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新文化 新征程 新发展|授之以渔乡村振兴村播电商学院

新农村 新文化 新征程 新发展|授之以渔乡村振兴村播电商学院
2021年01月23日 09:53 新浪网 作者 新农人袁帅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乡村振兴,核心在于针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导致乡村衰退的主要因素,注入对冲和反制力量。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振兴。人才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人气旺也是乡村繁荣兴旺的标志。然而,人口整体素质偏低、人力资本不足以及引人留人机制缺乏,导致了目前乡村内源发展动力不足。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新动能,应组织实施乡村人力资源提升计划,培养乡村发展带头人,留住部分本土优秀人才,引进部分外来适用人才。体现在:

  1)加强乡村发展 “带头人”队伍培养。

  建立乡村后备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从各个领域遴选乡村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乡村实际工作中发现和挖掘本地人才,发挥乡村 “带头人”以上率下、以德服人的作用,培养农民的公共意识,激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2)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加强对农民农业生产技能的普及性培训,逐步建立起“职业农民”、“新农人”认证体系。针对农业生产技术、农场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实际需要开展专题实训,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技能。

  搭建乡村传统技能、技艺、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平台,发挥传统工匠、非遗传人等乡土人才的技艺传承作用,促进传统技艺与新技术的创新融合、适应新需求变化的持续创新,造就一批乡村技艺大师,以专有特色技艺带动乡村产业文化旅游发展。

  3)吸引创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

  2020年返乡留乡农民工增多,各地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返乡留乡农民工创业创新。农村农业部预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1010万、比上年增加160多万,首次超过1000万,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

  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农民创业园、农业创客空间、农村电商孵化园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举办乡村创业大赛,组织产业专家、技术专家、业界企业、金融资本、市场渠道等相关资源参与,通过评选实现公益宣传和推介优秀创业项目,促成创业者与相关资源对接合作。鼓励专业人才为农服务。

  加强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稳定性支持,充分保障技术人员的稳定性收入。以对科研和合作项目的支持,建立吸引专家进入农业技术推广站、科研实验站工作的机制,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提升其服务能力。

  从乡村振兴发展层面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让农村更加美丽,农民生活更加富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要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延伸农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

  图:服务数字新农村需要SbBC商业运营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振兴村播电商助新农村新发展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支持各地聚焦优势特色主导品种,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放到乡村产业的具体工作中来看,即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乡土特色品牌。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

  乡村振兴村播电商学院项目计划是通过系统的策划运营和传媒(融媒体+直播平台)赋能,专业的培训师资力量结合为地方村(乡镇)打造自身独属的“产业发展典型带头人IP”,让本土人代表本土,带头人IP做主引加以“培训+认证+实操”三位一体实现打造培训主播人数不低于1000人,万粉级主播不低于200人,其中月入过万主播不低于50人,每年举办活动不少于3场,形成具有县域特色“文化+产品”的直播电商矩阵和内容文化阵地,落实拉动当地产业年度销售额不低于2000万助农销售目标。

  未来,经济市场发展机会在地方,在新农村,在新征程时期的村城联动,双流双辅发展。

  袁帅:“IP活动+文化+科技+传媒+产能标准”立体服务的“ 1+5”运作模式

  2021年恰逢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开局之年, 同时也是我党建党100周年。建设实施推进落实围绕“一县(乡镇)”为基础核心,通过SbBC商业模式设计配以“IP活动+文化+科技+传媒+产能标准”立体服务的“ 1+5”运作模式,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保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村(镇)城联动,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作者:袁帅,会展业信息化、数字化领域专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融媒体专委会金丝结指导中心执行主任、新社汇&微会动平台创始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