。“因为要离开龙栖地了,藏品没办法向百姓展示了,感觉到有些失落。”张守才最后说。

  罗阳光 凌鹏程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来源:安徽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博物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