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打赏事件频发,平台监管尚需加强措施

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打赏事件频发,平台监管尚需加强措施
2021年05月14日 15:39 新浪网 作者 蚁工厂

  随着网络直播的风靡,打赏主播成为一种新风尚,然而,在一掷千金的背后,频繁出现未成年人的身影,尤其是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虚拟充值消费等导致的纠纷屡见不鲜,引起社会热议。

  近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的一个案件。70天的时间,未成年人小刘将158万元全部打赏给了一名主播。随即,小刘父母多次联系直播平台说明情况,希望退还打赏的158万元,遭到拒绝后,小刘一家将直播平台告上法庭。最终,经法院调解,直播平台全额返还小刘一家158万元。

  无数人投身网络直播这个行业,吸引粉丝来给自己打赏从而赚取利润;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经济尚未独立,还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观,容易莽撞行事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的有效监管以及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已是刻不容缓。

  

  从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鹰眼速读网的分析结果来看,对于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打赏相关的信息多为原贴,网民参与转发及评论仅占20%,其在社交平台中的相关报道多为新闻媒体平台发布的有关未成年人打赏巨大金额,以及相关事后的追讨问题,而相关宣传工作没有就此全面展开,因此舆论对此的讨论和反应较为平淡,传播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从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打赏相关信息传播的网站来看,主要集中在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及新闻APP、社交网络、论坛中。其中,微信公众号中,多以自媒体博主为信息主要传播节点。另外,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百度号、看点快报、网易号等也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作用。

  

  未成年人打赏事件频发

  未成年直播打赏普遍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打赏金额巨大、打赏行为频繁、家长监管难、社会影响巨大等特点。从以往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这些问题的集中点:【河南南焦作:10岁女孩1小时打赏主播万余元】、【13岁的儿子沉迷于看游戏直播,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给主播打赏了上万元】、【男孩70天打赏女主播158万】等。

  作为监护人,父母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一方面没有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使得孩子对金钱的数额缺乏概念,不能及时止损。另一方面,家长日常陪伴的缺位,使孩子长期缺乏管理和引导,沉迷于游戏和直播,由于移动支付的便捷,使得这些问题被充分暴露出来。

  直播、游戏平台监管不力

  舆论认为直播公司不可能对未成年人打赏的现象一无所知,虽然现在不少网络直播平台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但有的只要输入密码,该模式即可轻松解除,略显脆弱的防范机制,说明直播公司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予以规避此类风险,而有的直播公司更是出于利益考虑事后百般推脱和抵赖,缺乏企业公德心和行业良知。

  官媒宣传较为缺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产业也迅速崛起,由于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尚未成熟,自制力和分辨能力较差,极其容易被网络直播的绚烂所吸引,未成年人高额打赏主播事件频发,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公众敲响了警钟。从社交平台中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的相关宣传报道来看,多以转发报道相关新闻案件为主,而在宣传、制止未成年人打赏方面较为缺位,缺乏一定的宣传力度,没有更好的扩大宣传范围和宣传形式,对未成年人而言缺乏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关规定:

  2021年2月9日,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严禁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账号服务;不得接受未经其监护人同意的成年人充值打赏;对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帐号打赏的,核查属实后须按规定办理退款。

  最高法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表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对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和隐私、严格网络产品和服务责任、加强网络管理等社会关切的问题作出了规定。人民法院将切实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