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绍兴一小学生为洗清嫌疑,竟给“警察”发42个红包?!

绍兴一小学生为洗清嫌疑,竟给“警察”发42个红包?!
2022年05月11日 15:30 新浪网 作者 未来网新闻

  现在家长自身的防骗意识高,可能还远远不够。有些披着“公检法”外衣的诈骗分子已经把魔爪伸向了孩子,恐吓威胁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步步诱导孩子偷拿家长手机,更绝的是要求小孩把支付记录删除,这该怎么防?

  近日,家住绍兴越城北海辖区的小涵同学在家刷“小红书”的时候,一名自称是北京网警的“许警官”私信给小涵,称小涵的账号涉嫌诈骗,让她积极配合调查、排除嫌疑,不然的话就要上门把小涵的爸爸妈妈抓起来。小涵一慌,啥理智都没有了。“许警官”说小涵的嫌疑很重,需要拿小涵爸爸妈妈的手机排除嫌疑,还让小涵对爸妈保密,否则晚上就要踹门把小涵爸妈抓起来。当时快凌晨两点,爸妈已经熟睡了,小涵拿不到爸妈手机,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害怕地想哭,求“许警官”放宽期限。“许警官”网开一面,让小涵明天好好配合调查。

  第二天,小涵拿到了妈妈的手机,开始按照“许警官”的吩咐进行指定操作:打开支付宝,修改了妈妈手机里的支付密码,把妈妈银行卡里的钱转出余额宝,后又建立了支付宝群聊,在群内向“许警官”发了36个99元和6个188元的红包“配合调查”,之后又解散了群聊。

  后面小涵和“许警官”还约定好明天继续拿小涵爸爸的手机排除嫌疑。小涵妈妈拿回手机后,看到转账信息觉得很奇怪,询问后才知道女儿可能被骗了,于是立即到派出所报警,这才及时止损。

  每个骗局,骗子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个骗局都是有逻辑设计的,环环相扣。结合案例,我们来复盘这类骗局的共同点。

  目标——孩子

  骗子选择的对象就是孩子——初中生、小学生群体是“主力”,年龄越小,对他们来说越容易掌控,未成年人被骗的最低年龄已经下探到了8岁。

  现如今十几岁的孩子都成为了玩手游、刷短视频的主力,更是某书某信等具备社交属性APP的新增群体。所以说未成年人越来越早地接触互联网,也容易越早地陷入电信网络诈骗。尽管现在孩子们的零花钱也不少,但骗子的目标就是家长的钱包。木桶理论我们耳熟能详,恰恰孩子们就是现阶段每个家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幌子——送各种福利、加好友

  骗子打出的幌子有:免费送皮肤、送手机、送红包等等。像小涵遇到的就是直接加对方好友,私信,进一步摸清“底细”。

  行骗——摸底+恐吓+诈骗

  骗子通过交谈,就可以明确是不是目标人群,也可以知道小孩子用的是自己手机还是大人的手机。还能掌握孩子现在身边有没有大人,如果有大人在,他们还会指使孩子到没人的房间里去。如果知道孩子是电脑上网或者用自己手机,他们会千方百计让孩子去拿大人的手机。只要孩子稍有迟疑或者疑问,骗子就会用杀手锏,恐吓,威胁账号涉嫌诈骗,再由“假警察”出面,加剧孩子的恐慌心理。

  警方提示:孩子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较差,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红包返利诈骗、追星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等层出不穷,家长们要注意把好“网关”。

  来源:钱江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