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跨越时空的支教路和民族情 三名援藏援疆老师的支教故事

跨越时空的支教路和民族情 三名援藏援疆老师的支教故事
2021年01月25日 15:18 新浪网 作者 肇庆西江网

  去年,我市精心组织选派29名优秀教师参与援派工作。支教教师千里赴疆赴藏,他们心怀大爱,践行师者本心,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作贡献,并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近日,记者对其中的三名援藏援疆老师进行采访,听听他们的支教故事。

  ■援藏老师吴邦荣

  一个人任6个班课程

  肇庆市第一中学吴邦荣是我市选派的优秀教师,也是省教育厅组织柔性援藏林芝市教师代表。去年10月,他与全省30名援藏教师一起远赴西藏林芝市支教,他分配到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教授高中历史课。

  林芝市海拔3000多米,低压低氧,吴邦荣刚到的第一周便出现高原反应,头晕、睡不着,上三楼都喘大气。“减少运动,慢慢调整,就适应了下来。”吴邦荣说,有个别教师因不适应,严重高反,被迫返程。吴邦荣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教师经常要去参加国培班学习,师资比较紧张,他担任6个班的历史课教学,最多时一周上28节课,比在本校教学的任务增加了1倍。同时,他还兼教研室副主任,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与当地教师结对,师带徒做好“传帮带”。广东支教队伍除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还围绕新课改,探索部编历史教材课堂教学模式。他们根据当地学生的学情编制了一套教辅资料,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研教学提供范本。

  “一个学期下来,可以说每天都在感动中。”吴邦荣说,西藏的学生对西藏以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盼,对支教教师非常热情和喜欢,学期期末支教教师返程时,他们抱着教师依依不舍。“虽然支教工作会累,要经受思亲煎熬,但看到学生们的思想和精神,以及知识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感到很自豪。”

  ■援藏老师李志飞

  “我还会继续报名支教”

  广宁县文杰中学老师李志飞,是中组部组织人才干部援藏林芝市的肇庆教师工作组组长。2018年的一次自驾摩托车西藏之旅,让他萌生了去西藏支教的念头。2019年,他报名援藏支教,如愿踏上为期三年的西藏支教道路。

  李志飞在林芝市八一中学教物理。他告诉记者,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理科,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针对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教学上做了调整。”李志飞说,教学以共学共研共进的形式开展,本地教师与“组团式”教师结对交流,把内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传到林芝。

  “经过一年半的支教,教学成果比较显著。”李志飞说,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有章有法,形成了“读——问——找——做——对”复习课五环节的模式。同时,在“粤藏一家亲”的精神指引下,师生结对认亲,将师生情谊以亲戚的形式固定并延续,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李志飞也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说:“这批支教工作结束后,我还会继续报名。”

  ■援疆老师王菲

  “快乐支教不言悔”

  2018年8月,肇庆市地质中学老师王菲随广东援疆驻伽师支教团,远赴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进行组团式支教。在结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后,她又毅然留下,加入第二批援疆支教队伍。在两年多的支教过程中,王菲和团友们一起打造出教育援疆“五个一”品牌工程,在创造广东特色援疆教育模式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由于当地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比较低,甚至有些学生听不懂、更不会说,推普工作成为他们最大最重的任务。在开展“文化润疆”的各项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在南疆扎根发芽。

  王菲说,除了规范普通话表达方式和汉字书写,他们在课堂教学、集体备课、科组管理等方面都制定常规管理制度。在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方面有明确要求,把广东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带给伽师。

  为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本土教师队伍,王菲和她的队友都带一两名徒弟,促使民族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研方法,实现师德、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同时在师徒结对过程中,加强了民族沟通和团结,与徒弟教学相长,实现“双赢”。

  回首两年多的支教之路,王菲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之大,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学生老师心怀感恩,对援疆老师非常热情、尊敬。“虽离家远,思亲苦,但快乐援疆不言悔。”王菲说。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