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金:稳增长下的双碳机遇

中金:稳增长下的双碳机遇
2022年06月09日 08:26 新浪网 作者 格隆汇APP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金研究,作者:寇玥 王汉锋

  摘要

  国内外碳中和政策动态(5月26日~6月8日):1)国内方面,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可再生能源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目标;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保能源安全、优先考虑将新基建及新能源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等多条绿色措施;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财政部发布《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税收调节、多元化投入、政府绿色采购等政策措施。2)国际方面,美国纽约州议会通过暂停用化石能源开采加密货币的法令;英国宣布税收计划激励油气投资;德国计划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提供数十亿欧元援助,与美国签署能源和气候伙伴关系协议;日本重申退煤政策;智利签署绿色制氢协议,等等。

  热点“碳”究:目前中国宏观政策在长期目标及短期制约中寻找平衡,稳增长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呈现3个特征:1)强调能源安全底线任务;2)把握双碳工作长期属性;3)坚持“1+N”政策体系细化完善。我们预计下一阶段,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充换电基础设施等领域财政支持力度或将扩大,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下半年仍将持续。新能源REITs有望进一步扩充货币金融工具箱,与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共同助力双碳转型。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1)碳中和转型行业:一揽子政策措施强调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全国9省份发文明确动力煤长期合同交易价格的合理区间。4月主要用钢行业运行总体呈现下行趋势。2)碳中和成长行业: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复工复产有序进行,双碳指数持续反弹。近2周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上涨11.4%,相关行业指数强势反弹,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涨幅均在10%以上。具体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国内需求超预期,景气度有望维持。我们预计新能源汽车需求将受益于近期新能源下乡政策逐步落地,但同时需推进乡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体系完善。3)企业“双碳”行动: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将推动央企在2023年前实现ESG专项报告“全覆盖”。中投公司发布《践行双碳目标及可持续投资行动的意见》等。

  可持续金融及ESG:1)绿色债券: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1471只,存量规模1.6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碳中和债券125支,存量1537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9.5%。5月共计新发36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721亿元人民币,其中7支为碳中和债,规模151亿元人民币。2)碳市场: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持续低迷,碳价59.2元每吨,与前期基本持平;深圳碳价呈现上涨趋势,近2周涨幅达115%。欧盟碳价冲高回落,仍处于80欧元每吨较高位。近期欧洲议会将对欧盟ETS改革进行针对限制投资者准入并实施更严格的价格控制措施的相关投票。3)ESG: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政策的指导性,鼓励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中欧共同牵头完成《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包含中欧分类目录共同认可的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大贡献的经济活动,新增17项建筑业和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经济活动;港交所评估要求港股公司按ISSB气候披露准则披露的可行性,等等。

  报告观点:1)世界银行发布《2022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指出,2021年全球碳定价收入约达84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0%,为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碳定价有助于经济转型和恢复,但在当前通胀率上升和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仍具挑战性。2)IEA和清华大学联合发布《加强中国碳市场助力实现碳中和:聚焦电力部门》建议,在“十四五”时期逐步引入碳配额拍卖,“十五五”时期过渡到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并设置严格的排放总量上限,加快推进碳市场覆盖其它高耗能行业,考虑允许非履约主体参与碳市场交易等。3)IEA发布《全球能源进展报告2022》指出,需在电力、热能和运输等领域加速部署可再生能源,2050年净零目标要求可再生能源占比在2030年达到30%。4)中国欧盟商会在《碳中和:欧洲企业助力中国实现2060愿景》中指出,欧洲企业在服务中国脱碳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清晰的政策、有限的政府沟通、不灵活的能源体系、欠成熟的碳市场、市场准入障碍和缺乏统一标准。

  前沿科学与技术:香港中文大学研发低温下高性能水性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东京大学开发全球最快低浓度碳捕集系统;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引入Lift储能技术存储高层建筑电能;北京大学推出超轻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使用电解质添加剂实现锂电池性能突破;印度科学研究所通过电解质表面薄涂金属延长固态电池寿命;德国亥姆霍兹协会实现燃料电池水分布实时三维可视化;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开发新型纺织过滤器实现高效碳捕集。

