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解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先行之路

解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先行之路
2021年04月14日 17:13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网

  如今的厦门五缘湾,满眼尽是新生之景——芦苇飘摇、睡莲盛开、水鸟起落飞翔的自然生态,与现代建筑、宽阔道路、生活配套不断完善的社会发展交相辉映。

  短短十数年,五缘湾这片曾经的荒地,如今脱胎换骨,坐拥当地最大的湿地生态园,加之周边楼宇成片崛起,优质学校、医院等相继建成,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其中,于2015年9月打下“第一根桩”、2017年8月试运行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下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也凭借强大的医疗服务及辐射能力,为五缘湾、乃至厦门的发展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10月22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当中首家揭牌的单位,也标志着该院发展征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作为参与医院建设及发展的亲历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顾建英向健康界翻开了其从“孕育出生”到如今“初长成”的时光。“一路走来,并不容易,虽个中辛苦,但看着逐步实现办院初衷,更多的是欣慰和喜悦。”顾建英说。

  首创“同质化”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对外公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文件一出,各地公立医院纷纷落实。已运行11个月的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迎来了首任党委书记。

  同年7月21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举办干部大会,复旦大学组织部副部长陈莉宣读任命决定:任命顾建英为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党委书记。此刻,身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下称复旦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执行院长的顾建英,身兼多重身份。

  “压力挺大的,”顾建英坦言,“如何通过党委的力量引领一支全新的队伍、一家全新的医院走稳、走好、走快未来的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前进。”

  事实上,医院发展已经超出预期——成为直线相隔800余公里外的复旦中山医院的优质紧密型跨省医联体,在已开设的42个临床医技科室中,三四级高难手术占比达到65%以上,多个优势学科高难手术占比超90%;且开创多个“首例”,填补了50多项厦门、福建地区的医疗技术空白;40%的患者来自厦门以外,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

  诸多成绩背后,离不开顾建英提出的“同质化”管理,该模式堪称国内首创。

  “同质化”的想法,早在2016年就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并已经形成落地执行的体系。彼时,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即将结构封顶,开始内部装修,为正式开业做着准备。“医院建成后的管理同质化、医疗同质化及人才同质化,都必须建立在建筑同质化的基础之上。”顾建英强调。

  严格要求从细节可见。2017年4月,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内部装修已经基本完成,复旦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党委书记汪昕、副院长顾建英带队,全面考察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及ICU、科研教学楼等区域。在基础设施方面,小到病房窗帘,顾建英都细致地提出了“兼顾私密性、透气性及其与整体病房装修协调性”等建议。

  2017年8月20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在一片期待中起航,开启了“同质化”建设之路。

  行政层面,顾建英带领班子成员,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从无到有地逐步建立党组织架构,基层党组织也从从最初的5个党支部扩展为目前12个党支部,且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医疗层面,医院实行临床“双主任”制,复旦中山医院各学科主任同时担任厦门医院相应科室的主任,主抓科室管理和业务发展,真正做到让福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来自上海“原汁原味”的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

  “一家全新的医院要尽快精准补齐厦门、福建地区医疗短板,甚至要尽快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我们亟需站在复旦中山医院这位‘巨人’的肩膀上借力腾飞,进而实现未来的高质高速发展。”顾建英笑言。

  新设想的试验田

  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远不止是将沪厦两院管理同步、发展同步,更包括两地上级部门医政的协同,而不同地区的医政又有不同的属地化特性。“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作为复旦中山医院的一个院区来打造,在两地区、两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接好‘厦门地气’,适应当地医政医管的要求。”顾建英说。

  对此,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建设前期,包括顾建英在内的复旦中山医院领导班子就已在为两院下一步的运营管理谋划。例如厦门政府为支持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发展,在临床用药、医保报销,网络联通等方面都做出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对接复旦中山医院。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顺利建成和推进,离不开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我们的指导和支持。”顾建英多次提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智慧:正是他们的敢放手、肯放手,把医院的人、财、物及管理全部交给复旦中山医院,给予医院最大限度的运营自由,才有了如今的成效。正如多部委来院考察调研时给予的高度评价——“政府真投入、医院真心干、老百姓真实惠、效果真实效”。

  也由于厦门地区具有拥抱创新的姿态,在顾建英看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虽院龄年轻却有着独特优势——“这里是新想法的试验田”。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基于5G的人工智能质控和影像辅助系统,远程视频门诊,远程查房、手术教学,远程多学科诊疗(MDT),线上健康问诊……智慧医疗在厦率先“试水”,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沪厦两院互联互通平那台,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举措切实落地,辐射更广百姓。“‘同质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跟着复旦中山医院后面做,我们利用新建医院的优势,在基础建设、信息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前沿的尝试,甚至可以引领总部。”顾建英眼神中露出期待,她近期在开展“基于5G的医联体影像质控平台建设”课题,希望早日在厦推行。

  不仅如此,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对气动物流、AGV智能导航车及手术室-供应室垂直升降和水平回转系统一体化等后勤智慧化管理和保障的探索,也属全国首例: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实时保障临床各类需求,实现了检验标本、术中病理、临时处方、急救药品等在平均传输时间2min内到达指定接收地点;AGV智能导航车系统实现全院定时大件物品传输,节约人力成本,有效解决院内流通拥堵问题;手术室-供应室之间的垂直升降和水平回转系统实现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无菌物品的垂直运输,有效节省手术室和供应室库房面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分拣差错,避免二次污染。

  带头作为一起前行

  “既然要做,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因为我肩负着上海总部、复旦大学、厦门市委市政府乃至国家的嘱托以及市民百姓的期盼。”顾建英语气坚定,但同时保持理性判断,“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未来,一定要与当地需求相匹配,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定位。”

  目前,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已经将上海总部18个国家重点专科全方位平移,形成了以心脏血管、肝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主的特色医疗,不少技术、理念都处于厦门领先地位,各学科开创了厦门、福建多项“首例”;全面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精准医疗服务……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沪厦两院区所有人的奉献精神与创新情怀。顾建英认为,如果没有他们的不计得失和真心实干,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强大自身远不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目的,带动周边一同发展才是应有之义。

  2019年11月,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与与海沧区卫生健康局签约,同海沧区卫健局及其下属的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人才培养、医技协作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与厦门市第三医院合作,协助三院培养学科骨干,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医疗人才队伍。此外,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还与龙海市第一医院签订医疗技术协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厦门市外延伸,服务更广基层百姓,辐射闽西南乃至东南沿海一带地区。

  谈及医院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顾建英表示人是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育,搭建优质人才梯队,结合行之有效的管理,才能始终保持医疗‘同质化’,医院才能行稳致远,高质高效地发展。”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仍然不少,但好在国家各部委从上至下给予全力支持。相信踏上发展新征程的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将不负所有支持与期望,扬帆远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