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老师:“学生上三年级后,许多宝妈都得辞职”,原因既现实又无奈

老师:“学生上三年级后,许多宝妈都得辞职”,原因既现实又无奈
2021年01月16日 12:27 新浪网 作者 哑铃妈妈

  文|西红柿妈妈

  近几年,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一直是个争议的话题,现实总让很多宝妈无从选择,特别是当娃上三年级后,让很多宝妈无奈又心酸。

  经济紧张的一年,宝妈无奈“辞职”,原因很现实!

  李琼选择在这个时候辞职了,在疫情刚过的2020年,很多人再憋屈不满也会按捺下“辞职”的心,转而继续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李琼却辞职了,问及理由,她十分无奈地说:“孩子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现在学习越来越吃力,我只好选择全职在家辅导孩子了!”

  原来,李琼为了孩子的未来,两人决定辛苦一点,再节约一点。丈夫每月有8000左右的收入,养活一个家也勉强够了,只希望儿子的成绩可以提升上来,考一个好一点的中学。

  而朋友的这个选择,我们还是非常不解,虽然朋友工资只有4000左右,但1.2万的家庭收入,比8000元一个月来说,生活还是宽松很多!

  而且有一份自己的收入,在家里说话也硬气,如此不会舒适很多吗?

  

  而另一位做老师的朋友,却告诉了我答案:“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能决定孩子未来学习的起点,所以我的学生中,许多宝妈都会在孩子三年级左右辞职,专职带孩子。

  为了孩子,宝妈们觉得做的一切牺牲是值得的,即使很无奈地辞职,也是可以接受的。

  那关键的小学三年级,到底有哪些重要因素存在呢?

  1、三年级学习难度开始升级。

  一、二年级的学习多是以直接简单的识字、认知为主,内容非常的基础,是属于记忆的内容。

  而三年级开始,会出现一些需要理解深度学习的内容。

  

  这时候就要认真地听讲,耐心地思考,才可以真正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

  此时,孩子如果无法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节奏,回家又没有办法很好地复习并且吸收知识,孩子的成绩会开始落后于其他同学,差距会越来越大。

  要知道,这个关键点没有把握好,孩子很可能会一直吃力地学习下去。

  2、三年级是孩子学习兴趣的启蒙时期。

  正向的激励会让孩子有动力更深入地研究学习,激发求知欲。而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开启期,基本在三年级开始形成。

  

  所以,为了让孩子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开心,家长会在孩子这个深度学习的开始,就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3、三年级是父母评估孩子学习成绩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可以轻易地考取双百分,父母就会认为孩子已经有很强的学习力,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干预,从而对孩子的学习放松警惕。

  可父母不知道,很多成绩好的孩子,一进入三年级,成绩就直线下降,仿佛一下子就变“笨”了。

  

  其实,不是孩子变笨了,而是三年级开始,才是孩子的真实水平的展示期,也是孩子学习习惯的成果展示期。

  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进行评估才是真实稳定的时期。

  所以,三年级是孩子的分水岭这是有根据的,也需要父母认真地对待。

  但处理的方法只能宝妈选择辞职吗?有没有更加合适的处理方法呢?

  1、转换工作岗位,或转换到其他的公司

  如果工作时间非常长,而且需要长期出差、外出的工作,宝妈可以尝试申请转换到上班时间固定的其他岗位。

  

  如果换岗无法解决问题,可以留意其他行业的岗位,并且有意识地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及学识。

  如此,宝妈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也可以花费更多的时候在教育孩子上面来。

  2、夫妻双方协调,共同度过关键时期。

  教育孩子不是宝妈单方面的工作,公平来说,父母双方都有共同的责任。

  所以,不能单方面强调宝妈的付出,而是夫妻两人理清观念,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工作。

  夫妻可以协商孩子的教育分工,包括金钱、时间、精力的投入,都尽力地做到相互协调、相互尊重。

  

  如此,依靠两人共同的力量,也能帮子平稳地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3、自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是以孩子为主,如果想要教育孩子轻松又有效果,父母一定要事先“未雨绸缪”。

  从孩子幼年时期开始,家长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小学一二级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狠抓学习习惯。

  对小学来说,三年级是个关键的时期,可从孩子未来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来说,重要的不仅是三年级,整个小学6年都是非常重要。

  

  整个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孩子的许多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会在小学形成,并且对以后的人生千万深远的影响。

  1-3年级要帮孩子打好基础,4-6年级要重视孩子的生理、心理动荡期,还要做好小升初的备战,所以只要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家长就得在学习习惯方面重视起来,不能敷衍。

  想要孩子的小学三年级后学习更轻松,父母又不痛苦,那么从此刻起,父母就要深入地思考,为未来规划好方向、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地小学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