  正文

  碳中和热点政策/事件

  图表:近两周国内外热点政策/事件追踪(2022年5月26日-6月8日)

资料来源: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政府网站,路透社等,中金研究院

  国内政策及事件追踪

  ►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发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18%左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1]

  ►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多项绿色措施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措施》指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通知》还提出,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加强原油等能源资源储备能力。其中提到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近期抓紧启动第二批项目,统筹安排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用水,按程序核准和开工建设基地项目、煤电项目和特高压输电通道。重点布局一批对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作用强、对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促进作用大、经济指标相对优越的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条件成熟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张北至胜利、川渝主网架交流工程,以及陇东至山东、金上至湖北直流工程等跨省区电网项目规划和前期工作。[2]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旨在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方案》提出7方面21项具体政策举措。一是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二是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三是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优化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健全新能源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四是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新能源产业国际化水平。五是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完善新能源项目用地管制规则,提高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六是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科学评价新能源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和效益,支持在石漠化、荒漠化土地以及采煤沉陷区等矿区开展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的新能源项目,促进农村清洁取暖、农业清洁生产,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七是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优化财政资金使用,完善金融相关支持措施,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3]

  ►财政部:《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5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支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见指出,到2025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2060年前,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4]

  ►工信部: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强调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强调针对汽车、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强化上下游衔接服务,全力打通堵点卡点。会议要求抓紧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适度超前部署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外资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推出一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5]

  ►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

  5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知指出,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为6月13日至19日,全国低碳日定为6月15日。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6]

  ►中国人民银行:《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包含减缓气候变化经济活动清单

  6月3日,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发布由中国人民银行与欧盟委员会相关部门共同牵头完成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与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期间发布的初版相比,《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采纳了许多2021年11月4日至2022年1月14日期间公开征集到的市场反馈意见,完善了现有目录,并增补了17项由中欧专家评估确认的经济活动。至此,《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一共包含了中欧分类目录共同认可的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大贡献的经济活动。新增内容包括了对建筑业和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活动。[7]

  ►中国银保监会:《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

  6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指引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以助力污染防治攻坚为导向,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稳中求进,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积极支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落实碳排放、碳强度政策要求,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有保有压、分类施策,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强对高碳资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在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最终实现资产组合的碳中和。[8]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建立完善适应储能参与的市场机制,鼓励新型储能自主选择参与电力市场,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形成价格,持续完善调度运行机制,发挥储能技术优势,提升储能总体利用水平,保障储能合理收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通知》提出了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鼓励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充分发挥独立储能技术优势提供辅助服务,优化储能调度运行机制,进一步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建立电网侧储能价格机制,修订完善相关政策规则,加强技术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监督管理等重要事项。[9]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

  5月2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从7大方面、18个具体领域对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提出具体要求。要高度重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规划设计安全管理,做好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选型,严格电化学储能电站施工验收,严格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验收,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消防处置能力。[10]

  ►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气化服务定价机制的指导意见》

  5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气化服务定价机制的指导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接收站气化服务定价机制的意见,包括明确气化服务价格定义及内涵,健全气化服务定价方式,完善价格制定方法,合理设定价格校核周期,细化其他服务价格管理,强化信息公开和抓好组织实施等。[11]

  国际政策及事件追踪

  ►美国纽约州议会通过暂停用化石能源开采加密货币的法令

  6月6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纽约州立法机构通过了一项法案,该法案将暂停对某些化石燃料发电厂向用于比特币开采业务提供能源的许可。目前,州长Kathy Hochul表示仍在权衡是否签署该法案。[12]

  ►美国批准从怀俄明州到犹他州的主要输电线路

  5月26日,据路透社报道,拜登政府最终批准了一条416英里的输电线路,这将有助于将更多的风能和太阳能连接到美国西部电网。该线路将从怀俄明州西南部穿过科罗拉多州到犹他州中部。[13]

  ►英国宣布税收计划激励油气投资

  5月26日,据路透社报道,英国宣布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利润征收25%的新税,为价值1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78亿元)的一揽子新福利计划提供资金。财政部长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表示,这项税收计划是临时性征税,将在未来12个月内筹集约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26亿元)。当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恢复到历史正常水平时,这项税将逐步取消。同时,政府将推出一项新投资补贴计划,鼓励企业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方面进行新投资,以减免部分税收。[14]

