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2018年01月20日 11:30 动画学术趴作者:动画学术趴

  正在上映中的《大世界》是中国唯一一部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主竞赛单元的动画长片,创造了华语动画电影的新纪录。

  它也获得第54届金马奖三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动画长片,是金马历史上是唯一同时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原著剧本提名的动画电影。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独特的绘画风格和不同与以往国产动画电影的故事类型和主题表达,使其从上映之日起就收到了来自观众多种多样的声音,不少动画人也在观影过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评价或许能在众多声音当中为大家提供一种更加专业和的视角和思路。

  曾三次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动画大师乔治·史威兹贝尔(GeorgesSchwizgebel),是世上极为重要的实验动画导演,作品大部分与音乐有关,色彩艳丽,画面流畅,没有对白,给人以超强的镜头感和空间感。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在不同国家看过两遍《大世界》之后,他亲笔写下了对电影的评价:

  “我之所以喜欢《大世界》,是因为所有的镜头都非常美,场景和人物都以独特的方式处理,组成了一部高超的动画电影。”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荷兰国际动画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艺术总监戈本( Gerben Schermer)也在看完电影后的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清晰的情节层次和独特鲜明的画风使得电影的观感十分出众。片中的每一处街景和场景设置仿佛都是故事的讲述者。“他称《大世界》为“直指世界电影艺术顶端的电影”,“在拥有娱乐性的同时也难得可贵的拥有创新性。这是一部献给成熟观众的独具个人风格的动画电影。”

  法国动画协会会长丹尼斯(Denis.Walgenwitz)已经从事动画电影行业十余年了,他曾在很多不同类型的项目中工作过,其中既有独立动画,也有一些受众群体非常广泛的商业作品,他表示自己很清楚的知道想要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有多么艰难,但是刘健做到了——一个人完成一部二维动画。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丹尼斯更是用“壮举”一词来形容刘健的工作,他说:

  “当我看到刘健的第二部作品《大世界》时,我已经能够确定他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即使他只有很少的资金预算用于创作,他也总是能像一个极成熟的导演一样很好完成自己的作品。只有极少数艺术家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会尽我的最大努力使这部电影在法国顺利发行,并且我坚信它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法国上映。但我知道,刘健导演最诚挚的心愿,还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够被他挚爱的中国观众看到。我很少遇到一个如此有诚实并且有勇气去准确刻画自己所生活社会的动画导演。所以,我强烈推荐大家观看《大世界》,然后在这部电影中和这位值得你骄傲的艺术家迎面相遇。”

  《大世界》在国内上映之后,接收到了来自观众多种多样的声音,其中有一种质疑声特别引人注意——“动画电影可以做成这样吗?”这可能是看惯了主流动画电影的观众和部分业内人士面对《大世界》时容易产生的困惑。

  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创办人皮三为此特意撰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希望借此让更多的普通观众了解评判动画电影的好坏与否,是否有标准,如果有,这个标准究竟是什么。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皮三说:“这种质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技术简陋,比起我们常见的那种流畅丰富动画表演的动画片,刘健电影里这些角色动作很少,大部分时间在僵硬的说话。二是过于现实,没有常见动画片里的架空世界,奇幻想象。”在皮三看来,这质疑反而是个好事情。因为它“挑战甚至冒犯了你对动画的习惯认知,所以才会有质疑甚至嘲笑。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质疑,才是刘健电影的价值,是他创造与开拓实验的结果。”

  为了更易于普通观众理解,皮三也从动画语言和电影美学的角度对《大世界》面临的质疑声做出了自己的分判断:首先,关于技术的“简陋”,他认为这只是表象。

  “能坚持三年做一部电影的刘健,完全可以再拿出一年来完善相对丰富和流畅的动画表演……但对于好的动画来说,重要的是‘静’,而非‘动’。“动”是过程,“静”——停止的那个时间,则占据观看者视网膜时间最长,并留下最深印象的,“静”才是结果。动画,就是在动和静之间不停转换着时间的神奇。所以如何绘制出精彩的停止姿态,往往是原画师最重要的工作。”

