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蔡小马
编辑丨南风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英雄豪杰、史诗野闻、奇情轶事,不计其数,因此由历史改编的历史剧,也成了我们电视荧幕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虽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有时候如果硬是把历史打扮成了女装大佬,还是会让人有点不知所措的。
近期待播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霍去病》,自称是“根据《史记》《汉书》改编”的“偏正剧”,但却因为其中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设定,引发了一众网友的口诛笔伐。其中最为愤怒的,是一部分对历史非常有兴趣的网友,也就是“历史粉”。因为该剧的很多内容和自己毕生所学所爱的历史内容完全相悖,所以仇恨度也大大提升。
但又因为电视剧《霍去病》的主演张若昀拥有极高的人气,导致他的部分粉丝为了维护自家爱豆的颜面,秉着“电视剧就是娱乐的,如果要和历史一样干嘛不去看纪录片”的理念,和历史粉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吵,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
都是“偏正剧”惹的祸
这次争议的主要内容是在于对霍去病身份的设定。
历史上霍去病的舅舅卫青是西汉战神级别的大将军,其姐姐卫子夫是皇后,自己又是驸马,因此霍去病的身份是“皇亲国戚”,按现在的说法,是一个顶级官二代。而电视剧中的霍去病被设定成了流落在外的一介小兵,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个叫卫青的舅舅”。
最夸张的是,这么改动的原因,是因为张若昀看了霍去病的传奇人生后,说了一句“我不相信”。
历史上霍去病12岁的时候姨母卫子夫就当了皇后,舅舅卫青又是大将军,这样的家庭到底是有多想不开才会让孩子流落边塞去当一个正卒都不是的戌甲卒?
霍去病之所以“传奇”就是因为他出身尊贵又极具天分,不到20岁就屡建奇功,居功至伟,加上性格轻狂无畏。这么难得一见的神仙少年,为啥非要改成俗不可耐的“草根逆袭”?
其次是一些严重违背史实的设定。
比如在西汉时期,皇帝的龙袍是黑色的,电视剧里却是黄色的。
又比如,在西汉,女子是被明令禁止进军营的,但剧中为了加深男女主角之间的羁绊,直接安排女主角到兵营里和男主跳舞,然后再一起上战场杀敌。
再比如,汉朝受到匈奴的压迫有四朝之久,直到汉武帝才开始反攻。汉朝对匈奴痛恨之至,而剧中,霍去病和匈奴大将伯力身份是“知己”,因为立场不同才成了对手。
这种浪漫主义的处理手法放在片方自称的“偏正剧”中真的合适吗?
至于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小错误,比如搞错上下级关系、搞错历史时间线、一堆不符合史实的道服化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
是戏说历史还是歪曲事实?
事实上,《霍去病》并不是第一个被指“歪曲历史”的电视剧。
近年来,但凡涉及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会出现“历史粉”和“剧粉”对擂的状况。
包括也是讲霍去病的《大漠谣》,因为描写了霍去病与匈奴女的爱情,被大规模抵制,最后片名改为《风中奇缘》才得以放映,而主角的名字也从霍去病改成了卫无忌。
《陆贞传奇》美化了祸国殃民的奸臣陆令萱,把那个被后人称为“禽兽王朝”的北齐描写成了人间美境。
《女医明妃传》美化了朱祁镇当俘虏的那段历史,也美化了朱祁镇当皇帝的那段历史,女主角更是跟三个皇帝都谈了恋爱,但其实历史上明妃出生的时候朱祁钰和也先早已去世,朱祁镇死的时候明妃也才3岁。
《巴清传》则是给秦始皇安排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寡妇恋情,然后俩人一边谈着恋爱一边就追求世界和平了,没事还让女主角去修修长城。
最过分的是《龙珠传奇》,把抗清名将李定国写成了清朝的一个公公……
历史剧作为我国电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都存在“史实”和“戏说”之间的冲突。
毕竟,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说到改编,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抱歉,串台了。
其实,历史剧戏说历史,早已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了。早年的港台剧中,对历史的戏说更加天马行空,但观众的反对情绪却很小。比如被封为经典的《戏说乾隆》《洗冤录》《达摩祖师》《火烧阿房宫》《包青天》等,都充斥着大量编撰的剧情,却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穿越题材的《寻秦记》,最后直接把项羽写成了现代人项少龙的儿子,不但没有被历史粉反对,反而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
为什么有的历史剧会被历史粉强烈反弹,有的历史剧却让大家一笑了之呢?
