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CPA考了十年都没过,别人一年拿下USCPA已成为CFO

CPA考了十年都没过,别人一年拿下USCPA已成为CFO
2018年02月09日 14:40 高顿USCPA作者:高顿USCPA

  财务职业道路上,有时候选择真的很重要。

  “CPA很难考,而且成绩有效期只有五年,五年不能通过,就只能进入下一个五年……十年我因为种种原因和CPA擦肩而过,而当初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却早已考过USCPA,成为美企财务总监。”

  这是一位考生说过的话,人生中总会有不可预期的事情,阴差阳错之间,你和你的目标就南辕北辙。尽管对财会人来说,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不过,如果有证书傍身,才更能显示自己的专业素养,有更广阔的升职空间。

  对财会行业从业者,以及未来想要在该行业发展的人而言,CPA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头,它在国内财会领域几乎已经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存在,财会行业中金光闪闪的职场人生,基本都离不开它。

  因此,几乎从学生时代开始,财会从业者们就开始为了这张证书而努力。但是每年百万的CPA考生,通过率却始终在15%上下,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少了这一“护身符”,财会人就无法在职场脱颖而出了吗?

  你还有USCPA这一条“捷径”可以走!

  USCPA是美国注册会计师的简称,它是被美国各州承认的唯一注册会计师资格。这张从美国本土漂洋过海来中国的证书究竟有什么本事与CPA相提并论?

  1证书价值

  CPA是我国会计领域最高级别的证书,主要培养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其含金量在国内堪称顶尖。

  USCPA是美国唯一正式的注册会计师国家资格。不仅在美国本土拥有审计签字权,同时在世界各地都享有盛誉,还能互换8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会计师。

  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登陆国内,作为世界财会领域最顶尖的证书之一,USCPA在国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企业对USCPA的人才需求也直线上升,目前仅国内USCPA人才缺口就高达25万。

  无论是CPA还是USCPA,其资深的持证人年薪都能轻松超过百万。

  2对职业发展的帮助

  CPA是国内唯一拥有签字权的会计资格,持有CPA的会计人会选择去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国企,而其在国际会计的领域优势比较一般。

  USCPA在国际上认可度更高,包括中国在内有64个国家和地区对该资格广泛认可。

  总的来说,USCPA学员的就业方向可以涵盖事务所、各类企业、金融行业等,不少外企,以及需要开拓国外业务的私企、大型国企等对USCPA持证人可谓是“一将难求”。在出国、移民、国外求职方面,拥有USCPA执照也是事半功倍。

  3考试情况

  报名考试

  CPA需要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USCPA虽然不同的州要求不同,但大致可以理解为

  1.需要取得学士学位或即将取得学士学位;

  2.需要到达一定的总学分,其中要包含一定的会计学分和商业学分等。

  考试时间频率和地点

  CPA国内就可以考,考点分布多,一年就考一次,考不过便要在等一年;

  USCPA的考试需要在美国本土或协会认可的地区(比如关岛)进行,每个月都能考试,更灵活机动。

  考试科目和内容

  CPA考试科目为“6+1”模式,包括专业阶段与综合阶段。专业阶段涵盖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会计、审计、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六个科目。为了控制通过率,CPA每一年都有偏题、怪题、难题。

  USCPA的考试科目比较少,仅四门,分别是财务会计与报告(FAR)、审计和鉴证业务(AUD)、商业环境和理论(BEC)以及法律法规(REG),整体出题范围广、更全面,少见偏题、怪题和难题,但考试为全英文。

  通过率

  官方数据显示,CPA考试通过率15%左右,USCPA的通过率约为50%左右。

  CPA考了十年都没过,别人一年拿下USCPA已成为CFO

  总的来说,CPA考试虽然在国内就能考、考试为中文,但它一年一次、科目较多、通过率很低,这导致了财会人需要花费四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攻克。

  而USCPA考试虽然考点多在美国本土、考试为英文,但它考试时间更频繁、随意,便于考生自己调节与安排,通过率较高,而其科目内容无论是客观分析还是考生的实际体验来看,都比较易考,以高顿财经的考生的实际成绩来说,平均时间一年内就能通过全科。

  无论是CPA还是USCPA,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证书,但是相较而言USCPA更容易获得、证书性价比更高,对于财会从业者来说,如果暂时无法攻克CPA,那么先以USCPA铺开职场发展之路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