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教育热点 | 如何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这样说

两会教育热点 | 如何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这样说
2023年03月12日 12:3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教育报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时代,如何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建议。

  加强政策供给,营造良好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建议:“省级人民政府可成立职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细化制定本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制度,必要时制定地方行政法规,落实落细校企合作中企业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政策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善竑建议,国家层面完善政策,支持人口大市发展职业教育,减少技能人才培育“投入”“产出”的落差。杨善竑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建立补偿机制;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三是强化师资配备;四是整合职教资源;五是加快省部共建。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注意到,目前仅有部分省份制定了地方性职业教育条例,且大多数条例制定时间较早,已经不适应新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当前亟须大力推进新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同时,她建议,国家使用政策的杠杆,撬动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国家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均拨款设立统一标准,出台最低经费保障;对于涉农类的专业,可以提供一些补贴,让年轻人愿意去读这样的专业,也希望鼓励来自农村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

  全国人大代表、德州恒丰集团高技能教练王晓菲提到,利好政策之外,如何打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是一大关键。她认为,可以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成为人们心中偶像,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崇尚实践的技能文化,从而让更多人愿意主动选择职业院校。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枣庄市委会委员、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孙晓颖认为,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是推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基础教育开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也有利于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孙晓颖建议,标准化建设职业教育基地,系统构建职业体验教育课程,同时,科学构建职业体验师资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建议,应加快对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督促各层级切实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推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落实、落细。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了许多新举措,相关部门应研究出台实施细则,使其更具有操作性。二是推动地方制定或修订职业教育实施条例。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地方为主”,应制定地方性职业教育实施条例,以利于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如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落实校企合作中企业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政策。三是应开展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执法监督,特别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产教融合等关键领域的监督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建议,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他建议,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强化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责;另一方面应出台符合当前国情的引导性、激励性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激发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以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特色二级学院或专业,使之成为优化当前职业教育经费政策、扩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仍存在生均拨款不足、‘双重管理’关系不顺、办学主体责任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建议,进一步理顺和落实国企举办职业院校的体制机制,促进国企所办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完善培养体系,提升专业素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针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供需现状,民进中央建议:一是完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标准体系;二是提升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培养层次,提升培训效果。在培养方面,尝试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增设跨学科性质的博士点,扩大硕士培养规模。可尝试构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实施职业教育公费师范生制度。在培训方面,关注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将数字能力框架纳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改革。优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将一定比例的流动岗聘任权完全下放到职业院校,完善多方投入机制,更好引导有意愿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进入有需求的职业院校任教。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建议,统一中职阶段教育专业目录。将人社部的专业目录和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进行整合,打通中职阶段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通道,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可。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针对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主要短板,刘林建议从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创新。一是重建初等职业教育,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地基”夯实;二是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把职普融通的“断头路”修通;三是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把限制学生持续发展的“天花板”打破。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积极满足产业升级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应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同时适时开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民进中央青工委委员杨金龙建议,从国有企业做起,对通过相应技能等级认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加快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思路,建立职工“工作一生、培训一生、记录一生”的终身职业培训机制。同时,持续加大对技工院校特别是技师学院办学的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形成技师学院、高级技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有序衔接、布局合理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建议,要把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深化“知识+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和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职业院校招收一线劳动者的比例;推动职业院校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自主诊断和教育行政部门督导监测的联动制度,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探索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推动职业院校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适合毕业生的短期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模具设计师、高级工程师胡东方认为,目前学生在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只能选择一种,不利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建议加速二者相互等值化融通。“高职教育的学生通过考试或学分互认应该也可以到高等教育的学校去读书,打通‘一堵墙’,以此畅通各类技能人才学历、技能提升深造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坤建议,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通道,打通职业院校学生的向上空间,构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融合贯通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在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时,应进一步加大试点工作力度。同时,发挥社会培训机构有益补充作用,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承接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优化考试招生机制,形成多样化的高职教育考试招生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建议,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明确培养定位,统筹施策。她建议:统筹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尤其是统筹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的发展,解决长期以来教育部门管职业学校、管学历,人社部门管技工学校、管技能证书,分口管理,相互分割的困扰。此外,丰富中等职业学校类型,扩大综合高中数量,建设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完善初中后普职分流、普职融通政策。

  推动产教融合,助力供求对接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建议,一是供需端紧密对接,培育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政策端强化激励,深化政策性要素配置,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技术端增强保障,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民进中央建议,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议事决策规格,构建统筹推动、部门联动、地市齐动、院企互动的决策机制;三是把握技术创新激励的关键环节,构建“领军人才+项目+团队”创新培养模式,对技术革新和改造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研制新产品新工艺的发明人给予激励。对技术成果开发、应用、推广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团队给予激励。对生产一线能工巧匠授艺带徒、培养人才而产生辐射效应的给予激励。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邹联克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要着力点,重点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要围绕产教融合进行系统设计,明晰路径、压实责任、形成合力,让制度保障真正见效。要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相融合,职业院校应围绕产业办专业,推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武志永建议,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他建议,由政府牵头,企业、学校参与,共同商议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政府通过支持资金、优惠政策、搭建平台等组合方式,激励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开展。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走出去,引进来”,提高“双师型”比例。通过优秀毕业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给产业增值,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作用,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红军针对企业、研究机构、职业学校之间协同不充分、合力不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展产业链重点领域协同攻关,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及向技术创新转化的能力。同时,为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建议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企业积极培养行业人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为员工提供良好成长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认为,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要加强融合,中高职、应用本科、行业企业加强协作、相互支撑融合。校企携手要深度融合,学校结合学生拟就业所在地产业分布情况,更新专业设置,合理设置招生人数,校企联合招生强调学生先是员工再是学生,规模企业可设置专人负责与学校对接产教深入融合工作,并将校企合作作为企业考核指标。打造高质量监督机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有类型之别,而无高低之分。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其目的在于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近年来,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探索,我国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不过,未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仍需久久为功、持续努力。

  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孜、王雅萍(实习)综合自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毅哲 武文君 阙明坤 张学军 韩晓萌 张欣 梁丹 黄璐璐)、新华社、人民网、职教网、新京报、河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