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司马相如:又一个被文学成就掩盖的政治天才

司马相如:又一个被文学成就掩盖的政治天才
2020年08月03日 15:04 新浪网 作者 水煮百年网

  文:澈冬澈

  司马相如:又一个被文学成就掩盖的政治天才

  蜀地有户人家,姓司马,家中育有一子,父母听说“贱名好养活”,便给他取名为犬子。犬子从小习文练武,仰慕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蔺相如为人正直、胸有大志,曾只身前往秦国国都,为赵国换回数座城池。为了追随偶像,犬子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与偶像一样——司马相如,因而得名。

  01

  受蜀郡郡守文翁的指点,18岁的司马相如来到京城游学,他志向远大,《蜀志》中记载:“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司马相如是功利的,他渴望功名,他知道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让皇帝注意到自己。于是乎,他花钱买了一个官职,成了汉景帝身边的武骑常侍。这是一个小小的郎官,在宫里这样的郎官一抓一大把,地位不高,司马相如为什么要花大钱谋小官呢?

  虽然地位不高、待遇不好,但是身为郎官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大量接触皇帝的机会。司马相如文韬武略,在他看来,他离建功立业只差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只是很可惜,司马相如虽然总是跟在景帝身边,但景帝对辞赋不感兴趣,自然不会过多关注司马相如。

  得不到皇帝赏识的司马相如很是难过,但是又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安安分分地继续当他的郎官。直到景帝的胞弟梁王刘武入京,带来了自己的一批门客:邹阳、枚乘、庄忌,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与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后来干脆以生病为理由,辞官去投奔梁王。正是在为梁王门客时,司马相如写下了那一篇彪炳千古的《子虚赋》。

  在梁王处任职的司马相如,可以称得上是快活赛神仙,梁王喜赋,自然厚待司马相如,与同僚饮酒切磋,更是精进了技艺。但是梁王死后,汉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之前受梁王庇护的门客们四散而去,而司马相如也灰溜溜地回到蜀郡。《汉书》中说:会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连生存都成问题的司马相如只能去投奔旧友王吉。也因此开始了他与卓文君的一段传奇爱情故事。

  02

  无论后人怎样看待这段爱情故事,但是司马相如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确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政治生涯有了转机: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与他父亲不同,汉武帝对于雄壮恢弘的辞赋十分感兴趣,在读了《子虚赋》后大为震惊,以为这是前人的佳作,正在惋惜自己没有早点拜读的时候,在武帝身边伺候的杨如意趁机说:这并非前人之作,而是我一个同乡,叫做司马相如的人写的。武帝听后,立刻安排司马相如进宫。

  司马相如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面见圣上后,他说这《子虚赋》只是描写诸侯围猎之场景,自己还可以写出气势更加宏大的作品来。很快,《上林赋》问世,这一篇辞赋,无论是从内容、风格、手法上来讲都无人可出其右。汉武帝读后大喜,任命其为郎官,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御用文人。

  但是司马相如的才华远不止此,他也不甘心只是一个文人,他希望自己可以像蔺相如那样,成为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出使外国,不卑不亢,以一己之力换来国家的安宁与富强。

  很快,他渴望已久的机会出现了!

  汉武帝时期,经过祖辈们七八十年的经营,国力已经相当强盛。汉武帝决心与北方匈奴正面对抗,同时汉武帝也想将南方的南越收入囊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战略部署,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南越。在与南越使者的交谈中,唐蒙无意之间得知了在西南地区有一个叫夜郎的地方,从夜郎正好可以直抵南越。唐蒙回朝向汉武帝汇报此情报后,汉武帝决定派他开发西南夷。

  03

  唐蒙奉命开发南夷,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这条路从今天四川的宜宾市通到北盘江,修建难度大,且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给巴蜀当地百姓造成了大量负担。不仅如此,唐蒙还“以京兴法诛其渠率”,给当地居民造成恐慌,当地多次出现了起义反抗等活动。

  汉武帝得知此事,痛斥了唐蒙、发布诏令安抚巴蜀百姓,依旧没有平息巴蜀人民的愤怒。无奈之下,汉武帝决定派出特使,前往巴蜀地区安抚百姓、稳定西南边疆。派谁去呢?汉武帝想到了司马相如,他的才华有目共睹,再加上巴蜀是他的老家,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就这样,司马相如作为特派使者,回到了家乡。他到了蜀郡以后,先是实地考察民情。发现蜀郡的父老对于中央开通西南地区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大热情,觉得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为了改变蜀郡父老的这种刻板印象,司马相如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写下了一篇辩难文字,即《喻巴蜀檄》:

  在这篇文章中,司马相如用“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诎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向争归义,欲为臣妾”表达了大汉之威,分析了唐蒙和当地官员的责任,再以当官、享乐、传名来规范和开导百姓,并批评巴蜀吏民“人怀怒心,如报私雠”,最后要求及时传达“陛下之意”,化解各种矛盾。

  这篇檄文更像是一篇大气磅礴的辩说,思维严谨,合情合理,极具感染性和说服力,在巴蜀很快广为人知。在读了这篇《喻巴蜀檄》之后,当地百姓转变了对汉王朝的态度并表示愿意与汉中央合作,一场潜在的危机,就这样被司马相如化解了。

  第一次的出使任务圆满结束,司马相如回京。此时,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已与汉朝交往,得到很多赏赐,因而也想臣服汉朝。汉武帝叫来司马相如询问,司马相如回答:邛、莋、冄、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汉武帝听后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再次任命他为中郎将,带上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等人,持节出使,奔向西南。

  04

  到达西夷地区的司马相如,靠着巴蜀的官员去和西夷当地的官员进行沟通,就在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的时候,朝廷内部却产生了反对的声音:大多数人觉得西南夷地处偏远,民俗落后,管理起来相对麻烦。为了保证开通西南夷的任务可以顺利完成,司马相如从蜀郡居民的视角出发,写下了《蜀父老》,他用诚恳、委婉、循循善诱的语气向朝臣、向百姓声明了开发西南夷的重大意义。

  由于司马相如在当时只是个小小郎官,地位太低,史书中对于他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用了什么样的智谋平定西夷没有过多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司马相如成功地开通了西夷地区:“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如果说卫青、霍去病二人是平定北方的头号功臣,那么司马相如就可以称得上是稳定西南边疆的头号功臣:他两次前往西南地区,安抚百姓,向他们介绍汉王朝开发西南地区的意义和好处;在朝廷上下反对开发西南夷的呼声中凭借一己之力,让汉武帝坚定了开发西南夷的决心。事实证明,西南夷地区的开通对于维护汉王朝的大一统起到了积极作用,正是在开通西南夷的基础上,开辟出了我国的“南方丝绸之路”,从而加强了中原与西南边疆甚至国外的交流。

  开通西南夷也成了司马相如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幕。《司马相如列传》在《史记》中篇幅巨大,足以看出司马迁对于这个人物的重视。很可惜的是,由于司马相如在文学方面成绩太过于耀眼,再加上他的风流往事又是家喻户晓,很少有人会重视他在政治、在外交方面的才华。不仅仅是后人,就连汉武帝,在司马相如两次成功出使、立下大功后,也没有将他看作是一个治世能臣,而是继续消费着他的辞赋才华。

  自己的才华被自己的另一个才华所掩盖,可能这就是名士的无可奈何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