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看展览|中国和荷兰艺术家镜头中的上海

看展览|中国和荷兰艺术家镜头中的上海
2021年05月17日 15:56 新浪网 作者 澎湃新闻

  永恒的火焰在燧石中沉睡

  ——(西班牙)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在空间意义上对所有人都是自然敞开的。

  任何抵达某座城市的人都可以走在街道上,乘坐交通工具游历,参观著名景点,也可以随意停留某处,去面对那些不断浮现的景物,过往的人与车,可以选择住在旅馆或民宿里,或是住到亲戚朋友家里……甚至是就此留下来定居,每天随时随地观看体验一座城市的日常状态。

  ©赵玄功 Neo Zhao 摄影作品

  可是,这世界上的任一城市,除了拥有表层开放的空间之外,还都有其内在的相对封闭的层面。这个层面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隐秘的、无形的,就像气息一样悄然存在于那些固定的建筑、街道、设施、树木之间,也存在于那些不固定的事物之间,比如人、车辆、河流、船,甚至是因时变化的光亮与暗影之间。这就意味着,当人进入到一座城市里的时候,甚至就是一直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时候,可能也只是进入了其表层空间,而未必能触及并进入其内在的那个封闭层面。

  ©埃利·戴克斯 Eli Dijkers 摄影作品

  因此面对一座城市,以什么样的角度和方式去观看注视它,会决定它会不会以及如何为某个人开启。说到底,它是有密码的,只是这里所谓的密码,又并不是固定的,它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随机生成的,在某个凝视的瞬间,在某个貌似普通的事物上,或是那些貌似微不足道的城市褶皱里。

  ©埃利·戴克斯 Eli Dijkers 摄影作品

  这意味着,当来自荷兰的摄影艺术家埃利·戴克斯(Eli Dijkers)和中国摄影艺术家赵玄功举起相机,把上海这座从文化到空间都堪称结构复杂的国际大都市作为拍摄对象的时候,他们试图以自己的方式穿透其表层空间,打开其内在的封闭层面,并给出各自的深度解读。表面上看,似乎长期生活在上海的赵玄功更具优势和便利条件,因为他是跟这座城市朝夕相处的,他每天都有机会观察它、凝视它、发现它,而作为外来者的戴克斯要面对的是一座全然陌生的城市。但实际上,当我们说到城市的内在封闭层面的存在时,就意味着他们的机会其实是均等的。也就是说,拍摄上海,并不是在比较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熟悉程度,而是在验证他们能否以自己的方式穿透表层空间,真正进入那具有封闭性的内在层面。

  ©埃利·戴克斯 Eli Dijkers 摄影作品

  我们知道,智能手机的出现,似乎已经让拍摄行为变成了最为寻常的人人可为的事情。而数码化的存储方式,则让拍摄行为几乎可以无限量的进行。当人们用“读图时代”来指称当下的时候,似乎已不仅仅是在暗示拍摄行为已不再有什么门槛,还在强调图像已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日常生活世界里用来传递信息以及交流的语言。在这样的时代里,摄影艺术家的处境似乎变得微妙起来,等待他们的命运,似乎要么是被图像之海所淹没,要么就是以其独特的拍摄方式和镜头语言成为在浪涛中不沉的岛屿,以不断的发现和创造性的拍摄去回应这剧变的世界。面对无以计数的随时都会举起手机进行拍摄的人们,面对躁动多变的城市本身,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必须要像深海潜水者那样,在做好足够充分的技术设备准备的前提下,不断分开变幻不定的海水,向深处进发,去发现人们看不到的深层存在。

  ©赵玄功 Neo Zhao 摄影作品

  戴克斯和赵玄功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上海摄影集,作为他们各自曾深潜这座城市的证据。对比他们的创作成果是件非常有趣且耐人寻味的事。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基本事实,就是他们各自文化背景的明显差异对他们的拍摄行为是有着非常重要且直观的影响的。戴克斯当然清楚自己是个外来者,但这一点对于他却并不是什么问题,他不是观光客,而是艺术家,他需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里的相机去关注这个城市,尤其是这里的人,人的精神处境,以及相应的语境下人与环境的微妙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观察者与创作者的他,恰恰是虚化的。相对来说,赵玄功的拍摄行为其实更明显地投射了自我的意识,就好像他就是他所拍摄的一切,图像定格在哪里,他就在那里。如果他拍摄的是一把被弃置在绿植背景里的椅子,那么他就是那把椅子。

  ©赵玄功 Neo Zhao 摄影作品

  其次,从他们对摄影元素的选择以及拍摄方式上看,则能发现他们观看上海的动机、出发点和解读方法上的很大差异。表面上看,出现在戴克斯的摄影集里的图像多数是彩色的,而赵玄功的则以黑白为主。这种差别并不是偶然选择导致的结果,而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关注点的不同决定了这种选择上的根本不同。同样是拍摄人物为主的作品,在戴克斯那里,他真正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或是微妙的情感关系,他会通过对光线与色彩的准确入微的把控来营造围绕着人物的那种精神与环境交织在一起的氛围,进而凭借对人物身体语言的敏锐捕捉来呈现孤独或温馨或焦虑或茫然的内心状态。同时他也很擅长用色彩语言传达环境的肌理气息跟人的那种细微的紧密相联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他眼里,在他的镜头里,城市的肌体与肌理,跟人的身体与精神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还是通过无形气息相互渗透的。也正因如此,他在光的使用上其实是带有很明显的情感成分的,只是这情感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他所拍摄到的人物的。或许在他的意识里,人物精神状态与城市肌理之间的主要关系,固然有生存层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更有情感层面的因素在发生着重要作用。

