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足球与中国汽车|李子曰

中国足球与中国汽车|李子曰
2021年03月06日 12:40 新浪网 作者 驾仕派

  

  中国足球的泡沫破了。

  江苏苏宁的故事尤其让人唏嘘,去年整个球队在遭遇欠薪的情况下,凭借一腔热血硬顶着拿到了中超冠军(足协杯也闯进决赛)。夺冠后,许诺的奖金当然也根本没有,甚至连庆功宴也没有,直到今年1月,管理层才在欠薪许久之后,发放了仅仅一个月的薪水。

  我们都说竞技体育需要意志。江苏苏宁这支球队的意志不可谓不强,整支球队包括本土球员、外援、外教、教练团队、支持团队都在被欠薪的状态下,为了荣誉在拼,最终也拼出完满的结果,但他们得到了什么呢?

  如果这就是中国足球给意志的回馈,那么我们或许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足球总是缺乏意志。

  

  ▲图片来源见水印

  如今江苏苏宁就是在死撑着等待救命的白骑士。但近期又有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消息爆料,我们才知道这故事竟然还能更加荒谬:之前苏宁给球队的注资,并不是以投资形式注入的,而是以借款的形式注入。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要接盘,还要把苏宁这几年的投入一分不差地还给苏宁。

  不要光说苏宁了,毕竟这也只是众多俱乐部背后财团中的一个,它的所作所为虽然已经超出认知范围,但本质上和其它那些财团并无区别。我们还是来说说中国足球这个泡沫破灭之后,究竟改变了什么?

  中国足球这个泡沫,无非就是《人民的名义》里那个「网球场改成篮球场」的放大版本。它的确为中国足球联赛带来了一段时间的繁荣,而如今联赛的虚假繁荣正在消散,于是这个问题才这么重要:除了镜花水月的所谓繁荣,它是否带来了某些真正的改变,奠定了某些良好的基础?

  或许还是有一点的:

  以前职业球员孙吉、日本外援乐山孝志为代表的一些退役球员,他们开设足球学校,推动中国足球产业化了一小步,今后的足球教育或许不再需要像圣人那样去经营了。(希望这些足球学校不会被泡沫破裂给摧毁)

  政策要求各地球场对外开放,热爱足球的人们终于能够找到更多像样的足球场去进行业余比赛,足球文化终于有了更完善的土壤。(希望能够真正实现下去,而不是像某些地方弄成了在足球场里搞市集这样的全新荒诞剧)

  一定还有些其它的变化,这里暂且不再一一赘述。

  

  ▲乐山孝志与学员(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相比这些积极的变化,泡沫对中国足球的摧毁作用,要远远大得多。

  在经过了极为短暂的职业化经营——刘永灼任期时的恒大——之后,国内涌入足球的泛资本彻底玩弄了整个中国的足球从业者。玩弄的方式是,前者一次一次地对后者说:

  「你不就是要钱吗,我有的是钱,500万够不够?1000万够不够?2000万够不够?1个亿够不够?……」

  「我付给你工资了,你就要听我的,你要学习我们的企业文化,你要跟我们上意志品质课,你见到我要有下属见到老板的规矩……」

  「我付给你工资了,你就得给我创造价值,什么,足球需要过程?别给我来那套,你搞不定就按照我的规矩来,搞不定就给我滚蛋!」

  

  ▲截图自《喜剧之王》

  以上示例都进行了抽象化的描述,真实案例当然都有,大家也都能想到。没错,泛资本把中国足球文化彻底摧毁掉了,用那种中国商业场上最糟糕的方式,那种利益至上、毫无耐心、毫无归属感的方式。

  中国职业球员拿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薪,但他们拿出足够好的表现了吗?当然没有。但我们也要想想为什么没有。

  对于拿着高薪当奴隶的人来说,他们怎么可能会有归属感,又怎么可能会有荣誉感?老总是爷、领导是爷,他们只是拿钱办事而已,他们当然不可能成为拉莫斯和基耶利尼那样的铁血队长,更不可能成为梅西和C罗那样的超级球星。他们的意志早就被摧毁了。

  你不能指望中国球员成为C罗、拉莫斯,就像你不能指望一个996员工成为马斯克、乔布斯一样。一个被当做奴隶的人,他能做就是得过且过而已,这并不是什么难以参透的迷局。这就是为什么外援明明拿着高薪,也不愿意留在中国,这就是为什么明明里皮看似德高望重,却充满愤怒的拂袖而去。

  中国足球根本没学会尊重人。

  这些年来,国内最大的泡沫有两个,一个是足球,另一个是新能源汽车。

  泡沫不一定是坏的,当某件事情需要充分的发展空间,那么冗余的资源供给自是必然。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超市要售卖人们日常的生活所需,自然会产生很多最终卖不出去的货物。

  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这个泡沫都比足球要好太多了。新造车教会传统汽车公司太多更为有效的商业规律,比如展厅可以开到商超里,比如定价应该是透明的;比如车内的科技化配置应该做到和Pad一样流畅;比如与用户沟通的方式应该不要那么高高在上;比如专业与权威并不总是对的(否则看资历就好了),有时候你要跳出惯性思维看待问题……

  

  ▲图片来自「甜酸各一半的旅程」

  这些规律已经被认识到,而且推动传统势力推出了岚图、智己这样的新品牌。哪怕仅仅从这样一个角度,这波新能源汽车的泡沫也已经算是值得。

  不过这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新造车把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文化带入了汽车产业,造就了很多积极的变化,自然也带来了国内互联网公司更加赤裸裸的「唯利益」、「唯效率」的文化。

  以下仅以我个人的错误为例:我曾经津津乐道几个成功新造车公司的创业精神、成本控制等等,但我并未想过,它们是否在施行996?那里的员工是否得到了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

  这些状况都是存在的——即便媒体在针对新兴企业时较少关注这些,也已经有文章描述了类似的状况——而且也同样传入了传统汽车领域。

  Well,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不能要求一切尽善尽美。况且这轮新能源泡沫大概是国内商业创新中最有勇气的一波了,国内其它那些互联网巨头在起步时,都不需要面对强大势力的竞争,而新造车们刚刚出现时,却要面对传统汽车公司的竞争,甚至压制。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不过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去幻想一些更棒的、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泡沫。

  比如像区块链那样的去中心化的泡沫(虽然区块链正遭到糟糕的扭曲),比如像GameStop股票那样的平民对抗泛资本的泡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文|鐵西區的李子

  图|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