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电瓶车电梯起火致5人受伤,我们如何远离危险? | 媒体札记

电瓶车电梯起火致5人受伤,我们如何远离危险? | 媒体札记
2021年05月15日 20:11 新浪网 作者 中青评论

  摘要

  媒体札记

  在安全问题上,只有确保万无一失,才能避免一失万无。

  过去一周,一则“电瓶车进入电梯后突然起火爆燃”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不少讨论。据媒体报道: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区一台电瓶车在电梯里燃爆,造成5人受伤,其中还有一名婴儿。

  面对这场令人心痛的悲剧,《检察日报》在评论文章中明确表示:“电瓶车上楼入户不仅是对有限公共空间的抢占,更会对他人安全造成威胁。”事实上,不少人都缺乏这一常识,意识不到电瓶车上楼带来的潜在危险。数据显示:电瓶车于楼道内起火后104秒时,局部空间温度可高达284摄氏度,烟气温度可超过80摄氏度。一台电瓶车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30秒就可覆盖整个房间,100秒之内,足以使人窒息而亡。

  不该上楼的电瓶车,为何会被业主搬到楼上?这与不少小区配套设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有关。对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杜绝电瓶车上楼,落实禁令不能一拖再拖》指出:“在公共安全面前,没有人可以作壁上观。物业发挥好管理服务职责;车主提高安全意识,杜绝侥幸心理,尊重公共安全;居民提高警惕心理,监督充电乱象,携手让电动自行车回归该停放的位置,让充电不再为难、不再危险,方能让此类惨案不再发生,让电动自行车火灾安全隐患消除于未发。”

  要想预防类似悲剧再度发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车主的安全意识与物业的履职水平,都是其中关键。只有通过业主与物业的互相配合,才能有效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实现防患于未然。

  针对电动车主的实际需求,《半月谈》在评论文章中提出:“电动车进楼问题,解决停在哪、怎么停是关键。”文章写道:“管好电动车需要物业部门管理服务的落实,除了要尽快完善车棚、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也要在开放时间、充电收费等问题上做到便利合理。有了存放便利、场地安全、收费合理的服务,才有住户和电动车主的放心,才能消除电动车上楼的安全隐患,相关制度才能顺利执行下去。”

  事实的确如此,《新华每日电讯》的评论文章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电动自行车火灾的防范和治理还须‘疏堵’结合,既要从源头上规范老百姓的充电行为,又要为其提供安全、便捷的充电场所。老旧小区改造除关注电梯加装、道路整修等方面,还应重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

  电瓶车上楼充电,当然绝不可取。但是,如果仅仅对此下达禁令,而不解决电瓶车的充电方便问题,恐怕很难让禁令得以贯彻。对此,澎湃新闻在评论中表示:“当更大容量的电池被整合在车身内成为可能时,充电设施的布建规划,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都没有跟上。那么,在解决现在电动车管理的思路中,技术层面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技术改良,改善电瓶车主的充电条件,未尝不是一个好思路。澎湃评论提出:“如能更快速高效的充电,就能有效缓解因为充电设备数量不足,地点不便,费用过高(现有的收费充电均为按时长收费)而导致的私拉乱接电线问题。”

  总而言之,安全问题无小事,正如《新京报》在评论中指出的:“公共安全容不得电动车进楼入户乱象的一再威胁。毕竟,在安全问题上,概率没有大和小,只有有和无,也只有确保万无一失,才能避免一失万无。”

  媒体札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时事热点,我们下周再见。

  撰文/黄帅

  编辑/杨鑫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电动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