  ►德国计划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提供数十亿欧元援助

  6月3日,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联邦经济部发言人宣布了一项针对能源密集型企业的补贴计划,该补贴计划将花费50亿欧元。[15]

  ►德国与美国签署能源和气候伙伴关系协议

  5月27日,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德国和美国在柏林举行的七国集团能源、环境和气候保护部长会议上宣布达成能源和气候伙伴关系。德国副总理兼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和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共同签署了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四个专家工作组负责不同领域的长期合作,包括海上风能、氢能源、无温室气体排放的交通运输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合作。[16]

  ►日本重申退煤政策

  5月27日,据路透社报道,日本政府重申了其尽可能减少对燃煤发电依赖的政策,并计划在2030年之前逐步淘汰低效燃煤电厂。日本的政策是允许高效燃煤电厂继续运营。去年,日本政府表示,该国目标在2030年将煤炭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由2019年的32%降至19%。经济产业大臣萩田晃一(Koichi Hagiuda)表示,到2030年日本将逐步淘汰低效燃煤电厂,并通过利用氢、氨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到2050年实现脱碳火电的使用;天然气方面,为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减少对俄天然气的依赖,日本将通过投资液化天然气项目、促进对俄罗斯以外的上游开发投资来实现供应多样化。[17]

  ►智利签署绿色制氢协议

  5月26日,据路透社报道,智利国家发展办公室Corfo与三家公司签署了协议,为工业绿色氢气生产提供资金,据称这可能会使全球目前的产量增加一倍。这三个项目是Corfo去年12月选择的六个项目的一部分,这些项目一旦完成,预计总电解容量将达到388兆瓦。Corfo预计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生产45,000吨氢气。预计这些项目将于2025年12月启动。[18]

  热点“碳”究:“稳增长”东风下的双碳机遇

  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我国经济加速进入“稳增长”的关键阶段。政府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力度不断提升,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在这样一个典型的短期目标优先的政策阶段,“双碳”作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远期实现高质量转型、而短期可能带来供给约束的政策目标,是否以及如何被兼顾,成为现下的关注聚焦点。

  稳增长目标下的“双碳”特征

  稳增长政策进入加速发力新阶段

  年初以来,我国稳增长政策阶段性加码。2021年7月以来,中国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在全面降准降息的同时,持续出台帮助企业纾困、消费、房地产、平台经济、稳外资外贸等多项稳增长、保就业、促民生举措。但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经济恢复势头在3月以来受到扰动呈现放缓趋势。面临内外部诸多挑战,预计中国仍将通过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性工具刺激国内经济恢复活力。

  进入5月以来,稳增长政策力度较此前进一步加大。5月23日,国常会部署了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并在31日正式发布文件《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在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6个方面推出了33项具体举措。中央层面的下一步部署是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标志着稳增长进入到了加速发力阶段。《措施》还明确提出了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以及加强原油等能源资源储备能力等4项稳能源安全的具体举措。

  图表: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关键内容

资料来源: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政府网站,中金研究院

  “双碳”政策强调短期及长期目标平衡兼顾

  中国宏观政策预计短期内将在长期及短期制约因素中寻找平衡,更加强调双碳进程有序求稳。面对国内外增长、疫情、地缘局势、能源及粮食供应冲击等多重挑战,稳增长预计仍是短期首要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家官方对于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长期目标也更加强调有序和求稳。有别于2021年“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的表述,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4月10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5月以来,中央政府多次强调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5月12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再次强调不搞“碳冲锋”,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双碳”工作。5月16日,《求是》发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提出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19]。

  未来,双碳政策或将呈现以下特征:1)强调能源安全和稳增长的底线作用。2021年10月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即强调“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之后相关政策文件表述也多次体现这一重点。例如,针对煤炭供应短缺问题提出多项保供举措,包括设立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新增或核增产能、调整进口关税等。2)把握“双碳”工作的长期属性。现阶段中央政府持续对部分落实“双碳”战略的做法予以纠偏,尤其强调前期碳减排过程中存在的“一刀切”、“运动式”等问题。未来政策将着力于“双碳”与经济稳增长的有效平衡与结合,在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情况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高质量发展。3)坚持“1+N”政策体系细化完善。各细分重点行业、各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将陆续公布,包括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在内的“双碳”政策工具箱有望进一步丰富。

