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2019年09月15日 14:08 新华社作者:新华社

  

  蔡文香曾是胆扎村的老村主任,也是腾冲较早的一批界务员。

  “1960年,那时我才8岁。”蔡文香依稀记得,那一天,村里的老百姓带着干粮,领着部队人员,背着东西,从村后的山路走过,爬了几座山才到尖高山,因海拔高,山上还下着雪。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当时,村里的老百姓不知道他们上山干什么。几天后,有部队人员下了山,对充满好奇的村民说,那里是中国和缅甸的边境地带,竖起了界碑。“他们还告诉大家要互相宣传,爱护界碑。”蔡文香说。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块界碑——中缅1号界碑,被称为“共和国1号碑”。

  1960年,在中缅双方人员的见证下被立起来后,“1号界碑”就像无言的卫士一样,历经风雨依然挺立在尖高山的山峰上,守护着祖国的边界。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2004年,因为患上痛风,走不动了的蔡文香把巡界接力棒传给了下一批人。15年了,他还是惦记着“老朋友”1号碑现在怎么样了。他把现任界务员蔡新装叫到了家里。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蔡新装是胆扎社区麻家寨土生土长的傈僳族村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兵。2016年3月,“熟山熟水熟人”的蔡新装被聘任为界务员,随后还专门到腾冲市里参加培训。那是他第一次得知自己将要守护的是共和国“1号界碑”。大家都说,界务员是“不配枪的战士”。这令他颇为自豪。

  中缅边界腾冲段长约150公里,有12棵界桩和1棵附桩,大多数界桩所在地点人迹罕至,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达。这其中就包括“1号界碑”。

  三年多来,蔡新装已上山巡界不下四十次,走破了六双雨鞋。前往尖高山要先走一段“好走”的大路——一条火灾应急通道,下大雨时他们会遇到泥石流、塌方堵路等情况。上山的几公里小路,是一代代界务员用砍刀劈出来的羊肠小道。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通往尖高山的路上,一丛野百合在路边静静地绽放,散发着清幽的香气。“我们界务员就像这野百合一样,静静绽放,很少有人知晓。”蔡新装随手摘了朵野百合说,自己从小听着界碑和界务员的故事长大,现在又在守护着界碑,界碑就像老朋友一样,要守护它一辈子。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踏着泥泞的山路,蹚过浑浊的河沟,攀上陡峭的岩壁……一路上,蔡新装和另一名界务员蔡添光的身影在山林间跳动。二人到达“1号界碑”后,查看环境、擦拭碑身……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蔡新装还认真地用手机拍了多张照片。“要带给老蔡看!”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等以后路通了,我一定要再上一次山。再去看看这个老朋友。”看着照片,老蔡的眼眶湿润了。

  几十年来,一代代的界务员们接力巡边护碑,默默奉献在边疆的崇山峻岭中,像山间的野百合,默默开放,悄然芬芳。

  微纪录电影|守护“共和国1号碑”

  策划:王长山摄影:周磊 林碧锋剪辑:周磊编辑:祁星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云南分社联合出品

共和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