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罗振宇:大学生失业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一个遍及全球的现象

罗振宇:大学生失业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一个遍及全球的现象
2021年02月09日 15:51 新浪网 作者 王轶老师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视频,视频中,主讲人罗振宇专门就当下的就业问题说了一下个人观点。他认为,大学生失业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一个遍及全球的现象。他以欧洲某发达国家为例,指出该国失业率逼近30%,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50%以上。

  

  罗振宇还认为,当下的这一代人,可能会面临空前惨烈的失业情况。至于原因,他以一本书为引子,重点提到互联网对传统社会架构的冲击:互联网,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些新技术,像一头大象冲进了瓷器店,把原来的坛坛罐罐全部打翻,很多赖以生存的、糊口的工作突然一下子蒸发了,消失了。他总结道,互联网对整个社会就业冲击是“惊艳的一枪”,直接把这个社会扎出一个血窟窿。

  确实,因为互联网技术普及和机器的广泛使用,大量工作岗位被替代。一些蜚声世界的大公司,员工只有几千人,几百人,甚至几十人,创造的财富与原来几万人,几十万人公司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社会财富增加了,但失业的人多了,社会架构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了。

  可能有人会很奇怪,技术带来了繁荣,带来了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大家的日子应该越来越好过了,为什么社会架构会变得不稳定呢?因为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个体的生活感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通常用总量和平均数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但个体的生活感受通常是一个“中位数”概念。何为“中位数”?就是财富状况处于中间位置,比他富和比他穷的人数量差不多,这个人的财富水平属于“中位数”。他的生活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出社会个体的真实感受。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屋子7个人,有没钱的,有有钱的,财富总量是大家的钱加在一起,平均数是把大家的钱加一起除以7,中位数是财富水平排第4的人拥有的财富数量(3个人比他富,3个人比他穷)。因为技术升级,财富排名第1的人财富突然暴增,7个人的财富总量大增,平均数大增,但其他6个人中有4个人的工作被机器替代了,收入大大降低,“中位数”下降了,少数人极其富有,多数人日子不好过,他们该怎么穷还是怎么穷。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现在的财富分布不均衡,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收入难有起色等各种问题全部归咎于互联网、机器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人们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加剧,高校教育模式的不科学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就业质量。

  

  所以,在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无论是高校,还是在读大学生、毕业大学生,都要进行一些调整,以让自己在时代的剧烈变局中立足。

  在变化的时代,很多旧的东西被打破,很多的新的东西涌现出来。作为高校,应该重点培养大学生至少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求职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改变,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各种新问题不断涌现,适应时间越短的人,就越有竞争力。另外由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冲击,信息迭代的加速,每个工作岗位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没有强大的承受能力,心态会崩盘,然后被时代抛弃。

  2、目标调整能力

  环境的变化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目标调整。多数人上大学时的目标,和大学毕业时的目标会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工作几年后的目标和刚大学毕业时的目标也会不同。事实上,我们的目标可能需要随时调整,边调整边反馈,分析利弊,以最优化的状态完成任务。

  3、自我学习能力

  学习不仅是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熟悉时局、趋势、技术,必要时花较长一段时间学习其他专业学习,为随时可能到来的岗位更换做好准备。如果不具备自我学习能力,个人的发展就会被限定在很小范围内,一旦工作岗位被取代,就失去了生存能力。

  4、资源整合能力

  互联网技术再发达,也取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作,人脉、资源,仍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些能争取到最多资源,能把手上的资源最大限度利用的人,更容易走在时代前面,他们更有机会获得“难被机器替代”的工作岗位。

  

  作为大学生,也应该至少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必要死磕名校、死磕高学历?

  名校招生人数很少,注定只有少数人有机会拿到名校文凭,也注定只有少数人能获得高学历,许多人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仍与名校无缘,这是一种巨大的成本浪费。所以大学生要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要想想,是考研获得高学历重要,还是直接进入社会增长见识重要;如果报考研究生,要想想,是学校的名号重要,还是专业实力重要。

  第二个问题:求职时,是不是非要“待遇达标”?

  我们身边不少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有一个硬性标准,就是工资待遇,若待遇低于他们的心理预期,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拒绝这份工作。应该说,年轻人参加工作,不仅是为了收入,也是为了成长,我们大可以把眼光放得长远点,苦一点、待遇低一点的岗位,只要能帮助自己提升,帮助自己积累资源,为何不试试呢?

  第三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干本专业的工作?

  学法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的话,是不是就一定要干法学专业的事?学编程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或求职,是不是一定要进入IT行业?其实这都是不一定的,我们身边有学法律的,企业管理搞得很好;有学编程的,后来成为了财务总监;还有一些学医的进入了娱乐圈,成为知名歌手。高校毕业生的未来发展不应受大学所学的专业限制。

  我们没有出生在富贵人家,我们掌控不了时局,我们改变不了普通人的生存境地,我们只能紧跟时代步伐,求新、求变,或许人生最终仍是一塌糊涂,但我们至少努力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