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瞭望》刊发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署名文章

《瞭望》刊发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署名文章
2020年12月22日 11:30 新浪网 作者 贺州日报官微

  12月21日出版的

  2020年第51期

  《瞭望》新闻周刊刊发

  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署名文章

  《从贫困县全覆盖到全摘帽》

  全文如下

  ◇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全方位深入推进“土瑶”地区脱贫攻坚,确保实现“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目标

  ◇贺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两大主战场”上,发挥粤桂扶贫协作平台作用,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就

  贺州位于广西东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6万。作为广西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六个市之一,“十三五”初期,贺州所辖县(区)均为贫困县,是贫困县全覆盖的设区市。

  昭平是中国名茶之乡,茶业是该县贫困群众致富产业

  近年来,贺州市牢固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抓脱贫攻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GDP增长11.8%,增速位居全区第一;截至2019年底,全市30.4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个县(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目前,全市剩余的33个贫困村和13625名贫困人口已全部通过脱贫认定,迎来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

  五招齐下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贺州市委市政府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克服疫情影响,五招齐下,做足“绣花”功夫,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始终强化担当作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建立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等工作机制。面对疫情影响,贺州分解落实党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责任,推行工作进度月报、专责小组考核问责、县(区)脱贫攻坚工作双月评比等工作机制,对全市33个预脱贫村增派46名突击队员,实行全覆盖挂牌作战。

  始终坚持精准施策。贺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等核心指标任务,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全市25个安置点完成住房建设13078套,选择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已全部搬迁入住。重点实施危房改造、村集体经济等项目,受益贫困人口13.3万多人。

  始终坚持优质资源向一线倾斜。贺州把最优秀的干部、最优势的资源、最广泛的力量往脱贫攻坚一线集结,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通过实行结构性报酬制度、实施村党组织建设“头羊计划”等措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截至今年10月,全市累计筹措各级财政扶贫资金97.65亿元,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极大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始终坚持质量为本。贺州坚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在精准识别对象、精准落实政策、精准实施帮扶上下足“绣花”功夫。统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自治区考核反馈问题等整改任务,开展大排查、大暗访、大调研、大培训工作,截至今年6月,所有脱贫攻坚问题实现整改清零。

  始终抓实作风建设。贺州注重严管厚爱相结合,完善奖惩机制,树牢“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不摘贫困帽,市委就摘掉谁的乌纱帽”的导向,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动力。2016年以来,共提拔重用驻村工作队员858名,75%的乡镇党委书记提任副处岗位或晋升四级调研员以上职级。2016年7月至2020年10月全市在扶贫领域立案129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96人。

  以“钉钉子”精神啃下最难“硬骨头”

  “土瑶”是中国瑶族的稀有支系,分布于贺州市平桂区明梅、新民、狮东等6个行政村的24条山冲之中。2017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0户5354人,贫困发生率为51.73%,是贺州市贫困程度最深、最难啃的“硬骨头”。

  贺州全方位深入推进土瑶地区脱贫攻坚,截至2019年底,3个“土瑶”村提前一年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4.5%;今年剩余的3个“土瑶”未脱贫村和455名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优先把工作重心下移。贺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与平桂区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先后出台《贺州市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贺州市脱贫攻坚“5·8”行动方案》等文件,持续支持“土瑶”村脱贫攻坚。

  优先把工作力量下沉。明确市委书记加强联系沙田镇3个土瑶村、市长加强联系鹅塘镇3个土瑶村,其他市委常委挂点联系土瑶村,直接参战。市级对未脱贫的“土瑶”村再增派一名正科级干部担任突击队员参战,平桂区组建了精准扶贫专业队,确保每个“土瑶”村驻村工作队员达到6名。

  优先把项目资金下拨。近三年来,各级向“土瑶”聚居区投入资金4.03亿元,落实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俗风情旅游等项目353个,切实解决村民出行难、饮水难、通讯难、发展难等问题。

  优先把优惠政策倾斜。对大肉姜、杉树以及新种茶叶等特色产业均给予一定资金扶持,提前实现“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产业发展目标。给予寄宿制学校土瑶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的膳食补助。专门开设竹编、瑶绣等特色技能培训班,对“土瑶”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给予生活补助和额外奖励。

  优先把扶助举措落实。实施“土瑶”村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5个,受益“土瑶”群众6200多人。今年9月份落成开学的贺州市民族学校,吸纳了6个“土瑶”村809名学生就读,有效解决“土瑶”学生入学难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优先把优质社会力量集聚。对6个“土瑶”村每村安排1家以上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结对帮扶,凝聚“土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合力。截至2020年10月底,6个“土瑶”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11.05万元,年人均稳定纯收入达9187.33元,分别是2017年底的6.7倍和3倍。

  双轮驱动探索扶贫协作新路径

  2017年广东肇庆、广西贺州两市建立扶贫协作关系,明确结对帮扶关系。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赋予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和新使命,这是贺州建市以来最大最好的发展机遇。贺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两大主战场”上,充分发挥粤桂扶贫协作平台作用,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目前广宁经苍梧至昭平高速公路项目已纳入《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信都经扶隆至南丰一级公路已开工建设;贺江扩能一期工程项目建设获得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支持,粤桂两地努力疏通交通“经脉”,促进融合。

  加速构建产业协作体系。打造能源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典范,促成“贺电送粤”能源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落地,为富川县增加工业产值18.55亿元,带动产业链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000多个。引进扶贫企业22个,引导实际投资11.41亿元,援建扶贫车间28个,有力助推县(区)脱贫摘帽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深人才交流补齐人才短板。2017年以来两市间党政干部交流27人次,专业技术人员挂职交流310人次,超额完成两市协议人数。选派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骨干教师到肇庆市交流。通过“校校结对”、到贺州支教、赴肇庆跟岗学习等方式促进教育协作。

  加强劳务东融协作。开展就业扶贫,与肇庆市签订劳务协作协议,摸清贺州约24.05万名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打造就业服务站等服务平台,特别是“粤厨培训”,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