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想回家看看”千里回家路九旬抗战老兵走了77年

“想回家看看”千里回家路九旬抗战老兵走了77年
2019年07月05日 09:48 云视网作者:云视网

  抗战老兵裴海清。 罗金合 摄

  

  视频剪辑:陈永春 配音:何林洁

  6月的怒江异常闷热,但毗邻怒江的丙舍坝村,绿树成荫,风景秀丽,97岁的抗战老兵裴海清像往常一样,依然习惯每天到离家不远的江边走走。

  腿脚已经不太灵便的裴老,每次面对着滚滚奔流的江水,遥望着曾经驻守过的渡口,总有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合影。 罗金合 摄

  裴海清,1923年2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双流县,1937年入伍到川军122师,参加过台儿庄、武汉、广州、长沙、滇西战役。1945年从中国远征军预备二师退伍,落籍现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六库镇新寨村丙舍坝村民小组。

  抗战老兵裴海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已是97岁高龄的他,对过去的很多事情已经逐渐模糊。但在他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心愿——想回家看看,在父母的坟前祭奠离去的亲人,看望在世的弟弟和亲友。从怒江泸水到成都双流1200多公里的回家路程,1983年裴海清曾经短暂的踏上过一次,30多年,思乡的情愫不减,对故土的怀念不止。

  初见老兵裴海清 岁月抹去了他的记忆

  近日,为了给老兵完成心愿,云南政协报社联合怒江州政协和泸水市政协发起了“送老兵回家”的心愿旅程,与云南网等媒体一起探访老兵裴海清,希望能助他完成回家的愿望。

  车子从六库镇行驶到丙舍村裴海清所住的村子只有近20分钟的车程,但到达裴海清的家还需要沿着公路边的小道,穿过布满杂草的小径,走上将近10分钟的路程。走进院门,裴海清静静的坐在屋前的椅子上。“听说你们要来,他今天一早就换好衣服等着你们,赶紧进来坐!”裴海清的儿媳妇左李会热情的招呼着。

  “裴爷爷,您好,我们来看您了!”听到大家跟他打招呼,裴海清佝偻着腰,慢慢站起来,和大家一一握手,脸上露出孩童般的微笑。“可能是有点老小孩了,现在他喜欢在家里换衣服,一天换好几套,今天你们来,他专门挑了他喜欢的衣服。”他的孙子裴习江一边搀扶着他一边说到,言语里透出对爷爷的宠爱和心疼。

  与裴老兵的聊天稍显困难,年纪大了听力不好也是必然,但记忆力的衰退犹如橡皮擦一般将他近半生的记忆都擦除了。所幸的是,他的故事,在他还尚且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家人讲述过,否则,我们将难以窥探他的过往。从儿媳左李会的讲述中,裴海清的人生轨迹逐渐清晰起来。

  抗战老兵裴海清。 罗金合 摄

  少时离家老难回 乡愁是1200多公里的路程

  十四岁时,裴海清便离家去参军。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按照兵役两丁抽一的规定,裴海青和哥哥必有一人离家抗战。那年,裴海清的哥哥年满18岁,已经在征兵名单中,但刚娶了媳妇,急得他哥嫂在屋里哭,父亲蹲在门边生闷气,一家人都心急如焚。年幼懂事的裴海清只有安慰父亲不要急,他愿意代替哥哥前去参军。在父亲的不舍和声声叹息中,裴海清告别家人走上了战场。

  出川抗战的第一仗,裴海清就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后来,从北到南,一个战场转到又一个战场,裴海清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出国与英国驻缅甸军共同防御日军,云南留守旅派一个连驻守泸水县沿江各渡口,裴海清所在连队就驻守在六库攀枝花渡口。当时渡口设置接待站,有3条大船,夏季江水覆盖沙滩,水势凶猛,预备二师有部队在腾冲和日军激战,后续部队也源源不断过怒江,后勤补给都从攀枝花渡口通过。裴海清水好性,紧急情况下都是他过江接送情报和伤员。

  抗战老兵裴海清。 罗金合 摄

  当时的泸水人烟稀少,物资贫乏,地处抗战前沿,兵比民多,除驻守部队外还要接待不断进进出出的部队,部队生活有粮无菜,非常艰苦,当地老百姓生活更苦。怒江里鱼很多,裴海清到渡口后就组织人撒网、钓鱼,又加强了沿江的防御。每天各营连都派人到怒江边收鱼,改善了士兵们生活。

