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那一场肆虐非洲大地的灾难——埃博拉出血热回顾

那一场肆虐非洲大地的灾难——埃博拉出血热回顾
2020年03月03日 16:40 新浪网 作者 科普中国

  (本文选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今年的埃博拉疫情“非同寻常”,已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那一场肆虐非洲大地的灾难——埃博拉出血热回顾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最早发现于1976年。当时在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发生了两起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因后者发生在靠近名叫“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子,因此将这一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埃博拉病毒有五种型别,包括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本迪布焦型和莱斯顿型,其中前四种可导致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如猴、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罹患埃博拉出血热,第五种(莱斯顿型)只能引起人类隐性感染但不致病,但可引起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发病。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现有研究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或死亡的大猩猩、黑猩猩、猴子等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以及森林羚羊、豪猪等野生动物而发病。

  当埃博拉出血热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时,主要通过接触已感染且出现临床表现的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痰液和精液)、体液、排泄物和呕吐物,或者接触被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痰液和精液)、体液、排泄物和呕吐物污染的物体(如针头)而传播。

  埃博拉出血热既不是食源性也不是水源性的传染病,因此不会通过日常的食物和饮水传播。

  个人如何预防埃博拉?

  “万能”的板蓝根是预防不了埃博拉病毒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有几种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因此,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动物传染源,加强对疫区进口动物的检疫以及防止医源传播,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卫计委在《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中指出,人的皮肤一旦暴露于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

  自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出现后,随着加速蔓延之势,越来越多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的问号出现。很多猜测和谣言爆出,国外媒体的大量报道,加上公众对传染病及防治知识的了解很少,为了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相关问题的认识,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福院士在中国科协主办的“2014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上,为大家带来埃博拉第一线的问题大揭秘。

那一场肆虐非洲大地的灾难——埃博拉出血热回顾

  1、埃博拉是怎么来的呢?之后会不会有“马博拉”、“阿博拉”?

  专家:埃博拉这个事件确实已经造成了全世界一定的恐慌。去年3月底我们国家出现了H7N9禽流感,也是世界性的新闻,这么多年下来,各种流感,包括2009年的大流感,以及最近在北京流行的H3N2流感,最早都是从动物来的。

  1940年到现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遭到一系列病原微生物的侵略。西方传染病的共同特点,75%以上的都是动物源性的,然后是从动物到人的过程。2003年中国出现的SARS,有研究表示是从蝙蝠再到果子狸,或者是经过某一种动物然后再传给人。现在新生突发传染病,包括埃博拉,包括SARS,大多是动物源性,因为动物带着病毒,动物本身不得病,传染给人后发病。

  最近北京流行H3N2的流感,这种流感是人发病,最早也是从动物来的。有时候,一些新的禽流感也是从动物传到人的,所以要防范。因此,出现一种新的传染病,某某博拉等各种名字都有可能,不要恐慌,了解和研究病因,全球有条件的各国努力研究,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非洲的埃博拉出血热得不到控制,您认为进到中国可不可能,现在已经进入美国和欧洲是不是必然的?

  专家:埃博拉出现之前,我们从专业的角度一直担心的病是在中东地区流行的SARS的弟弟“MARS”,MARS在欧洲地区从2012年开始出现,到现在已经流行了很长时间了,随时有可能进入中国,跟SARS一样是冠状病毒。其实,传染病是无国界的,病毒可以“旅游”,病毒去做它的生意不需要签证VISA,到处乱跑,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现象。加上动物源性的传染病,特别是禽流感,与鸟类迁徙路线及活禽市场有很大关系,传到哪个角落都有可能。在此还提倡大家:尽量不够购买活禽。

  如果这个病传到中国,我们国家有一套非常好的(从2003年非典以后建立起的)联防联控机制,我们有强有力的领导力,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足以把这个病控制住,先给大家吃个定心丸,不是一定,是万一传到中国,这个病是可防可控的。但是,请公众如果一旦怀疑自己可能得埃博拉出血热(前期症状类似感冒),请一定去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医院主动报告并积极隔离治疗。

那一场肆虐非洲大地的灾难——埃博拉出血热回顾

  3、什么动物源性传染病离我们人类这么近,为什么一天比一天"热闹",为什么一天比一天严重?

  专家:由于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还有人类生活习惯因素。比如H7N9,就是由于我们有习惯到活禽市场吃鲜活,非要鲜活宰杀,如果冰鲜上市、集中宰杀的话应该控制动物源性传染病是比较好的。为什么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禽流感不厉害,因为他们没有这个习惯,不买活禽。

  人类行为的变化,从18世纪到90年代再到今天,由于我们的行为变化导致了一些疾病。举一个例子,其实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最早也是动物源性,艾滋病来源于大猩猩、猴子,是动物源性的。人的生活习惯对传染病的影响,我们国家艾滋病在80年代在河南、山西这些地方出现,当时对血液的检测不是特别严,输血、卖血等造成了艾滋病传染。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世纪80~90年代,在广西、新疆、云南,吸毒增加,那里的艾滋病以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现在我们的艾滋病已经呈现低龄化趋势,大家看最近的新闻,现在相当数量的艾滋病新发病例是性传播,社会容忍度高了,尊重个人的取向,尊重个人的选择,但是卫生及传染病防护意识不强。所以,提倡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对传染病防控的知识普及,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它,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传染病。

  4、你们在非洲治疗了多少个埃博拉出血热患者?

  专家:我们去了大概有30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我们是以留观为主,不是以治疗为主。我们在朝着传播知识、改变观念和改变行为的目标努力。

  5、得埃博拉出血热是否是“活死人”?病毒是否可以用大数据预测?

  专家:埃博拉病毒是一个急性感染病毒,要么是康复,要么是死亡,所以不会像艾滋病那样被称为“活死人”。

  现在病毒基因突变快,大家担心这个问题是理解的,但是它并不是通过大数据能够来预测的。大数据会在这里起到关键作用,如鸟类迁徙大数据图对禽流感的提示等。我们帮助非洲早发现、早诊断,如果能把第一个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早发现早并早治疗,可能疫情的发展会好很多。

  高福院士,是中国赴非洲防治埃博拉出血热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演讲让现场的听众感受到一位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有技术的中国科学家的力量。同时,他呼吁大家: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关注“贫穷”病,关注非洲!

  编辑:刘亚南

点击进入专题:
中国科普月·郑云龙专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