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文明新风吹动重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明新风吹动重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1年05月12日 19:07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5月12日电(刘磊)五月初的一天,下午快7点,太阳还挂在天边,像个鹅蛋黄,油亮亮的,一场“家庭音乐会”在重庆梁平区礼让镇上演。

  “喽丑当、丑喽当……”贺家老小正把锣鼓敲上。鼓点时而如暴风骤雨般急促,时而如人窃窃私语,不多时,四周就有大批街坊邻居围观捧场。

  领衔演出的老贺名叫贺志灿,外人很难将这个衣着朴素的“农家汉”与十几年前北京某建筑企业身家百万的职业经理人联系在一起。贺志灿说,2005年为了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癞子锣鼓技艺,他辞去高薪工作,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礼让镇。

  好不容易跃上龙门又回到“农门”,村里人曾对此议论纷纷:“这么做值得吗?”

  “值得!”每当站在位于礼让镇的梁平区来宝小学音乐教室里,望着正在学习癞子锣鼓的孩子们,贺志灿心里就有了底气。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然而如何搭台唱戏、打通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梁平目前拥有5项国家级、26项市级、10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家底”很厚。

  这几年,梁平以非遗传承为特色抓手,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构建了以“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3级志愿服务组织+ 8类专业志愿服务分队”为主体的“1+3+8”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把文化文艺服务、科学普及、理论政策宣讲等专业服务送到了寻常百姓家,让大家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以文明新风吹动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贺志灿教小朋友们演奏癞子锣鼓,鼓点时而如骤雨般急促,时而如人窃窃私语。新华网发(谢清城 摄

  新风气

  非遗锣鼓敲响乡村振兴序章

  从职业经理人到梁平癞子锣鼓非遗传承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贺志灿的故事要从2004年说起。

  当时,贺志灿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返京前,年迈的父亲忍不住与他说,又有好几个打癞子锣鼓的老艺人去世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打癞子锣鼓了,这个传统技艺恐怕没人继承要失传了……

  父亲的话将他拉回到耳边萦绕着悠扬锣鼓声的童年。思量再三,贺志灿辞去工作,又回到了礼让镇,重拾癞子锣鼓技艺。

  可迎面而来的是议论纷纷。“那个贺志灿真的好傻哟,放着好好的老板不当,跑回来敲啥子锣鼓。”不仅村民们不理解,妻子也不认可。

  但当时贺志灿就是有一股倔劲儿,要把这有“众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的“传家宝”一直传下去。

  2005年,贺志灿召集爱好者成立了梁平癞子锣鼓志愿服务队,同时自掏腰包购买乐器,腾出家里的堂屋当起了教室,开门免费教学。

  然而事情知易行难,一开始贺志灿就碰了壁。癞子锣鼓教学起初效果可以,可慢慢地,孩子们觉得学锣鼓枯燥,上手容易、熟练难,学几次就不来了。

  “要传承,必须要创新!”总结经验后,贺志灿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对癞子锣鼓表演做了不少改进。例如在癞子锣鼓演奏中,加入了说唱环节,增加了新的手上、身形动作;在曲目上还新编了“喜盈门”“龙凤呈祥”等20多个充满喜庆、寓意祥和的新曲目。新编“癞子锣鼓”让人耳目一新,前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了系统性地进行文化传承,贺志灿和志愿者们启动了编1本曲谱、编1本教材和建6个基地的“1+1+6”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经收集了近百首曲目,编印了《梁平癞子锣鼓曲谱》和《梁平癞子锣鼓教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贺志灿的学员数量从曾经的20多名增长到如今的上万名,癞子锣鼓也从梁平走向了全国各地。镇上风气也变了,村民们业余爱好从打麻将变成了敲癞子锣鼓、学习非遗文化,“脑袋”越来越“富”;贺志灿的妻子也成了癞子锣鼓行家。

  今年初,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通报表彰了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梁平癞子锣鼓传承“1+1+6”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四个100”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最近,贺志灿又迷上了短视频直播,网上授课。网名一栏写着“礼让贺志灿锣鼓梦”,他说他这辈子“为鼓痴狂”。

春夏之交,梁平区龙滩村一片生机盎然,柚海里满是“甜蜜”的香气。新华网发(肖华 摄)

  新滋味

  转变思路酿出“甜蜜生活”

  在梁平,志愿服务不只让村民们富了脑袋,更令人惊喜的是,也让村民们富了口袋。

  初夏时节,万物勃兴。从重庆市梁平区城区驱车前往合兴街道龙滩村,雪白的柚子花开了十多里路,空气中满是“甜蜜”的味道。

  龙滩村村里头有一大片远近闻名的柚海,长出的“梁平柚”果实芳香浓郁、皮薄色黄、肉质颗粒饱满,是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

  “可就在前些年,村民们发现了一件怪事——村里种植的柚子变苦了!”回忆起那段时间柚子的味道,龙滩村综合服务专干、妇联主席秦伦清下意识皱了皱眉头,更上心头的是柚子甜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其销量,这让大家一筹莫展。

  转机出现在2018年。当时,正在龙滩村为柚子变苦发愁的村民们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科技服务志愿者。一番“号脉”后,志愿者们发现,龙滩村的柚子树是因为复合肥氮磷钾配比不当而“病了”。他们建议柚农改用含硫酸钾的复合肥。

  “换个复合肥柚子就能变甜?”村里有些“老把式”起初不信。

  为扭转村民们的观念,志愿者们把“学校”办在田间了地头,普及种植知识,教给村民们适宜的疏花方法。同时培育有机品种,在“柚海”安装了300多盏太阳能杀虫灯,以及采用粘虫板、捕食螨、套袋等绿色生态防控措施取代化学农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几个月后,志愿者们交出了一份“答卷”:改用含硫酸钾的复合肥后,结出的柚子可溶性糖类的含量从之前的8%-9%提升到了11%-12%!

  思路一变天地宽。秦伦清说,以前村里的柚子1.5元一斤,现在“身价”翻番,涨到了3-4元一斤。去年她家一棵柚子树结出的柚子被区里评为“柚王”,更是卖出了200元一斤的好价钱。

  尝到了“甜头”后,村里人向科技服务志愿者们学知识、学文化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村民们还到区里开办的农民田间学校上学,毕业后就能拿到相关资质证明。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要向‘科技’和‘人才’要效益。”当地学者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科研工作者在“象牙塔”里搞科研,科研和生产“两张皮”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而志愿服务则在科技、文化下乡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农闲时,望着不远处越来越宽的乡村公路和不少村民家门口添置的小汽车,秦伦清感叹科技志愿服务让大伙儿的口袋越来越富,日子越过越甜蜜了。

5月,柚子花

  恣肆怒放,在油亮翠绿的树叶烘托下,簇簇白花分外耀眼,花香弥漫。新华网发(向成国 摄)

  龙滩村的变化是梁平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梁平建立起“区-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工作体系。目前已建成1个中心,13个实践基地,33个实践所,343个实践站。在此基础上,梁平创新出一套包含“淳和”行动、“淳善”行动、“淳风”行动的“五淳行动”,让邻里越来越和善,乡村越来越和美。

  “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全覆盖在梁平正进行一场文明实践的‘精准滴灌’。”梁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目前梁平全区已有注册志愿者18万余人,建立志愿服务组织1280余个。

  从产业振兴再到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明新风在这里正形成一股合力,吹动着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