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骨朵传媒CEO王蓓蓓:影视进入精工细作与分工合作时代丨峰会演讲实录

骨朵传媒CEO王蓓蓓:影视进入精工细作与分工合作时代丨峰会演讲实录
2021年05月14日 20:42 新浪网 作者 骨朵网络影视

  文│尢尢

  “以名取信的时代也慢慢走向了一个尾声,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大咖,你最终的作品质量如果不能够赢观众的心,那么马上就会得到即时的反噬。

  5月11日-12日,由骨朵传媒主办、微博台网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骨朵网络影视峰会在京顺利举行。本次峰会以“岁序更新·进化论”为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下网生内容的变迁与新生。为此,骨朵传媒创始人、CEO王蓓蓓向大家分享了2020年骨朵白皮书中对于影视行业的复盘总结以及趋势预测。

  以下是演讲实录:

  剧综影艺人市场,

  究竟谁涨谁跌?

  首先我们从骨朵最为熟悉的剧集市场开始说起。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行业内部分潜伏已久的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我们可透过从后台数据中提取的年度关键词云了解到,多重事件的同时发生究竟会带来哪些化学反应。

  在产业层面,“去库存”特征非常明显

  其次在平台方面,除了爱优腾阵营已定外,芒果TV也在加速布局,不仅短剧试水初见成效、在长剧及版权剧方面也开始暗自发力。同时,面对视频平台逐渐崛起、致使传统电视台遭受挤压的情况,以央视为首的总台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整合发力。近两年不断通过推出贴近用户口碑的新剧来驱寒回暖,收效尚可。

  第三点就是内容层面,单就网剧而言,去年全年缺乏大爆款。但短剧集却一反常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出圈热度。例如去年热议不断的《隐秘的角落》《传闻中的陈芊芊》《沉默的真相》等优秀剧目的出现,似乎是在告诉我们,短剧集正在慢慢地用更为高效的方式来赢得大家的青睐。

  此外,短剧不仅呈现出井喷之势,还形成了市场化运营。目前以爱奇艺为首的各大平台,均在剧场化运营方面有所布局,例如迷雾剧场、恋恋剧场等。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剧场化运营具有一个十分显著的优势,即它可将不同质量或不同时长的剧目放入同一个剧场进行打包运营。这样无论从广告营销、品牌运营还是平台层面来说,均是一种更为高效的运营方式。

  接下来是综艺方面。若从内容层面来说的话,由芒果TV推出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实属近年来选秀综艺里更新的大爆款,它基本上占据了去年全年热度的最高峰,但同时面对《青你》系列以及《创》系列的陆续上新,选秀市场竞争依旧激烈。此外,部分综艺开始尝试跨界真人秀,比如采用真人秀化运作运营模式的《德云斗笑社》,这为它的整个体量和出圈程度都带来不小正向影响。同时,在剧集市场上也慢慢出现了一些类真人秀化的运作,这点值得注意。

  其次,对于慢慢形成长品类运营效果的综N代来说,正在逐渐拓展除广告收益之外的其他运营路径,例如通过会员化收费或者其他衍生品收费等来维持长效品牌的持续发展。总的来看,综艺市场还处于一个比较平稳并逐渐增强的态势。

  在网络电影方面,去年整体态势较为不错,精品化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分账天花板也有所提升。但似乎能够一眼望到顶的天花板能否再度攀升还未可知,因此面对精品化制作带来的成本上涨,网络电影还是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利润率走低的趋势。此外,加之去年疫情黑天鹅意外的出现,使得院转网事件也逐渐增多,部分院线电影的制作者也开始转战网络电影赛道,可见后续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以上各方面态势的变动最终都会带来艺人市场的嬗变。近几年,艺人市场的总体产量在观感上处于上升状态,但竞争也在持续白热化。就拿去年年初爆发的肖战“227事件”来说,虽然看似被负面声音笼罩,但实际上背后是艺人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是观众真正为他们买单的市场大发展时期,所以从各种层面来看“227”都不失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预料的效果,那就是肖战的顶流地位更加稳固,虽然张哲瀚、龚俊、吴磊等人的上升带来一定冲击,但仍旧无法撼动其顶流位置,新顶流缺失。

  从这样的角度看,我们的艺人产业以及演艺市场,可能在后续更新换代会更加频繁、竞争会更加激烈。正如在S级和A级榜单中不断涌现出丁禹兮、许光汉等新晋小生,但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久居高位,可见顶流的二八效应仍然要持续一段时间。另外,透过去年的剧综我们可以发现,“中女时代”来临了,“美强飒”的独立女性角色逐渐取代大家记忆中的“傻白甜”女主地位,这也是艺人市场里一个较为明显的态势。

