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2017-06-30 17:02:03 汽车人传媒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我国车企走出国门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国家市场之间有不同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 《汽车人》记者  魏帅、邢秋鸿、刘志鹏

以色列国:无人驾驶的集大成之地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为什么以色列会成为“一带一路”上受关注颇高的国家?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其中的理由:人口仅有全球总人口的0.2%,却出了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占诺贝尔奖总数的20%;科技对GDP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以色列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目,超过欧洲所有公司的总和⋯⋯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这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据以色列第三方投资数据机构IVC研究中心的统计,经历了三年的双位数快速增长之后,中国投资以色列创业企业的资金总额在2016年达到10亿美元。

尽管以色列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周边国家的敌对仍然存在,但由于一直坚持科技立国的方针,所以在复国后的六十余年中,以色列迅速成长为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单就汽车市场而言,以色列本国虽然工业化程度较高,但却不生产汽车,日韩汽车常年在该国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中国企业也开始陆续进入,但以色列对排放和质量要求严格。在当地市场,相比深耕多年的日韩企业,中国汽车的差距很大。

以色列政府十分重视中国的“一带一路”,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将中以关系称作是“天作之合”,愿意支持“一带一路”。这给中国车企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如果仅仅将“一带一路”理解为“走出去”,就已落入狭隘。合作也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以色列本国的科技优势应当成为中国企业学习与合作的重点,该国的精密设备制造行业在世界名列前茅。每年的汽车零部件和系统技术出口额为8亿美元,许多都被领先的生产商所应用。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不仅拥有领先的零部件和系统技术生产商,以色列还活跃着500余家智能交通领域的新兴科技公司,经营范围从网络安全审查到无人驾驶汽车数据安全一应俱全。它们成立时间不长,但却改变着传统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路径。这也吸引了全世界汽车行业的目光。

今年3月,上汽集团就在以色列建立了研发中心。当然这并不是中国企业与以色列第一次“擦出火花”。早在2007年,奇瑞汽车与以色列集团旗下的美国量子公司成立了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也就是观致的前身。两年后,双方通过增资,持股比例变更为各占50%。2011年,奇瑞量子变更为观致汽车。

可以看到,以色列的潜力并不只是市场本身,领先的技术更是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和合作的对象。未来,中以双边贸易将更加频繁。有了这些,中国车企还有什么理由不进入并挖掘这块市场呢?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东盟第一大汽车市场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提到东南亚市场,就免不了要谈东盟;而谈东盟,自然少不了谈到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尼西亚落地的标志性项目,印度尼西亚希望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在当地投资兴业、寻找商机,打造更多合作共赢的项目。印度尼西亚正在推动国内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源自东盟汽车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东盟新车销售316万辆,同比增长3%。2016年,印度尼西亚新车销售104万辆,连续3年成为东盟第一大汽车市场。在印度尼西亚汽车市场,丰田、本田占据了主导地位,日系品牌则抢占了该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作为市场领导者,丰田于1971年即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工厂,在该国拥有广泛的分销网络。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则是该国路面上最常见的高端品牌。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印度尼西亚年收入1万至2.5万美元的家庭将达到38.4%,而年收入在0.5万至1万美元的家庭数目将从2017年的41.4%降至23.2%⋯⋯中上阶层的增加将持续推动印度尼西亚的私家车销售。在此背景下,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相继加大了在当地市场的投入,前者甚至已经将BMW7引入到印度尼西亚进行本土组装生产。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拥有2.5亿人口的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但汽车保有量仅为每千人80辆,远低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240辆和400辆。这意味着,印度尼西亚的汽车保有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仅如此,相比于其他的东盟国家区域市场,印度尼西亚的市场多元化需求也更加明显,这无疑给包括中国品牌在内的后进者提供了更多的机遇选择和施展空间。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约旦哈希姆王国:市场虽小,五脏俱全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约旦哈希姆王国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奇葩”。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的约旦,西与冲突不断的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战火未熄的叙利亚接壤,东北与百废待兴的伊拉克交界,东部和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广袤的沙漠相连⋯⋯同时,约旦西部地区干旱缺水,东部沙漠地区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地缘位置和地理环境,为这个国家的发展设下一道道障碍。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庆幸的是,相对周边的大部分国家来说,近几十年约旦并未遭受战火的侵扰。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约旦的民风相对开放,这为国民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稳定的国内环境,拥有自由的市场经济,相比邻国,约旦更利于外商投资。良好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发达的银行体系,以及中东地区最先进、最科学的资本市场,使得约旦成为众多投资者密切关注的国度。

中约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稳步发展,友好往来不断增加。1979年5月,中约两国签订贸易协定。近年来,双边贸易合作快速增长。中国已是约旦第三大贸易伙伴。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目前约旦全国拥有17家整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其中有14家企业,25%的产品供给出口。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约旦国内对进口汽车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小轿车在约旦家庭的普及率极高。

中国品牌在约旦的布局也十分完善。奇瑞是首个进入约旦的汽车品牌,广汽传祺等品牌也随后逐步进入。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车企正逐渐展现中国制造的巨大潜力。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商用车出口的首选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越南是中国的邻国,也是郑和下西洋的首个停靠点。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充裕的劳动力,越南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热土。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在北京出席本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曾表示:“越南支持为各国带来福祉的倡议,以及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区域互联互通所作的努力。期待此次论坛能促进各国、各地区间建立通畅、高效的经济联系,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促进企业间合作和人文交流,为有效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贡献。”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越南的汽车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根据越南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自2014年以来,越南汽车开始快速发展。2015年汽车销量达到21万辆,同比增长56%;2016年前七个月销量为14.8万辆,同比增长35.0%。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今天的越南是我国商用车出口的首要目的国。2015年我国对越南商用车出口量突破7万辆,占我国商用车出口总量的17%。但是随着越南逐步减少东盟国家的进口车税率,导致我国商用车的进口量下降。为提高竞争力,我国自主汽车企业在越南建立海外工厂,实现属地化生产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拥有9000万人口的越南,是名不虚传的摩托车大国。受消费水平限制,汽车的保有量偏低,也是中国车企进入的难得机遇。

由于关税上的优势,在诸如泰国等东盟国家建厂,产品出口到越南销售,也不失为中国车企的一个选择。

“一带一路”国家篇(之十三)

《汽车人》记者/魏帅、刘志鹏、邢秋鸿,原文载于《汽车人》杂志2017年6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