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卧云碑拓:见证西昌历史上一段文化盛事

卧云碑拓:见证西昌历史上一段文化盛事
2021年02月14日 11:26 新浪网 作者 西昌发布V

  朋友们到西昌泸山景区寻幽探胜,有一处清幽胜景不可错过,那便是从光福寺顺盘山公路东行不足3公里便可到达的卧云山沈氏宗祠原址。别看此地现在只有古井小桥、残冢石阶、苍莽古木、萧瑟秋风,偶尔听得几声猿啼鸟唱、数声犬吠莺歌,但是单从几通巍然耸立的古碑,几张精美绝伦的碑拓,便可窥见延续数百年,素称西昌“一郡雅观”的文化胜地遗迹,遥想当年名流咸集,群英荟萃,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的文化盛事。

  文献多可征

  关于卧云山沈氏宗祠,西昌本土文献记载颇丰。《西昌县志·地理志·名胜》(1942年本,下同)载:“(刘将军祠)又东五里,业植橙、橘、楟、榹、梅、栗、柑、李,岑嶜回折,曰沈祠。沈祠之先,在嘉庆中傍山建亭台槛榭,水木明瑟,为一郡雅观。名流至者,咸集于斯。道州何蝯叟有‘野饮几人偕,快醉山中索郎酒;郊居随处好,又逢湖上沈家楼’题句,可想见其胜概矣。楼在癸巳(1893)秋为利厄木呷夷作乱所燬(同“毁”),今谋重修未竟。”

  卧云山题名碑阴刻纵书行楷“沈氏茔地”四字,单字高47厘米,宽40厘米

  西昌举人张联芳《卧云山沈氏宗祠》介绍沈氏宗祠来历:“沈氏,昆山人,明初有华一者任指挥,遂家建昌(今西昌)。五世名恩,字大川,隆庆中以云南同知归林下三十年,买泸山东境曰云雾山为祠,有徐举训志其德政。又七世至鹤亭名松,更号为青云山。又因聂蓉峰降乩望云阁,改号卧云。建燕翼堂,旁翼夹室,中敞以门,东辟长径,由门西折,北向营祠与客堂各三楹,祠南即阁。周绕回廊,其左折西行,因泉凿池,名以鉴心。东作茅亭,名以话雨。东北筑小亭,曰思孝。再由泉循西流,度以桥,曰咏归。竭十数稔之力而具。名士观者,题赠额联为盛。后又增置堂后三楹,东庑曰松爽轩,西曰敦诗山房,北曰总祠。浼萧心田大书‘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于壁,与城中沈氏药室‘萬病壹鍼’字并垂不朽。按此祠曲折,每转不测。前学使发落后即一游,故多蓉峰、蝯叟笔迹。清末沈荣甫理之。卒扰于夷,岂五百年盛衰之候耶!”文中介绍沈祠来历,布局,单从其中亭台楼阁名称,亦可相见当年祠堂盛况。

  文末补叙:“鹤亭为铜政房吏。部六房曰吏、户、礼、兵、刑、工。其总理铜政,有房无吏,吏每捐杂职,驻省嘉定、雅州,房书主运。鹤亭裱李际泰(字月岩,号亦了道人,诨名李闯王,西昌河东街人。善草书,宗怀素,行书亦佳。沈鹤亭的表亲)书,为佐二戴三锡所喜,遂赠之。戴升至宁守,甚相得。凡乌坡(今属昭觉)、金马名厂之铜,命鹤亭验收。所余耗铜分润,故葺山有资。适琦侯督蜀巡边,鹤善酬酢,戴府保至川督,即瓜代琦——旧传如此——而鹤亭好施,凡公益不吝。”这样就把之所以能建修如此恢宏祠堂的原因讲清楚了,一是经费来源(铜矿“余耗分润”),二是沈松其人秉性所致(乐善好施,“凡公益不吝”)。有力有志,方可成就一番作为。

  泸山在何处

  方志所载,卧云山在泸山主峰之东南。《宁远府志卷六·山川志》(嘉庆本)载“泸山,在府南十五里。《水经注》‘邛河中有蛙嶲山’即此。峰峦秀耸,下临邛池,登临之下,豁人心目。”这里介绍了泸山的位置和总的特征。位置在“府南十五里”“下临邛池”,当指泸山山脉的北部主峰情况。

