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造谣出轨案转公诉,从个案正义到良法善治

造谣出轨案转公诉,从个案正义到良法善治
2021年03月01日 20:20 新浪网 作者 湘湘xv

  备受关注的杭州“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有了新进展。日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诽谤罪对被告人郎某、何某提起公诉。对此,当事人谷女士表示,此前诽谤案因收集证据不容易,很少能走到诉讼阶段,但是自己的案件很快将得到一个结果,觉得“很幸运”。

  这样的“幸运”既是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的结果,也是司法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初衷。这起案件的事实不难厘清,但后续的处理却一波三折。从二人捏造聊天内容造成当事人“社会性死亡”,到公安部门做出行政拘留处罚,再到协商无果后当事人提起刑事自诉,这起案件不仅给谷女士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也折射此类案件存在的维权难点。如今,案件从“自诉”转“公诉”,让人们看到司法机关维护公民正当权益的积极作为。

图片来源网络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刑法对诽谤罪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在这起案件中,郎某、何某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经过网络得以广泛迅速传播,已经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给广大公众造成不安全感。而与以往口口相传、社区传播诽谤不同,网络诽谤案件依靠个人自行取证难度不小,适用公诉程序有利于及时收集、固定证据。正因如此,从“自诉”转“公诉”,这是实现个案正义的需要,有利于查清事实,依法惩处犯罪,保护被害人权益和公共利益。

  杭州女子遭受的网络诽谤其实也并非个案,近年来造谣、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一大难题。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对公民的人格权独立成编,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此前出台的司法解释,也对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但如何把这些刚性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予以规范和探索。这次对“造谣出轨案”的处理,可以说迈出了依法惩治网络诽谤的重要一步,体现了促进良法善治的决心。

  对社会来说,每一起司法案件都是一堂“普法公开课”。从这起案件的讨论中,想必公众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网络造谣和诽谤的危害,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网路上辱骂、诽谤他人与现实中一样,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的一份子,也都可能是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和受害者。既要增强守法意识,将“键”下守法当成一种习惯,也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自觉抵制网络造谣诽谤的不法行为。

  由此来看,从个案正义到良法善治,需要司法机关主动作为,让不法者付出应有代价,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互联网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加有序、更加干净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