其实这主要跟剧集本身的定位和宣传有密切的关系。
《戏说乾坤》《刘罗锅传奇》《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从名字上看,就充满了传奇意味,在宣传之初,也都很明确的说明,这些故事取材自民间,有的是野史记载,有的是市井流传,还有的是编剧大开脑洞杜撰的。人物和时期的设定,只是为了满足故事讲述的需求,并不需要真正依托史实来描写。
而《汉武大帝》《大明王朝》《贞观之治》等,则是真正考究了历史记载,秉持着尊重正史的理念,加入了少量戏说的历史剧,这一类剧集表现的内容往往真实可信、厚重醇沉。
按照历史粉们的说法,改编只要不涉及到原则性的错误,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意见。比如《大军师司马懿》,对司马懿这个人物做了大量的改动,但对于历史大致方向的推进,以及重要人物的最终归属,都基本按照史实呈现的,并且加上宣传时强调这是“传奇故事”,所以最后虽然有人指出剧集歪曲历史,但没多久声音就下去了。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虚构的,你来较真反而就没意思了。
而像《龙珠传奇》这种,把李定国这位抗清民将,从连年征战致病逝,活生生改成清宫里的一名太监,这就是板上钉钉的侮辱性质了,必然会被人们唾弃。
历史粉并不无辜,但改编必须慎重
近几年,偶像产业崛起,越来越多的爱豆们为了拓展自己的戏路,慢慢地都在接触一些古装剧。出演玄幻古装还好,反正从头到尾都是虚构的,但凡涉及到一点历史正剧的内容,都会掀起一场历史粉和剧粉的战争。
然而这类“战争”最后往往都是历史粉胜利。
理由很简单,“剧粉”们大多数其实就是主演的粉丝,为了支持自家爱豆才支持这部剧。爱豆们的粉丝成分大家都很清楚,大都是些还没工作甚至没上大学的小朋友,读书不多,社会经验不丰富,上网吵架全凭骨子里一腔热爱,没有多少干货。加上这些剧集本身就理亏,剧粉们自然战斗力不足。
但“历史粉”们完全不一样,热爱历史的朋友自然热爱读书,又多以文科生居多,满腹经纶又笔下生花,往互联网上一站,一只键盘就足以抵御千军万马。
然而,虽然历史粉获得胜利的次数较多,也不代表他们一定就是对的。
当你详细了解历史粉的圈子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分类比明星粉还要细化复杂,而其中的争论也从未停息过。
比如朝代粉,我大秦彪悍一统,就瞧不起你大唐华丽雍容;比如个人粉,我关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小小秦琼何德何能与二爷相提并论;比如君臣粉,我和珅儒雅贤淑善于理财,怎么就比不了你纪大烟袋在乾隆爷心中的地位?
诸如此类,折腾反复,从未停歇。文初提到的霍去病,其粉丝数量之庞大,行为之疯狂,超乎常人的想象。
所以,那些执着于和剧粉常年扯皮,在明知是戏说传奇的情况下依然咬着史实据理力争,或者为了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不接受任何不同意见的历史粉,这种油盐不进的偏执程度和不明黑白的明星粉剧粉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适当的改编可以增加观赏的趣味性,但不能完全离开了原本的土壤。即便伟大如《三国演义》,也是在基于史实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合理杜撰和改编的,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尤其是不能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去做胡乱改编的工作。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正剧和戏说的界限认知越来越明朗,创作者如果不能在创作之初就想好作品定位和改编与史实的比例,《霍去病》的乱象还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