  “双碳”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消费、能源、交通、基建等领域或再乘稳增长发展东风。我们梳理了截止5月底前中央出台的31项稳增长相关政策(不完全统计),发现其中近一半政策涉及“双碳”相关表述,消费、能源、交运、基础设施、高耗能行业(例如电力)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发展潜力。一是多项促消费政策提出发展绿色消费,如推广绿色建材、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等。二是多个政策强调能源保供方向的金融支持,如加快推动煤电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支持,做好煤炭等能源供应的金融服务,盘活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项目资产等。三是交通运输业纾困发展,政策多次部署新能源公交支持,如购置补贴、统筹资金安排、增值税免征优惠等。四是基础建设政策定位积极,如支持盘活清洁能源、新基建等存量绿色资产,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领域等。五是抓牢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作,如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启动钢铁、有色、建材和石化等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等。

  图表:2022年1月以来中央稳增长政策及“双碳”相关表述

资料来源: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政府网站,中金研究

  财政发力支持“双碳”工作

  5月30日,财政部《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提出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支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此前,财政支持政策在“双碳”领域发力并不多。《意见》的出台明确财政支持“双碳”体系框架,为“双碳”投资提供助力。结合《意见》重点内容和已出台相关政策,我们认为若干重点领域的财政政策变化趋势或值得关注。

  1)电网建设领域。《意见》指出“优化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推动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时也强调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目前专项债券资金是支持城乡电网建设的财政政策之一。根据《措施》要求,下一阶段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1-5月各地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将在6月底前将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基本发行完毕,并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20]。我们认为,电网建设领域,尤其是智能电网和特高压项目等新型基础设施,将是未来推进新能源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也会是接下来财政资金的一个发力重点。

  2)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意见》提出“支持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出力平稳的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我们认为,可再生能源电力领域获得财政支持有以下几个可能方面:1)新能源项目或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除了《措施》中提到优先考虑将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5月30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也提出“研究将新能源领域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未来大型风光基地、储能等项目或可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2)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可能进一步拨付。3月13日,财政部《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提出“推动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在接下来3月24日发布的《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工作的通知》和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中央政府分两批次各拨付500亿元,用于解决新能源补贴拖欠问题。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和今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下一阶段财政或将继续分阶段偿还补贴资金。3)地方可再生能源补贴或持续落地。为响应国家稳增长政策趋势,多个省市出台地方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继续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财政支持。例如,5月29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青岛市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十四五”漂浮式海上光伏项目的省财政补贴标准和规模上限,6月1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政府公布对衢江区范围内(除衢江经济开发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等。稳增长趋势下,各省市或将出台更多地方性补贴政策,助力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

  3)新能源汽车领域。《意见》表态“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终止已成定局。2021年12月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且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5月30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再次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1]。短期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仍将刺激投资消费。稳增长趋势下,2022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叠加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新能源公交购置补贴等纾困举措,将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投资消费。

  4)充换电基础设施领域。《意见》强调“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我们认为,未来充换电基础设施领域财政补贴政策将持续在各地落实。1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2月18日,工信部发文明确将继续充电设施奖补等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目前,江苏、广西、广东、重庆、海南等地方政府已积极出台2022年度补贴实施细则,各地相关政策仍将陆续发布,我们预计将持续利好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

  图表:《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键内容

资料来源:国务院网站,中金研究院

  货币金融工具箱助力“双碳”转型

  当前,“双碳”领域的货币金融工具主要有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二者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和保证煤炭煤电高效清洁利用两个方面,发挥合力助力“双碳”转型。未来,新能源项目或纳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范围,“双碳”货币金融工具箱有望进一步扩充。

  1)碳减排支持工具

  2021年11月8日,央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当前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涉及领域包括:1)清洁能源领域。涵盖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热泵、高效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14个方向。2)节能环保领域。涵盖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2个方向。3)碳减排技术领域。涵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2个方向。