  ©埃利·戴克斯 Eli Dijkers 摄影作品

  而在赵玄功那里,他对人物的关注方式通常既是有距离感的又是瞬间即达的,他镜头里的人物都好像是被某种强光在刹那间打到,就像在话剧舞台上那样,一束光突然照射到人物的脸上,或是身体上,他们几乎立即就被这光所捕获了,甚至可以说是在这陌生而强烈的光的冲击下脑海一阵空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所来何为了。这光让他们意外地处在了某种意义上的存在临界点上,他们是那么的普通,可又是那么的特殊……其实,真正处于某种悬空状态的,是作为观察者的赵玄功自己。他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此刻临界状态里看到了自己。在这样的拍摄瞬间里,他似乎成为了他者,陌生而又新鲜的他者。于是他仿佛即在这里,又在那里,通过这种无处不在的瞬间,他打开了自己的潜意识,同时又试图隐藏起作为主体的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拍摄状态的他在精神气质上更像一个在城市里四处漫无目的游荡的少年,这个城市里的世界是如此的陌生、鲜活、多变、广阔,又是可以如此的无目的化存在。这些图景里既隐含着他对自由自在状态的理解与渴望,又不断地以不同的角度聚焦于外化状态的种种自我。

  ©赵玄功 Neo Zhao 摄影作品

  在不拍摄人的时候,戴克斯和赵玄功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和语境。即使在捕捉那些没有人出现的空间环境时,戴克斯对光线与色彩的使用也是充满了人的气息的,或者说它们是跟人密切相关的,不是人刚刚离去的感觉,就是人即将出现的感觉,如果要为这些无人的场景配上一句潜台词,那很可能就是:那些人啊。而这又是某种若有所思的凝视状态下才会有。他深谙空间叙事之道,也就是说,他知道人的空间,不管人在不在现场,它都是有着叙事功能的,人留下的任何痕迹、气息,都能够在敏感的眼光里产生强烈的叙事效果。甚至,在观看这些无人的画面过程中,你还能感觉到作为拍摄者的戴克斯的内心深处始终都有对人的同情与怜悯,尽管他并不知道那些已不在场的人或是还未出现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知道他们活着,在某处,或许都过着平淡的生活,但都有各自不可言说的心事与秘密,而他尝试着在最细微的瞬间理解他们。

  ©埃利·戴克斯 Eli Dijkers 摄影作品

  对于赵玄功来说,那些无人的空间总是更近乎梦幻的存在,这样说并不是指他在试图强调它们的某种不真实的感觉,而是指他可能更在意的是它们展现出的那种封闭性,甚至可以认为,在他眼里,它们是只属于他自己的,而不属于任何他者。但是,即使是它们只属于他自己,也不能改变它们的封闭属性,他看到了它们,发现了它们的存在状态,却无法进入其中,因此它们才会显得如此的陌生和疏离,在那里,却又仿佛不可企及,它们当然属于这座过于庞大的城市,却又仿佛在他拍摄的瞬间被剥离了出来,变成了孤立的存在。或许,在他的潜意识里,这些城市的局部就像人的内心深处一样,多有不可解之处,即使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样也会存在着无法理解的角落。

  ©埃利·戴克斯 Eli Dijkers 摄影作品

  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来形容戴克斯和赵玄功的摄影风格,那么戴克斯很像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叙事者,他不断地以其富有情感意味的对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抵近着人物的处境,敏锐而又微妙地传达着对人物的存在状态的感应与理解。而赵玄功则更像是一位贝斯乐手,用最简练的和弦甚至是单独的拔弦音来传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那出现在强烈的光影临界点上的人与物,或是空间。如果说戴克斯是通过对人的生存与情感状态、精神处境的不同角度的切近来实现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解读,那么赵玄功则是试图通过将无数的自我分身无形地投放到这座城市的不同层面来表达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如果说对于戴克斯来说,这座陌生而又巨大的城市是通过他对那些人物情感、精神状态与其身处环境的关系来逐渐打开的,并以此来完成对上海的个人化叙事,那么对于赵玄功而言,他的每次对这座城市的触动所引发的似乎都是它的不断折叠,他知道它有很多的褶皱,非常适合他把所有的分身隐藏其中,因此他既是在不断地打开着它,又是在不断地恢复着它的封闭状态,以不同的局部。

  ©赵玄功 Neo Zhao 摄影作品

  ©赵玄功 Neo Zhao 摄影作品

  上海作为一座城市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当然不是两位摄影艺术家所能穷尽的,而且能否穷尽本身也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就是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深入其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开启城市的密码,特别是,他们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赋予了这座城市以新的打开的可能,并将这些可能性呈现给别人。通过这些摄影作品的存在,他们当然不是为了让观看它们的人们只是跟随着他们的眼睛去看去打开这座城市,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能在他们的心里擦出火花来,能唤醒人们沉睡的感官,让他们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感应,去开始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观看与打开这座城市的方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 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特别支持 」,同时也是“荷兰艺术家在上海”系列的一部分。该系列项目于2016年由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发起,旨在向上海观众推介活跃于不同视觉艺术领域的荷兰当代艺术家,以促进荷中两国文化的交流。埃利.戴克斯是该系列的第14位艺术家。

  展览名称:

  灵光集 LIGHT THE LIGHT  埃利·戴克斯  x  赵玄功 摄影双个展

  展出时间:

  2021年5月15日至2021年6月20日

  展出地点:

  璞素艺术空间 Pusu Art Space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号1862船厂2楼

  原文标题:灵光集:一个人如何观看打开一座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