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发期间,国药集团纪委书记5次带队现场监督核查进度

疫苗研发期间,国药集团纪委书记5次带队现场监督核查进度
2021年01月20日 17:55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

  从2020年1月1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到4月12日获得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从6月23日率先进入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再到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不到一年时间,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跑出了“加速度”,并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

在这场与病毒赛跑的战斗中,纪检监察机关知重负重,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疫苗研发等重要指示批示,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为推进疫苗研发上市、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放心使用疫苗提供了有力保障。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所科研攻关团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样品生化检定。 王永胜 摄

  既是科技攻关,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

  疫苗是战胜新冠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度重视新冠疫苗研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科技研发攻关,并对新冠疫苗研发上市和质量监管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新冠疫苗研发,既是科技攻关,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加强对责任落实的政治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抓落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以有力监督推动有效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副书记杨晓渡先后对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管理作出批示,推动责任落实。

  关键时刻显担当。作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队、主力军,国药集团在疫情发生之初即展开疫苗研发。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邵飞告诉记者,他作为监督指导组组长,全程参加领导小组会议,参与研究制定新冠疫苗专项工作推进策略、应对方案和重大措施,督促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有关工作要求。

  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研发企业负主体责任,国家药监局承担着审评审批等重要职责。

  2020年3月31日,一场专题学习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纪检监察组展开。刚到任一周的组长杨逸铮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围绕出台实施不久的《药品管理法》和《疫苗管理法》开展学习,听取药监局有关同志介绍指导支持新冠疫苗研发进展情况。

  疫苗研发步步推进,驻总局纪检监察组的监督从未缺席。

  2020年5月,纪检监察组向药监局党组书面发出工作建议,督促其积极推动疫苗研发,并对局党组制定的具体工作方案,跟进监督落实情况。7月,纪检监察组与药监局党组专题会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时,强调要严格按规定和标准审评审批,积极推动新冠疫苗研发和投产。12月,在我国首款新冠疫苗附条件批准上市前的关键节点,杨逸铮多次与药监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沟通情况,并专门听取分管副局长有关审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提出具体要求。

  以战时速度推进,不让疫苗研发耽误一分钟

  2020年,邵飞先后5次带队,对新冠疫苗科研生产企业进行现场监督,核查工作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先后7次向集团领导小组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中国生物纪委书记周颂经常奔波于北京、武汉两个生产基地,深入一线了解新冠疫苗科研攻关、规模化生产及安全防护等情况,许多个昼夜不眠不休。

  从集团总部到三级公司,国药集团各级纪检机构靠前监督。针对重点关注事项、需要推进解决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集团纪委整理汇总了18项监督检查清单,完成一项、清除一项。

  坚定护航,助力新冠疫苗研发驶入快车道。

  中国生物由北京、武汉两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并行分头展开新冠灭活疫苗研究,改进研发流程,相关环节同步推进,既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又实现结果相互比照印证,确保疫苗安全可靠。

  同时,中国生物以战时速度推进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建设。4月15日,北京生物所建成了全国首个、唯一的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新冠疫苗产能可达年产1.2亿剂。

  “加速度”的背后,是国药集团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也是无数工作人员的忘我奋战。

  北京生物所的赵玉秀和张颖,是第一批进入中疾控病毒所P3实验室接触新冠病毒的人。在封闭近两个月的研发中,她们克服身穿多层防护服、全负压空间的艰苦条件,常常一干就是一天。

  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做研发,国家药监局的审评人员则全力给予指导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药监局第一时间依法启动了应急审批工作机制,采取研审联动、滚动审评,把审评、核查、检验实行并联等一系列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020年1月22日,本来计划回家看望老人的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王涛,退掉了好不容易抢到的火车票,“多为疫情防控抢一些时间,是更优先的选择。”在国家药监局的部署下,王涛和药审中心团队全面梳理已有的技术指导原则,并与多方沟通,组织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5个指导原则,为指导我国新冠疫苗的临床研发,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标准。

  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与新冠疫苗研发团队、专家团队召开各种会议5500余次,批准了15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5个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我们没有让疫苗研发因为审评人员耽误一分钟时间。”王涛感慨地说。

  疫苗研发出来,干部不能“倒下去”

  王效杰是中国生物北京生物所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谈起新冠疫苗生产设施建设,他坦言“如履薄冰”。一方面,疫苗生产不能等,车间建设必须快马加鞭;另一方面,资金投入巨大,稍一疏忽就可能出现廉洁风险。

  “生产线建起来,干部不能‘倒下去’。”王效杰告诉记者,他们把监督嵌入流程里、延伸到“神经末梢”,确保工程建设依法依规,“程序一样不少、手续一样不落”。

  2020年4月,一件网络举报让周颂的神经紧张起来。举报反映某下属企业在采购新冠疫苗生产用压滤机时,中标设备供应商的价格畸高。纪委立即展开核查,发现不存在违反招投标程序和收送好处费行为,但也暴露出把关不严问题。周颂专门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督促建立严格的价格比对机制,完善整个设备采购环节的内控机制。

  不只是企业,药监局的直属单位拥有审评、检查等权力,干部也面临被“围猎”的风险。驻市场监管总局纪检监察组发挥“驻”的优势,对承担新冠疫苗技术审评任务的药审中心、负责注册检验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单位开展贴近式监督,督促科学依规审评审批。

  获批附条件上市,迈出疫苗研发关键一步,但战斗并未结束。面对供应分配的巨大需求,中国生物纪委督促将原来由营销中心负责的国内采购纳入党委“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健全疫苗领用双人核对、双锁保管机制,完成疫苗电子赋码,实现每一支疫苗出入信息详实、数量准确、用途清晰、流向安全,防止出现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问题。

  截至2021年1月13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已超1000万剂次。位于北京亦庄的国药中生北京生产基地,仍在马不停蹄扩建产能,预计今年产能将超10亿剂,国人安全充足的疫苗供应将得到有力保证。

  (原题为《疫苗,疫苗,争分夺秒》)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