  ►就实施力度而言,碳减排支持工具对碳减排企业和金融机构均提供较大优惠。碳减排支持工具在“量”上不设上限,资金规模完全由市场决定,有助于充分发挥其杠杆效应,增加市场流动性。此外,碳减排支持工具在“价”上也有优惠。一方面,央行提出金融机构提供的碳减排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LPR大致持平。根据央行最新数据,1年期LPR为3.7%,而1-4月企业的贷款利率是4.39%,意味着碳减排重点领域企业获得的贷款利率将低于其他企业,充分调动碳减排企业融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设定为1.75%,有助于金融机构降低资金成本。

  ►碳减排支持工具强调风险自担和企业信息披露。一是参考了再贷款相类似的运行机制,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同时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强调企业自担风险,防止银行盲目冲量;二是强调信息披露,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需提供碳减排数据,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信息进行核实验证,并承诺按季度对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防范企业“洗绿”、“漂绿”行为。

  2)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2021年11月17日,国常会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人民币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5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再增加1000亿元人民币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该专项再贷款专用于重点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首批设立的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将专项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供热、民用清洁采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这7个方面。后增加的1000亿元额度则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具体支持两个领域:1)煤炭安全生产和储备领域,包括现代化煤矿建设、绿色高效技术应用、智能化矿山建设、煤矿安全改造、煤炭洗选、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等项目。2)煤电企业电煤保供领域。

  与碳减排支持工具类似,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也是从“量”和“价”两个方面同时助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目前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总额度达到3000亿元,可为金融机构提供稳定资金总量支持;央行按贷款本金的100%向金融机构提供利率为1.75%的资金支持,支持贷款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让利;央行。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同样强调自主决策、风险自担。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可在向支持范围内符合标准的项目发放贷款后申请资金支持,贷款利率需与发放时最近一次公布的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致持平。

  3)新能源REITs

  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到“研究探索将新能源项目纳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范围”。我国新能源项目存量资产充足,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报周期偏长、投资收益率稳定等特点,与REITs产品特性较为契合,有利于发行REITs。

  截至6月5日,我国已上市12支公募REITs,募集规模达458.12亿元,基础设施项目类型涉及产业园、高速公路、公共设施、污水处理、仓储物流、物流园等。目前共有4支公募REITs项目在审,其中包括首单清洁能源REITs项目。目前,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着手开展新能源发电项目REITs申报工作。例如,新特能源和上海电力先后发布公告,拟以其各自运营的新能源发电项目作为基础设施资产,开展公募REITs的申报发行工作。伴随政策利好,我们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新能源REITs公募项目积极申报并发行上市。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

  本章将基于中金研究部各行业组分析和预测,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追踪“双碳”领域主题趋势,帮助投资者抓住“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同时规避相关风险。

  碳中和转型行业动态追踪

  图表:行业政策追踪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国家发改委等政府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煤炭行业

  ►国务院: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

  《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建立健全煤炭产量激励约束政策机制。依法依规加快保供煤矿手续办理,在确保安全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露天和井工煤矿项目释放产能。尽快调整核增产能政策,支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提高生产能力,加快煤矿优质产能释放,保障迎峰度夏电力电煤供应安全。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合格银行贷款。[22]

  ►9省份发文明确动力煤出矿环节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的合理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提出了哄抬煤炭价格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截止6月6日,全国范围内已经有9省份发文明确了发热量为5000大卡动力煤出矿环节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的合理区间,分别为:山西370—570元/吨;陕西320—520元/吨;蒙西260—460元/吨、蒙东200—300元/吨;河北480—680元/吨;黑龙江545—745元/吨;山东555—755元/吨;安徽545—745元/吨;辽宁590—790元/吨;贵州350-500元/吨。[23]

  钢铁行业

  ►阿根廷对中国钢制门反倾销终裁

  2022年5月31日,阿根廷生产发展部发布2022年第465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钢制门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决定基于申报离岸价(FOB)对涉案产品征收116%的反倾销税。涉案产品为重量大于等于24千克且不超过100千克的钢制门,涉及南共市海关编码7308.30.00项下的产品,但不包括IRAM 11992标准第3.14条定义的装甲门。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

