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996”“、007”、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活动,会对大脑健康有影响吗?

“996”“、007”、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活动,会对大脑健康有影响吗?
2021年04月13日 19:00 新浪网 作者 医学微视

  “996”“007”“感觉自己被掏空”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工作常态。

  那么,像这样长时间伏案、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活动,会对大脑健康有影响吗?

  1.长期伏案脑力工作,对脑健康有影响吗?

  神经科学提到,能够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的人,更容易成功。

  专注本身是脑力、脑健康的体现,但过度专注,会增加脑内消耗,导致各种代谢产物增多。

  脑健康体现在大脑能够劳逸结合。一方面能够长时间专注,这意味着人的潜力很强;另一方面,专注达到一定阶段之后,能够适当地休息和放松。

  所以,对于长期从事伏案脑力劳动的人,在保持大脑健康和专注力方面要注意以下3点:

  ①必要时间的强制休息

  ②身体方面的体脑锻炼相结合

  当感觉到大脑疲惫,可以适当进行体育运动,给大脑提供更多新鲜的氧气和更充足的养分。比如处理了很长时间的工作后,可以在座椅旁边简单做一些伸展运动,或能让肢体更灵活的训练等等。

  ③阶段式巩固和强化

  在长期进行脑力劳动时,大脑里有大量我们看不见的神经冲动、电化学信号,在不断尝试建立新连接,同时不断地巩固、强化,其中,阶段式巩固和强化对大脑更有帮助。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阶段式巩固和强化,比如当我们做一件陌生的事情,很难一直做,就能将事情彻底掌握,反而是空闲一段时间,做一些别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后再来强化和反复地练习,能将事情更好地掌握。

  所以,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有效地让大脑不同的脑区结合起来,阶段式巩固和强化地进行脑力劳动,形成脑内融洽和谐的生产线,更利于大脑健康。比如打字久了,可以简单玩一下魔方等等。

  2.哪些行为会损害脑健康?

  

  视频字幕:

  (采访)主任,日常中有哪些行为是比较容易损害我们脑健康的呢?

  一般来说大脑主要的一个固定模式,是不愿意去主动学习新鲜事物的,这一点和它自身希望的健康事实上是有内核冲突的。我们遇到任何事情养成的习惯是,这事儿以前我经历过没有?它喜欢用熟悉的场景或者思维的范式去理解新的东西,大脑是希望少用能量,减少对新鲜事物的耗能行为。

  但是对于大脑本身这个情况,它和真正的健康状态有一定的矛盾。如果要让大脑放空、发呆,偶尔发呆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就是一张一弛,它是文武之道。

  但反过头来天天在那发呆,而且吃饱了就发呆,无所事事,这实际上是有害大脑健康的。抽烟、过量的饮酒、熬夜,高碳水、高脂肪,甚至是腌制、高盐的饮食对大脑是有害的。过度的心理或者心境波动,大喜大悲,前两天股市太好了,一下一天挣了小十几万,今天一下就掉下来了,损失很大,心情就很差。

  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大概可以归纳起来,有那么几点,按照传统医学的说法,一个是内心的平衡,心静,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但是在这里面适当要有一些职业性的差异。

  比如画家不可能天天在家里边凭脑子画,他尽可能多的去外界采风,去了解素材,他会让外界的东西刺激到自己。

  但是对于特别静态性,比如说所谓的手工艺大师,你让他一边看着外面的风景,或者看着什么小视频,再来做一些雕刻,恐怕他做不好这件事情,所以说有一定的行业性差异。

  在第二个维度上,从外界摄入的营养,包括饮食方面,叫起居有节,你要有一个固定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合理又科学。第三个就是和外界的交流要有度。所以说违反了这三条的,都可以视为对健康有害的行为。

  3.怎么保护大脑,延缓大脑衰老?

  事实上,保护大脑、延缓脑衰老需要以下多个维度的方法有效结合。

  ①提高脑认知储备

  有效学习、扩充社交网络、掌握新技能、活到老学到老等,都是提高脑认知储备的方式。

  ②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

  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将慢性疾病控制在平稳范围,对可能会造成脑损伤的疾病进行有效地管控。

  ③减少脑部炎症性破坏

  将以上三点结合起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行动:

  适当运动,既能提高脑认知储备,也能对慢性疾病起到非药物的干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对大脑的炎症损害;

  规律睡眠,适当调整睡眠周期,对有损害的熬夜、值夜班、倒夜班等行为进行干预,如有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药物与非药物结合起来去有效保护;

  饮食管控,建议少吃油炸、高碳水等容易致炎的食物,保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为大脑提供更有益的营养。

  衰老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能够通过以上多个环节相互促进,将衰老的进程延缓,让大脑健康维持得更久一些。

  参考资料:

  医学微视官网-徐俊《脑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脑健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