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突发|上海医生杨建民高空救人:最大的考验是,急救设施药品非常有限

突发|上海医生杨建民高空救人:最大的考验是,急救设施药品非常有限
2021年04月13日 20:22 新浪网 作者 医师报社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昕亚陈惠

  “我自己不是一个心内科的医生,是外行。只是比一般乘客对急救知识稍微多了解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考验就是,急救设施药品非常有限!患者是在备降过程中,慢慢苏醒过来的,从保护旅客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备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航空公司会有些损失。好在有全体乘客的理解,乘务组的积极配合。”

  4月10日,东航旗下上海航空FM9458“贵阳—浦东”航班发生惊险一幕。

  一位女性旅客突发疾病,并出现无意识昏厥状态。上海长海医院血液内科杨建民教授赶到旅客身边,在乘务人员的帮助下,给患者吸氧,并测血压,做检查。这名旅客的丈夫告诉杨建民,她有高血压病史。

  随后,杨建民与乘务人员一起把患者放平,并使其侧卧,以此改善患者脑部供血状况。

  患者仍在昏迷,杨建民不停地呼唤患者的名字。尽管航空公司准备了很多药品,但大都是止痛药、退烧药等。而导致昏迷的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昏迷原因,治疗的方法千差万别。

  根据旅客的状态以及后续需要飞行的航程时间判断,杨建民建议尽快安排送医救治。他与机组人员商量,建议备降。

   “这个过程中相当紧张,突然出现这样一个患者,如果在飞行过程中不行了,该怎么交代!从保护旅客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备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航空公司会有些损失。好在有全体乘客的理解,乘务组的积极配合。”事后杨建民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然感到非常紧张。

  好在备降过程中,患者慢慢苏醒过来。

  机组也调整飞行方案,在最近的长沙黄花机场进行备降,长沙当地医疗单位随时待命,提供医疗救助。

  此消息一出,便引起网友热议,纷纷点赞。

  

  杨建民告诉《医师报》记者,多年前也曾经历过公共场所救治突发疾病的情况,但这次不同。高空救治飞机噪音、震动比较大,与空地、病房等一般救治场所的救治环境不一样,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杨建民说:“这种情况跟战地军医有些类似,只能因陋就简,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好在得到了机组人员的支持,以及机上乘客的理解。

  采访的最后,杨建民特意嘱咐《医师报》记者:不要过分宣传个人,但一定要提醒乘坐飞机的高血压患者,日常要按医生要求,定期测血压、定期服药,把血压控制好!

  杨建民本人:患者的“精算师”

  杨建民是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上海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擅长淋巴瘤、白血病的精确诊断和综合治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CART细胞治疗方面也有丰富经验。

  从医的三十余年,他从不计较加班,更不会计较周末休息时间用来查房,相反,他觉着“与其睡懒觉,不如来医院看看病人,这样心里更踏实。”

  他心中理想的医患关系是:患者把医生当朋友,医生也把患者当朋友。由于他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因而他更希望患者如实告诉他家庭经济情况。“患者能承担的治疗费用,是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被称为患者的“精算师”,处处为患者精打细算。

  本文综合整理自《医师报》记者采访、青年报·青春上海、晔问仁医

  排版:昕亚

  编辑:昕亚

  审核:陈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上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