  「没落与新生」

  骨朵白皮书带你一探究竟

  大IP+大明星的大组盘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当下逐步迈进了更加精工细作的新时代。一部优秀作品的出现,离不开演员、导演、剧本、制作等各方因素的通力合作,想要靠单一因素扛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同时,平台方面也逐渐减少了对版权剧的采购,使得“IP为王”的观念频频遇挫,就目前来看,这种挫折常态化在所难免。其次,“高效率”短剧的出圈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过去大IP+大明星的市场。但是IP仍旧在市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在改编中调动人设、审美、情绪等因素进行完美融合依旧是个重要难题。

  粗放时代进入尾声,减量提效实为大势所趋。根据我们与爱奇艺的数据分享来看,整体上剧集集数在不断减少,精品化剧集的观看时长在不断增多,而品质中庸的剧综最终只能落得被拖拽或抛弃的下场。在这样一个对极致化、精品化无限追寻的时代,影视制造的效率必然得到快速提升。

  其次,用户反馈逐渐被看见。如今制作方越来越从“To B”转为“To C”,由重视平台到接近市场。但与之相伴的是,我们对观众的高度依赖也使得“以名取信”的时代日渐式微。当下,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大咖,你最终的作品质量如果不能够赢得观众的心,那么马上就会得到即时的反噬。

  另外,正在走向终结的还有部分影视公司,去年受疫情影响加速了市场洗牌,使得无法制作出跟得上时代精品化产品的公司提前落幕。

  有没落的地方必然有新生。首当其冲的便是在市场敏感度增强后,所谓的跟风作品失效。在不考虑制作周期的情形下盲目跟风生产,只会造成作品永远跟不上用户口味变化的尴尬局面。所以对制作者的创新性提出了要求,只有与平台磨合创新方式、形成长期共振才能更好的把握市场,制作精品。

  此外,如何快速准确地捕捉时代情绪也已成为热门话题。面对时代大背景的召唤,必须选对赛道,在创作上下功夫,即做好剧本、选对演员,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像《山河令》《司藤》等蕴含时代情绪的作品。

  针对圈层化产品的来临,必须要把握住内核,即产品的核心受众是谁?只有先把这个核心受众牢牢抓准,才能实现部分破圈。但如果一味追求受众全民化,很有可能会呈现出一个失败的四不像产品。而且,产品化也意味着走向流水线或者批量制造,一旦精准定位到核心受众,那就可以在这个领域内进行同品类剧目翻新,延长生命力。

  但产品化或工业化思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即当下已经进入了一个分工合作的时代。在这样工业化生产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制作人如果想要从前期策划、立项、剧本创作、组盘、拍摄,到后期、发行等事事亲力亲为、倾注心血,可能会使得产品远离市场。因此,行业内需要分工合作,也需要我们在这个时代有一点点工业化的雏形。大家各司其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擅长的事情,这样才会打造出更专业、更精良、更贴近用户的产品。

  长短视频流量之战正式打响,

  微短剧又开新战场?

  面对当下利润稀薄的行业现状,根本原因还是要归咎于影视行业商业模式的不成熟

  首先从长视频平台的角度来看,虽然它在近几年和电视台的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位置,但也受到利润率低的困扰。因为无论是会员增长还是流量都进入到了瓶颈期,加之背后拥有巨大流量、变现能力的短视频平台突然弯道超车,使得长视频平台进入了一个存量时代。

  不仅如此,短视频平台在广告方面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这也给长视频平台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其实,前段时间的长视频平台版权保卫战,就是对流量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最好印证。

  同时,短视频平台也在逐渐进入短剧短综市场。正如去年B站推出的《说唱新世代》,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比较好的热度和传播效果。而且微短剧的出现,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战场,我们骨朵也即将推出微短剧榜单,对数据进行及时延展。

  在这方面新入局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长视频平台的自我转变,例如目前在做短剧的芒果TV、西瓜视频、抖音、番乐和快手小剧场,以及去年发布火星计划的腾讯微视,此外爱奇艺也推出了自家的短视频平台“随刻”。二是制作公司踊跃试水,例如本身即为MCN的制作机构,以及主攻其他方向的短视频制造公司,均积极投身到微短剧的制作中来。三是部分手握IP的网文公司也对微短剧制作展现出极大的兴趣

  但就目前来看,微短剧、短剧或者中视频均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这就会面临着很多新兴问题的涌现,可能需要大家共同用脚去踩出一条路。比如微短剧的制式或者标准是怎样的,以及它的播放渠道和用户需求,这些都会在之后的微短剧论坛中有所涉及。

  尤其在商业模式方面,由于长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生态完全不同,那入局玩家和商业模式也必然不同。微短剧兴起后,它的商业模式会是纯补贴吗?或者还存在哪些其它的变现模式?以及它和同类型视频平台下的其它生态有没有联盟或者联手的姿态和方法?这都需要大家去探路和思考。

  当然大家最关注的还是谁能够在微短剧行业的风口上,一跃成为大玩家。到底是具有强大制作实力的大制作公司能够顺利转身、轻松入局?还是说草根阶层成长起来的更能掌握时代情绪、贴近下沉市场的小公司可以玩转市场?面对这些问题,大家可以一边通过骨朵白皮书了解更多内容,一边等待着时间给我们带来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传媒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