  1943年10月,一架飞机飞到丙舍坝渡口上空,在上空转了一圈,降落在渡口沙滩上。裴海清还依稀记得,那天沙滩上人较多,有小孩老人围观战士们训练。当时裴海清在拉网鱼,看到飞机降落在沙滩上滑行,忽然前轮軴断裂,接着飞机就翻滚在沙滩上。他丢下渔网赶紧跑到飞机边,看到飞行小组人员全部头朝下倒困在飞机里,惊魂未定。裴海清用力拉开机舱门,把四名机组人员抱出机舱,叫卫生员检查飞行员的伤情,成功救助了中美联军航空队保山护航分队099号机组人员。

  1944年,怒江大反攻开始,泸水渡口守军全部到腾冲参战,一直打到德宏与中国驻印军会合,止到滇西战役结束后,抗战老兵退伍回家。退伍后的裴海清选择回到怒江州泸水市六库镇新寨村丙舍村开启在云南的生活。在六库镇新寨村丙舍村,裴海清在这里成家、立业,一待就是70年。在泸水生活至今,在裴海清心里,故乡成了1200多公里之外的牵挂和思念。

  乡愁是电话里的相互思念。 罗金合 摄

  寻亲归家路漫漫 乡愁是电话里的相互思念

  生活在泸水的70多年时间里,裴海清曾给成都老家寄去的无数封家书,自己也寻找过家人,但每一封寄出去的家书都被退回。“我想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爸爸。”儿媳左李会说,裴海清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时常念叨着这份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随着年纪越大裴海清就越思念家乡,越想找到四川的亲人。直到1983年,几个儿女凑了3000元钱让裴海清第一次踏上了去往故乡寻亲的旅程。但这一去也是无功而返,裴海清依然没有打听到家人的下落。后来,龙越慈善基金会会长孙春龙开始在网上发起了为抗战老兵裴海清寻亲志愿者活动帮助老兵寻找失散70多年的家人。2017年,裴海清找到了远在成都的家人,家人们赶到六库与裴海清相认团聚,共述思念之情。

  短短一聚终究还是填补不了一个老兵对家乡和亲人无尽的思念,从第一次回乡探望止到今天,时间过去30余年,如今的裴海清已有97岁高龄,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他已经不再记得当年怎样参与到抗战中,怎么救援了美国飞行员,但他心里还依然惦念的是那个数十余年没在踏上的乡土。“想回成都老家去看看。”

  “爸爸说过好多次想回家了,但是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加之经济条件也不允许,这个愿望一直被搁浅。”裴海清的儿子去世后,儿媳左李会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一直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着裴海清。“我们也希望在他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回家看看。”儿媳左李会说。

  抗战老兵裴海清。 罗金合 摄

  如今,97岁的裴海清身体还算硬朗,虽然腿脚不太灵便,背脊已经弯曲,但每天坚持绕着村落走一走、逛一逛,时常的,他还会到滚滚奔流的怒江边上看一看,那里是他曾经驻守的渡口。面对着滚滚奔流的江水,裴海清老人陷入了沉思,他希望那份思乡的情谊也随着江水滚滚向前,为故乡的家人带去问候。

  采访当天,裴海清老人远在四川成都的家人们打来了视频电话,老人看着手机视频里的家人们,开心的频频点头,用浓重的川音说:“我想回家”。“哥哥,你啥子时候回来嘛,我们等你回来到处走走看看,一起摆龙门阵。”电话那头,裴海清的弟弟热情的邀约着许多年未曾见面的哥哥。电话这头,裴海清显得有些激动,断断续续的用四川话吐出几个字:“你们等我哈,我会回成都来看你们的!”远在成都的家人们电话里最多的话语便是“我们欢迎你回来,你再回来看看我们。”电话的这头,老人眼眶湿润,咧嘴笑着点着头,回家、回故乡去,成了裴海清在97岁一念念不能忘怀的心愿。

  云南网记者 龙彦 政协报记者 刘娜 通讯员 罗金合 包秀芬

泸水怒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