  卧云山题名碑,高306厘米,宽105厘米,碑身两边有高158厘米方石柱

  《西昌县志》(乾隆本)介绍泸山在“治南十里,峰峦突兀回环似鹫,曲折多顶二十余,有甘泉流注不竭”。这里介绍泸山的位置和特点,指的是整个泸山山脉的情况。

  《西昌县志》(道光徐连本)介绍泸山“在县南十五里,西近古泸州,故名。山势雄壮,下临邛池”。泸山山脉西部“近古泸州”,所说位置与今之泸川极为接近。海河名称,旧有泸水、卢水、泸川、泸溪、鲁溪、嶲水等,“泸川漱石”为邛都名胜之一。目前尚未见西昌古代有“泸州”建置,“州”或为“川”字笔误。

  《西昌县志》(光绪胡薇元本)“泸山在县南十五里,以卢水名。雄深秀拔,下临邛池,林木葱蔚,峦阜连属,蓊郁芬蒀,触石吐云,弥望绵络。谷底业植橙、橘、楟、榹、梅、栗、柑、李。百果甲宅,阳蓲阴敷……两岸皆山,高数百丈,泸峰最为高,秀孤三千丈。又太康中,山崩震动,郡邑马步迳才通。《水经注》‘邛河中有蛙嶲山’即此。”

  何东铭《邛巂野录》介绍泸山,转引《四川通志》:“在(西昌)县南十五里西,近古泸州,故名。山势雄伟,下临邛池。‘《水经注》邛河中有蛙嶲山’即此。”

  何时称“泸山”

  各种典籍中提到“泸山”,有时指整个泸山山脉,有时指临邛海湖盆平原一带屏障,有时专指北部主峰,即泸峰。

  综上可知,广义的泸山指层峦耸翠的泸山山脉,狭义的泸山指主峰纱帽顶至邛海岸的这一带山。明白了泸山的地理位置,即可以之作参照,寻找其他山脉沟壑、人文景观。

  《西昌县志·地理志·山脉·螺髻山》载:“(螺髻寺)东,隔沟为青龙、大箐诸山。寺西五里,隔窑沟。沟右即寺之中干。纵行六七里,抵邛海岸。转西曰白云山,沈家祠在其东麓。沟左灵峰崛起,大体环圆,下广上狭如覆钟,而顶作圆锥形,稍下成叠圆,俗称纱帽顶,即泸峰最高处。巘巘尊尊,厚重庄严,汉代名蛙嶲山,《晋书》曰泸山。山阳有香水岭,东有窑沟,皆蛮夷出劫必由之唯一要道,险隘无比。昔拓殖公司亦曾于香水岭建营寨碉楼,设丁防守,自岭而下即纱帽顶。越岭为干海子,为门坎山,为五祖菴,自此以下十五寺观至大草坝,抵邛海岸而止。此为泸山之阳(阴),东与白云山相联。西起余脉即鹿葱山、马鞍山也。泸山为螺髻山全体之结顶,县城之屏岸,万木森森,苍翠雄秀,各寺院景物与白云山沈家祠同称名胜。”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地名录》介绍泸山概况,转引《西昌县志》记载“泸峰在晋时为秀拔,而《水经注》则以为蛙嶲山,或以其踞水形状而名之也”。

  依此,泸山在汉代名蛙嶲山,晋代为秀拔山,唐代名泸山。称“蛙嶲”是因山形如踞水边的青蛙,称“秀拔”当是秀丽挺拔的山形,称“泸山”则是因近泸水得名。《晋书》成书于唐贞观年间,“泸山”一名至晚启用于唐代,至今约1400年。

  “卧云”得名缘

  泸山北部主峰泸峰东边,有一个与之几乎等高的山峰——卧云山。

  从西昌古城区、东乡川兴高枧、北山、木托长山一带南望,可见泸山山脉自东向西一带绵延数千米,仿佛西昌古城的屏风与案桌的山脉。其东中部临邛海面高耸二峰,西曰泸峰,又名纱帽顶;东曰卧云,本称青云山。泸峰与卧云峰北部山间地势稍缓,树林荫翳,望之蔚然而深秀。晴初霜旦,常见云遮雾罩;朝雾暮云,时呈缥缈仙姿。以故邑人称之白云山,又称云雾山。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年间,建昌卫(今西昌)人沈恩(字子承,号大川)以承务郎、云南昆阳州同知归隐林下三十年,买泸山东边的云雾山为沈氏茔地与宗祠。又七世至沈松(字鹤亭),更号青云山。

