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用艺术对话科技 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变身城市生活艺术展厅

用艺术对话科技 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变身城市生活艺术展厅
2021年01月20日 02:37 新浪网 作者 凤眼观车

  2021年1月19日晚,"年轮·陈流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作品展"在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展厅正式启幕,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将艺术带入展厅,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造和匠心的共鸣中呈现全新的城市生活艺术展厅。

  

  

  现场来自保时捷中国客户关系管理总监楼中女士、保时捷中国南区区域运营经理赵洁女士、建发汽车保时捷南区品牌总监吴得琳女士、厦门建发汽车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娟女士、中国水彩领军人物陈流、十二位参展艺术家、云南至公泽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靖宇以及主流汽车、艺术媒体出席活动现场,共同见证保时捷艺术与科技时光之旅的盛大启幕。

  

  

  据悉,本次"年轮·陈流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作品展"将持续一年,以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为展厅,每月展出1位艺术家的个人作品展览,以长达一年艺术与科技交融的展览形式以及多样的季度艺术沙龙等线下活动,致敬保时捷中国创造经典、无畏改变的二十年,致敬建发汽车奔赴南北、开疆拓土的二十年。

  

  

  在美学生活空间理念屡见不鲜的现在,以汽车展厅为艺术聚集地和文化发生地,并打造时间跨度之长、汇聚大家之多、投入规模之大的城市生活艺术展厅,不敢说后无来者,但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城市生活艺术展厅的呈现,绝对独一无二。'年轮'展览启幕式以参展的十三位艺术家的采访视频引入,他们是即将参展的艺术家陈流、王洪云、周扬、高洁、李红兵、刘晶、张珂、周立明、苏晓旺、梁冰钰、王建、张炜、白露洋。在视频中,艺术家们分别阐述了各自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并对将要创作的以"保时捷"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进行现场互动。

  

  

  面对"年轮"展览和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城市生活艺术展厅的呈现,出席本次活动的保时捷中国客户关系管理总监楼中女士表示期待,并祝福"年轮"展览圆满顺利举办,她认为,长久以来,保时捷始终与艺术保持着不解之缘,在保时捷中国二十周年这样一个契机,首次尝试以保时捷展厅为平台,为消费者带来艺术与生活方式互动共鸣的消费体验是一次前瞻突破。

  

  

  2021既是保时捷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二十周年,建发汽车二十周年,也是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入滇的第十三年。十二年为一轮,如今一轮过去,一轮复始,厦门建发汽车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娟说,"20年,再出发,作为中国汽车产业优秀的综合服务商,建发汽车一直以来都与客户、合作伙伴建立最好的互动和共鸣合作方式,此次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呈现城市生活艺术展厅,以'年轮·陈流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作品展'献礼2021,献礼未来,也献礼每一位陪伴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成长的车主、品牌挚友们。"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启幕仪式上,展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2015年度人物"王洪云以保时捷为主题的两幅作品——《梦·驰云》和《旭梦》,因其独特鲜明的个人创作风格以及艺术家对保时捷的独特解读,引起现场热议。此外,作为此次年轮活动的首展艺术家,王洪云的四十余幅作品将在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

  

  

  艺术本身就是保时捷为人熟知的品牌精神之一,建发汽车保时捷南区品牌总监吴得琳女士在决定打造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城市生活艺术展厅时,非常重视整个展览的持续性。活动现场她分享道,"'年轮·陈流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作品展'不仅仅是一场艺术融合科技的空间呈现,同时我们也在通过各种各样的线下活动去传递保时捷独立思考的精神主张,唤醒人们对艺术与科技更深层次的感受。"

  

  

  据悉,昆明滇池保时捷中心除提供"年轮"艺术作品展览空间外,还将定期开展艺术品鉴、美学私享、文化沙龙等艺术文化活动,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呈现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的城市生活艺术展厅,以艺术生活方式的体验共鸣与保时捷车主、品牌挚友们深度联结。

  

  

  本次活动中的重量级艺术家、中国水彩领军人物、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陈流同样也在活动现场表示,在未来的12个月里,他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将不仅仅去简单地呈现艺术作品,而更多展现对生命艺术状态的相互链接,和与各界挚友生活感悟的共鸣。

  

  

  启幕式圆满结束后,受邀嘉宾、参展艺术家就启幕活动现场展出的40幅展开观赏和艺术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