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光:互联网时代,从钟老的观众美学观“接着讲”

陈旭光:互联网时代,从钟老的观众美学观“接着讲”
2021年01月02日 11:1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陈旭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

  北大艺术学院教授

  

  互联网时代:从钟老的观众美学观“接着讲”

  谢谢江津钟老的家乡和主办方,让我有机会以评论界的晚辈的身份,以朝圣般的心情来参加这个活动。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电影批评如何既贯通钟老的美学遗产,又与时俱进面对当下发言?所以我的题目是《互联网时代:从钟老的观众美学观“接着讲”》。

  钟老的观众思想很丰富,章柏青与张卫老师就曾经接着钟先生讲,出过专著。钟老的思想对我影响非常大,这几年在做“电影工业美学”研究,理论构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就是受众的维度,“受众为王”、常人之美,大众化,平均化的,不是高大上、精英化的美,尊重占绝大多数的平均化的观众等思想,从西方影响来说是大众文化理论,如最近写了一篇《电影工业美学与大众文化之维》。但就国内的理论资源而言,很多却是来自惦棐先生。

  最近又看了钟先生的一些文章,觉得太精彩了!“具体观众”之说,对日常观众、普通人强调;认为电影主要的是电影和观众的关系;认为我们应该有两个毫不动摇的立场,第一个必须是电影的,第二个电影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调电影不一定是曲高和寡,完全可以曲高和众;观众不会永远是下里巴人;观众中的社会阶层教养、职业、文化程度、年龄等等,都可以表现成为不同的美学趣味;电影是电影生产者的再生父母等等,这些观点跟西方接受美学思想,后期的大众文化理论,相通的东西太多了。这里面的沟通、共通甚至引领,再次让我认识到钟先生的价值!因此我借这个机会呼吁,我们不仅自己也鼓励学生多多研究钟先生,多多写硕士或博士论文。

  关注钟先生的研究自然已经有一些了。但我更想进一步发问:钟先生为什么能这样?为什么那么独立?他的学历不高,教育也不一定很正规,更没有受过西方式学院化的教育。他是体制内的,一直是领导,他的批评的人文性,远见卓识,那种扎根大地,非常务实、尊重观众、敢说真话的精神,是受到一些什么样的因素“多元决定”制约?我觉的这是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能有利于我们培养更多的“小钟惦棐”。

  电影美学中的“钟惦棐经验”,是值得总结的,他思维上如何面对中西冲突?面对体制 与个人的矛盾?我觉的我们可以把“体制内的作者”转换一下,把“体制内的作者型评论家”这个称号送给钟惦棐。我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中国艺术学研究的“宗白华经验”》。宗白华与钟惦棐非常有可比性,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下一步应该写一篇《中国电影美学建构的“钟惦棐经验”》,侧重于他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人格精神、方法论等方面,探究是哪些因素又是如何使得他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和特点的。

  从钟惦棐的观众美学“接着讲”,我认为现在的观众观念跟毛泽东时候的工农兵大众是不一样的。有几个新的特点:一是年轻化的青少年观众必须重视;二是女性观众是大于男性观众的主流,调查发现女性比男性观众多好几个百分点;三是市民观众,就是钟惦棐先生所说的具体的普通人,类似于宗白华先生说的“常人”、具体的现代市民观众,当然也有扩大,如城乡接合部的小镇青年。因为观众的分化、不同就会产生最适合某一些观众观看,表达或投合他们的意识形态的电影。比如市民轻喜剧、小妞电影、青春片、二次元风格电影等。

  我现在提一种最重要的,最需要我们关注的观众,当然可能跟前几类有交叠的,这就是网民观众、游戏玩家观众。这类观众无疑给我们电影带来新的需求,新的生长点。以这些观众为主导的话,中国的科幻类电影,魔幻类电影,玄幻类电影,影游融合类电影会是最符合这些观众的独特的“想象力消费”需求的。这一类更受青少年观众的欢迎的电影是需要鼓励支持的。国家现在提出“科幻电影十条”是一个重要举措。这些可能一会儿是游戏玩家,一会儿是影视观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力极为发达,冲突现实电影在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之外,这可能是另一个新的增长点,有巨大的需求空间。这样的概括源于观众的变化,互联网、游戏、新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不妨说,现在大量的,占主导的观众正是网民观众、游戏玩家观众,他们正是当年钟先生说的当下的“具体观众”。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