  鉴心泉题名碑

  清道光壬辰年(1832),四川学政聂铣敏(字蓉峰)按试宁远府。考试完竣,适逢重九日,知府王衡、知县陈嘉谟、名士萧茂兰(字心田,西昌人,善榜书)等盛请游本地名胜一日,以消余闲。一行先后游览邛海、泸山,后登青云山。来到青云山,登临沈祠望云阁,聂蓉峰心情大好,欣然命笔,题《书望云阁》五言古一首:“卧云郁初霁,杳雾分云烟。秀色难为壮,云海坠目前。波澄涌空碧,枫暗欲点丹。山深容原淡,秋老意更坚。何当重阳节,登陟共一观。摘菊追往事,插萸忆故园。吾衡登高处,兄弟伤骨残。老泪思投梦,天数不可旋。借此芳菊酒,消我胸臆酸。饮恬凉气逼,月霭苍林尖。请为诸子歌,歌罢星河悬。醉倒望云阁,忘形在人间。”诗中描绘卧云秀色,叙述登临雅集之乐,倾诉骨肉分离之悲。思乡之情切切,忘形之意浓浓,故有此作。后清道光戊戌年(1838),谌廉(字让泉)抄录,沈松刊立于沈氏宗祠。碑现存西昌市文物管理所。

  是日也,聂蓉峰以为“青云”一词显得直白单调,格调不高,遂在诗中以“卧云”赠之。众人皆认为此名上佳,托物以言志,十分贴切。书家萧茂兰擅榜书,书“卧云山”三字以题名。

  因缘际会,从白云山,到云雾山,到青云山,到卧云山,由实而虚,更见神韵,融情入境,情景交融,名实相符矣。“卧云”,名初定,碑始立,至今188年。

  谁来卧云山

  览卧云胜境,来而记之者甚众,记而流传者亦甚众,来而未记者未流传者则不可胜数。根据文献碑刻等对来往的墨客骚人作些搜寻猜测,想来还是有点收获。

  沈家人自然来者最多。沈恩、沈松、沈嘉选,这里是他们在生时精心打造之地,也是他们去世后的安息之所。

  清乾隆壬辰年(1772)蒲月(五月)下浣,刊立“鉴心泉”隶书题名碑。李际泰其人自然很早就来过沈家祠堂。

  清道光壬午年(1822)年,辛酉科拔贡张以存同诸友谒卧云山,作有《沈家祠记》。文中介绍沈鹤亭“髫龄读书,已成大器;长司铜政,卓然自立”,每年齿积,切切于承先裕后事,匠意经营祖茔地,颇费精心。其时山名青云山,山腹乔松万纛,翠盖齐天。山麓有路坊,山弯建碑亭。石下清泉潺潺,四时不涸,因结小桥,曲径通幽。桥边建有茅亭,可坐三五人,夏凉冬暖。升石级而上,建有奉先堂、思孝亭、读书室等。

  清道光十二年(1832)沈鹤亭扩建祠堂完竣。重阳佳节,四川学政衡山聂铣敏、萧茂兰、李时荣(字松亭)等同游卧云山。聂蓉峰叠赐题赠,中有《书望云阁》五言古诗一首。他不仅命名了“卧云”,还命名了卧云八景,即邛波初日、翠嶂栖云、象岭松涛、丹崖霁雪、海门渔火、沙汀浴凤、甘泉夜月、湖村烟雨。

  当日,善榜书的国学生萧茂兰不仅题写了卧云山题名碑,还就其地其景各绘图一幅以纪盛。李时荣作有《卧云宗祠落成赋并序》。

  卧云诸景毕具,前人诗状其美夥矣,清道光癸巳年(1833)冬,李松亭出卧云诸景题给乙酉科拔贡生娄钟(字晓林),娄钟爱其旷览,作《漫题卧云八景》诗一组。该组诗在道光十七年(1837)冬,熊映嵂书丹,卧云主人沈松刊立于卧云山题名碑之右。碑现存西昌市文管所。

  姜秉文作《游卧云山获晤》(萧茂兰书丹,沈松刊)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三月,西昌县令陈嘉谟(字沃堂)与浮翠仙子、彭湖山人、石梁逸士、淑芳仙子、陈介夫、古华、篁斋、万峰、平崖山人、梅谷仙子、云和仙子、司海门域乡人李叟同游卧云山,各有题赠。陈嘉谟作《太白题》五言古风一首并书丹。目前可知陈嘉谟在卧云山书碑三通。