  “但是,如果像刘健作品中那样的实验,静的时间越来越长,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这就产生了一种时间上的幻觉,不仅放大了动画的抽象性,甚至极简的感受,全片的节奏也因此变得疏离而奇特,就像你在泥泞的路上努力着,缓慢的试图快速行走,所以我们在观影中产生的感受:导演表达的克制感、与现实世界的间离、甚至冷漠和荒诞感,都和这样的动画表演的“简陋”,即动画的抽象性有关。当然,也正是由于刘健精彩的动画场景,那种借鉴国画线描的细致和敏感,绘制出某种细腻颓败的“美”,这种绘画感,充满并延长了片中“静”的部分,让这一间离效果显得更加突出,甚至产生了某种浪漫和诗意。”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其次,关于电影过于现实,没有动画的想象力。皮三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正如电影不仅可以表现梦与杂耍的世界,它同样可以在虚构和现实间找到探索的空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等等,早已做,那么,动画电影又为何非要表现架空世界,或者奇幻的想象?它依然可以探索更多的领域,我们的创造,不就是应该抛弃固有的观念,寻找内心的那个世界么?但这个问题最有趣的就是,这个“现实主义”的标签,也是表象。”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皮三并不同意将刘健的作品冠以“现实主义”的标签,他认为它们表现的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现实”。“比如片中很多对话部分,有中国人日常使用的“民间哲学”,这些絮絮叨叨的幽默,一方面是我们普通人关于生存的挣扎和自嘲的写照,另一方面,也是导演一种反抗叙事的抽象方法,你可以理解成这是一种中国式“昆汀”。这些实验的结果,可能是很多观众所不能接受的,因为这并非我们记忆中动画应该有的宫崎骏式或皮克斯式的浪漫和幻想,所以,这些所表现出来的,并非传统的现实主义。我能看到的,是他企图构建另外一个世界的野心。”

  曾在国际上荣获诸多奖项的独立动画导演雷磊和皮三持相同的态度,他认为:

  “相比制造视觉奇观,《大世界》更多的是提供了独立动画不同的视角,真实地描绘中国的街头巷尾,小镇青年,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欲望与荒诞。与之相比,所谓的视觉奇观是廉价的,或者说,在如今的电影产业内不难做到。”令雷磊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导演在动画电影中提供了属于自己的语汇,导演也非常自如的把控了电影节奏,以及视觉信息的密度来讲故事。”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大护法》的导演不思凡,在与刘健导演的对谈中曾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提到花花世界这个词,我们觉得从这个词里可以可以看到我们生活中真实鲜活的部分。可是我在看的时候并不觉得它有多花花世界,不全是那么真实现实的东西。我试图去理解刘老师的表达,中间有一段我一直看着那片江水,我一直到看完都还沉浸在那样一个状态里,我心想这大概就是老师心中对于花花世界的一个看法吧。”

  2017年1月7日,《大世界》在京举办首映礼,《大鱼海棠》的导演梁旋、张春也在现场表达了自己对《大世界》由衷的喜爱。

  张春表示自己一开始会有点“担心”,但后来他发现,

  “好像这些看起来是缺陷,在这个地方电影里面反而变成了一种很奇妙的观影感受。包括那个人物的说话方式,配音的感觉,好像没有那么专业,但是听起来跟这个作品融为一体了。所以我觉得是让我觉得很新鲜的一件事情,我的观影感受是非常棒的。”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梁旋则说:

  “这个电影给我很大的惊喜,我们现在工作室在东五环,有时候想不出剧本来,我就沿着东五环往传媒大学走,我就看到整个环境跟我们现在CBD这个环境完全不一样,基本上就是刘健导演在这个电影里面画的那些场景。我就想我们动画电影在以前的作品里面更多是幻想的世界,是我们向往的世界,但是什么时候有作者给真实的世界创作一部作品,没想到今天就看到了。我觉得他把诗意和魔幻的色彩表达得非常好,而且他把作为创作者的态度隐藏在背后,这个我也很喜欢,你看的过程没有感觉到导演要跳出来,但实际上整个风格又全部都是他的。”

  《大世界》上映的意义,或许正如皮三所说的:

  “不在于一个人长达三年的勤奋和牺牲的褒奖,也不在于为独立动画在票房上赢得多少尊严,而是希望能引发一次关于动画的有价值的讨论:作为动画导演,你为什么要做这样或那样的动画?你究竟要做什么样的动画?而观众,只需要宽容,去接受一次黑暗中的冒险。”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我们需要资深撰稿人、运营实习生、兼职设计师、网站志愿者,有意者可以投稿至xueshupa@163.com。

  《大世界》在动画圈内评价如何?它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点我进入传送门】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