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019年07月11日 22:43 新浪网 作者 爱有机生活168

  明日入伏,一年中最酷热难耐的日子要来了。“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今年“三伏”共计40天,7月12日交“初伏”,7月22日交“中伏”,8月11日交“末伏”,8月21日“出伏”。“蒸煮”模式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夏练三伏”好吗?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自古以来,老祖宗就教育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因为三九和三伏为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侯,在数九寒冬与炎炎夏日锻炼,不仅健体,还能增强对寒冷、炎热等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此外,其中还有一层精神内涵:锻炼人们不惧严寒、不畏酷暑的坚强意志。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微妙。当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调的家里不出门,因为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加下降。应当适当走出家门,做些适当的运动为好。如游泳,练太极拳或到避暑胜地去旅游等,都会使盛夏生活过得很充实而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三伏天慎进补重调养

  暑邪耗气伤津,于是有人认为三伏天更应进补。中医专家认为,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三伏天应慎进补、重调养。

  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医生建议,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三伏天气到来,“蒸煮”模式也将正式开启,备战桑拿天,防暑降温不可少:

  1、入伏后,闷热天气易使人出现睡眠不好、血压升高等症状,应当保护好心脏,避免熬夜,规律饮食,充足睡眠。

  2、饮食要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3、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空调室内温度一般为25-26℃。

  4、午睡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醒后出现身体不适而更加困倦。

  5、户外活动时勤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炎、手足廯等皮肤病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