  清道光丙申年(1836)春正月,赐进士出身、岷阳姜秉文(字问樵)偕秀才李松亭、国学生萧心田再游卧云山,姜秉文“承命题句”题各体诗14首。道光丁酉年(1837)仲冬上浣,拔贡生熊映嵂将上述八景诗书丹,沈鹤亭刊立于卧云山题名碑之左,建昌总镇张必禄(字培斋,号寿轩,四川万源人)总题一绝:“仙人来往地,诗话亦仙仙。得此称三绝,各留万古传”。次年四月十五日,沈松刊立姜秉文作《游卧云山获晤》(萧茂兰书丹)。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过古稀、与沈松自幼相交的陕西汉中总镇蔡文瑾(字储山)作《卧云山祠堂记》,蔡长春(字松庵)书丹,沈松刊刻。碑现存西昌市文管所。

  清咸丰四年(1854)甲寅岁中秋,四川学政道州何绍基来游,题卧云山沈家祠联两副,除前述“野饮”联外,还有“崖前桂树人依傍,洞口桃花落还开”(另有“岩前丹桂攀人歌,洞口桃花落复开”等多个版本)。拔贡颜启华(字实甫号竹邨,1867年丁卯科举人)《泸山赋》中有“飞瀑布于危崖,坐卧云之旧馆”句。

  举人张联芳来游,因有《卧云山沈氏祠记》,详细介绍了沈祠的建筑和布局。文章内容详细,以之为参考,可以绘一幅沈家祠布局图。

  清光绪年间,西昌知县胡薇元来游,其《泸山记》详细介绍了沈祠的位置、历史、特产,评价“卧云以深幽胜,孤云以轩朗胜”。可惜他来时沈氏宗祠已经被焚毁。

  清末民国时期,马骀或许来过,因有《卧云烟雨》。洪恕先先生应该来过,他在《西昌县志·地理志》中,详细介绍了卧云山位置、山形,游览路线。

  近些年,张正宁、蔡应律、刘莉等老师,西昌沈氏沈仕林、沈仕德等有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过卧云山沈祠的历史文化。

  卧云山八景诗词碑

  卧云碑刻多

  卧云山沈家祠堂碑刻存量丰富,其文学艺术价值、书法艺术价值以及沈氏家族历史研究价值等是西昌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其种类有题名碑、墓碑、祠堂记事碑、题赠碑等几种,石材为青砂石或红砂石。

  题名碑。现存二通,一通位于西部古井处,清乾隆壬辰年(1772)的“鉴心泉”题名碑;一通位于东部路口,清道光十二年(1832)所立的“卧云山”题名碑(西路口有2000年所立,将原碑字体放大的题名摩崖),碑阴是“沈氏茔地”题名。祠堂未毁之前,路坊、咏归桥、话语亭、思孝亭等各处皆有题名匾额,可惜都散失了。

  沈氏家族墓碑。主要分布在茔地区域。包括沈恩、沈松、沈嘉选等的墓碑,数量定然不少。墓碑一般包括主碑、墓表碑、题赞碑、楹联等。但沈家墓冢多遭到严重破坏,古碑散失严重。市文管所保存有沈嘉选墓表碑等数通。

  记事碑。介绍建祠情况的碑刻,如李松亭《卧云宗祠落成赋并序》、张以存《壬午春同诸友谒卧云山祖茔宗祠恭序》、沈松《敬设报答四恩炉座序》等。三通碑现存西昌市文管所。记事碑记载了沈氏宗祠的由来及建修经过,是了解其历史的重要资料。

  题赠碑。数量不详,现知有聂蓉峰《书望云阁》。姜秉文《游卧云山获晤》《题卧云八景》,梅谷仙子、浮翠仙子等题诗。江含春《拟题鹤亭老伯祖卧云宗祠八景》。娄钟《漫题卧云八景》。题赠碑所刊诗作文学艺术价值很高,市图书馆刘莉女士多已作过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记事碑、题赠碑原立于祠堂敦诗山房墙上,祠毁墙圮,多已散失。格来古、缸窑等处村民搬走部分,多数由西昌市文管所保护收藏。

  昔日文化胜地,今日风景名区。“山高高,水长长;云雾里,沈氏堂。茔之侧,石之旁,小桥水,草亭凉。可以慰孝思,可以启书香。不必谈利锁,不必若名缰。大可娱耳目而涤心肠。噫嘻!何时尘埃都摆脱,同乐山水以徜徉!”(张以存《壬午春同诸友谒卧云山祖茔宗祠恭序》)

  卧云山景美、人美、事美、文学艺术美,事以人传,景以文传,文以人传,如能合理规划恢复,挖掘其文化内涵,展览其古物碑拓,将可打造西昌最具文学艺术魅力的文化品牌——盛举有以待来者!

  来源:凉山日报全媒体 作者:王仁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