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法治宁波进行时②公正司法 捍卫社会正义

法治宁波进行时②公正司法 捍卫社会正义
2021年04月25日 13:05 新浪网 作者 湘湘xv

  宁网编前语

  今年是法治宁波建设十五周年。15年来,宁波以法治思维、改革精神,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我市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甬派推出《法治宁波进行时》系列报道,集中反映我市在法治宁波建设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公益诉讼案件现场勘察。

  记者 董小芳 通讯员 钟法 蔡俊杰 文/摄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治宁波建设的重要目标,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铮铮誓言。

   过去的15年,宁波司法机关坚持公正司法,高悬“利剑”守护社会公平正义;践行司法为民,敲响司法网拍第一锤、移动微法院走向全国、探索建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信息查询机制……在法治建设的快车道上,昂首前行。

  高悬利剑,用法律捍卫正义

   开设赌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多次实施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首要分子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要求借款人出具高额借条,后用非法拘禁、寻衅滋事等方式催讨,首要分子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

  以法律之“剑”惩恶扬善,是司法裁判最重要的社会功能。15年来,宁波司法机关用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切身利益,为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起了一片朗朗晴空。

   尤其是2018年以来,聚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宁波司法机关以责履誓,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全市检察机关三年来共批捕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262人,提起公诉413件2052人,荣膺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全市法院系统坚持高强度推进依法严惩、高质效办理黑恶案件,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审黑恶案件“清零”,黑恶案件财产执行到位率居全省前列。

   用法律捍卫正义,宁波司法机关还聚焦市域治理,用公正裁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判处拉拽公交司机致两车相撞的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感。审结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犯罪案件56件;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45件,追赃挽损1.13亿元;污染环境犯罪案件13件;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72件……”

   这些数字,是过去一年宁波司法机关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生动缩影,更是以法之名捍卫公平正义十五年如一日的坚持。

  余姚法院走访被执行人企业,帮助企业修复信用。

  柔性司法,让法治更有温度

   法律是冰冷的,但法律精神是有温度的。这一点,余姚市浦宁不锈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红涛深有感触。

   去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马红涛的企业被迫“停滞”。雪上加霜的是,自身贷款到期,又陷入担保危机,她被诉至法院。按照以往惯常操作,马洪涛面临的,很可能是资产被冻结、上“黑名单”,企业处境将更加艰难。

   令马红涛没有想到的是,法院经过调查,认为她并非恶意拖欠。于是依据自动履行机制,积极协调她与对方达成协议,并及时对她进行信用修复。贷款获批,马红涛的企业“起死回生”。

   以柔性方式,促进当事人诚信履行裁判义务,正是自动履行机制推行的初衷。它不仅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情,更助力了经济社会的复苏。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宁波两级法院共发放自动履行证明2736份,促成相关银行为193个诚信履行主体授信3.8亿元、发放贷款3.04亿元;完成信用修复1999件,修复后履行标的额4.53亿元

   司法的温度,在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粉色墙纸、儿童绘本、卡通玩偶……在一站式保护站里,气氛安全又温馨。为最大限度减少多次询问给受害未成年人造成的“二次伤害”,宁波检察机关创新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案件询问、身体检查、心理疏导、医疗救助等工作一次性完成。

   为从根源上杜绝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发生,宁波检察机关首创密切接触未成年人从业人员性侵害记录入职查询机制,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共有教育部门、学校、部分培训机构等141家单位前来查询9.9万余人,发现问题对象4例,均已制发检察建议,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处理。

  检察官走进校园,向未成年人讲解如何自我保护。

  司法为民,增强群众获得感

   对群众所需、所盼的事零懈怠,是宁波司法机关一以贯之的信念。

   噪声扰民、河道污染、垃圾乱堆……遇到诸如此类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怎么办?如今不少甬城市民都知道,找检察机关来“撑腰”!

   某火锅店“无限循环使用”锅底油,检察机关查实后,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最终店主不仅获刑,还面临10万元的公益诉讼赔偿。

   两男子在禁渔期内非法捕捞,被渔政执法人员现场查获,检察机关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教育、监督二人出资购买210万尾虾苗投放附近水域“补过”。

   据统计,截至2021年3月,全市检察机关共搜集公益诉讼线索1588条,立案审查1100条,发出检察建议1083份,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对群众所需、所盼的事零懈怠,宁波首创“移动微法院”,让群众打官司可以足不出户。尤其在去年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借助移动微法院平台,实现了司法服务“不打烊”。

   截至目前,全国法院运用“移动微法院”办理案件超过324.03万件,超462.55万人体验了“移动微法院”的便捷高效。

   面对被执行人赔偿能力有限,原告经济条件差、急需救命钱的情况,怎么办?宁波首创司法援助保险,部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执行不能”案件统一由保险公司“埋单”。

   据统计,过去的三年,累计投保960万元,已完成实际申报并获得理赔案件87件,赔付金额832.35万元,受益245人

   只有使广大群众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才能深入推进法治宁波建设。而公正司法的力量,正在于此。

  【来源:中国宁波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宁波未成年人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