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武汉推进东湖东进战略,提升东湖绿心,盘活188平方公里大东湖

武汉推进东湖东进战略,提升东湖绿心,盘活188平方公里大东湖
2021年05月07日 10:36 新浪网 作者 城市文化观察官方

  江城武汉,百湖之市,城中山水人文,星罗棋布。其中,尤以东湖如同镶嵌在武汉东部的一颗耀眼明珠。规划建设“世界级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传承楚风汉韵,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实施“一心带百湖”生态发展格局,这是对生态公共空间与城市发展关系的重大考量,是助推东湖绿色发展走向世界的重大举措。

  “西湖西进”战略,成就了西溪湿地生态品牌,打造15个特色创新小镇形成7余公里的科创走廊成就了杭州的创新之城。东湖应借鉴西湖经验,推动大东湖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扩大“东湖城市生态绿心”的品牌效应。

  

  陆域生态腹地碎化,生态发展空间不足。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托管范围水域空间约33平方公里,湖汉分支复杂,陆域空间呈碎片化形态,且实际可利用的建设用地资源较少。陆域内生态控制线面积约44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超过91%,生态控制线外的陆域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占比不到9%,可直接开发的土地空间不多。碎化而有限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湖绿心进一步发展。

  由于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审批流程复杂,在景中村改造模式、项目产品尚存不确定的情况下,景区详细规划编制难以推进并尚未审批,因此对具体项目指导不足。事务繁杂事权切割,管委会统筹职能受限。东湖风景区管理体制初具雏形,但仍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机构编制人员缺乏。二是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体制以来,风景区管委会逐步承担了许多新职能,导致旅游发展投入有限,部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同时,区内权属单位众多,仅省军区、武汉植物园、景中村等占地已达10.8平方公里,约占风景区陆域面积37%,东湖管委会统筹职能受限。发展政策支撑不足,生态资产活化困难。统筹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东湖绿心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虽然区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价值颇高,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生态发展政策路径,导致生态资产活化利用困难,无法实现生态资产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尤其体现在景中村缺乏明确的产业引入及生态发展政策路径,造成区域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

  建议

  以绿道为媒,实现高校与东湖的“引出来,走进去”。以绿道建设为契机,实现高校局部开放,引导高校师生快捷、安全地进入东湖,参与东湖;同时为市民感受高校人文气息提供更多的选择。二是鼓励绿色生态与科技创新互融,铸就武汉创新、人才高地。围绕东湖、高校及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创谷、科技产业圈、科研院所、众创联盟、企业孵化器,科创小镇等多种空间形式,构建东湖南部生态科创走廊,打造武汉的“人才蓄水库”。

  

  明确统一组织架构支持,保障区域整体发展。依托大东湖绿心范围,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明确权责划分界线。建议将大东湖绿心约188平方公里范围由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整体托管。着力推进大东湖区域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清区域职能关系、优化整合架构体系、提高管控效能,形成整体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三是争取政策支持。下放审批权利支持,释放区域自主活力。合理优化审批权限划分,按照“抓大放小、抓重放轻”原则,将生态核心利益相关的工程审批权限保留在国家层面,将生态关联不高、环境影响较小的工程审批权限下放至省市层面,形成更为合理有效的审批架构体系,促进审批效率提升。由此进一步释放省市自主权利,活化大东湖区域的发展思路,拓宽整体发展路径,盘活利用好全区的优质生态资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