  2021年6月3日,阿根廷对原产于中国的钢制门发起反倾销调查。2021年11月30日,阿根廷生产发展部发布2021年第861号公告,对该案作出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涉案产品存在倾销,该倾销对阿根廷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威胁,但暂不对涉案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继续进行反倾销调查。[24]

  ►中钢协:4月主要用钢行业运行总体呈现下行趋势

  1-4月,受国内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主要用钢行业运行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分行业来看,建筑业表现低迷,其中房地产行业主要指标降幅加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回落;制造业总体下行,其中机械行业增加值和汽车产销量由增转降,家电、船舶和集装箱产量及出口继续下降。[25]

  水泥行业

  ►唐山市: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通知明确了发展方向,包括要以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产业为引领,加大高标号水泥、高品质和专用水泥、高性能高透水性混凝土等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以玉田、丰润、遵化、迁西、曹妃甸、滦州、丰南等为重点区域,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和先进技术,扩大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产业链,培育卓越制造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重点集群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6]

  碳中和成长行业

  “双碳”指数表现回顾

  双碳指数持续回暖,行业规模增长与需求扩张逐渐兑现。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疫情短期影响逐渐消退,低碳行业指数及相关行业均持续反弹,光伏、新能源等产业链维持景气。近两周(5月25日至6月7日),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上涨11.4%,涨幅高于沪深300指数(5.6%)和恒生指数(7.1%)。2022年初至今,低碳行业指数下跌11.4%,跑赢沪深300指数4ppt,但跑输恒生指数3.4ppt。

  碳中和相关产业在连续回调后持续反弹,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板块领涨。分行业来看,近两周碳中和相关成长行业指数整体上涨。动力电池、储能、锂电池涨幅居前,分别达到14.6%、12.8%和11.3%。

  图表:碳中和概念指数近两周走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6月7日

  图表:碳中和相关产业指数过去2周涨跌幅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6月7日

  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截至6月6日,光伏经理人全行业指数较两周前上涨1%,上中游制造业和下游电站分别上涨1.1%和0.3%。价格方面,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较两周前上涨0.6%,其中组件、电池片和多晶硅价格指数分别上涨0.2%、0.3%、和1.9%,硅片价格持平。

  政策加码,国内光伏需求超市场预期,高景气有望维持。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光伏发电在建项目121GW,同比增长126.7%。国家能源局预计我国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08GW,同比+95.9%,超市场预期。月度数据来看,2022年4月国内光伏装机3.63GW,同比+107%,环比+54%,1-4月国内光伏累计新增装机16.88GW,同比+138%,国家能源局预计我国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08GW,同比+95.9%,均超市场预期。根据中金电新组统计,1-5月国内光伏组件招标量已达到75GW,同比+197%。我们认为政策持续加码,光伏作为新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景气度有望持续超预期,而当前扰动供给预期的疫情、原材料问题也有望在近期迎来拐点。

  海外需求强劲,中国组件出口量价呈现高韧性。1)欧盟发布REPowerEU行动计划,目标2025/30年光伏累计装机需达320/600GW,对应2022-25/2026-30年化新增装机分别40GW/56GW,根据中金电新组,欧洲有望成为全球光伏需求最大亮点之一。根据Solarzoom,2022年4月中国组件出口12.0GW,同比增长59%,环比减少13%,同期组件出口均价0.271美元/W,同比增12.4%,环比增0.4%,尽管受疫情影响,组件出口量价仍呈现高韧性。2)白宫官网公布美国总统拜登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东南亚4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免征关税两年,并援引《国防生产法案》(DPA)来刺激国内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27]。中金电新组预计此次关税豁免有望带动对美组件供给能力增加,今明年美国需求预期有望改善。从规模上看,根据美国光伏行业协会,截至2021年底美国地面光伏项目储备量已累积至80.2GW,我们认为相关开发商或将在未来24个月加速囤货东南亚组件,叠加美国分布式需求持续旺盛,我们看好2022-23年美国组件需求冲高。[28]

  新能源产业链

  疫情影响渐退,新能源汽车景气修复。考虑到此前疫情对行业产销带来影响,但随着疫情减退及复工复产有序进行,我们认为5月基本面低位后,6月行业性的产销环比或大幅增长,7-8月对3Q业绩形成确认,后续市场对下半年需求判断有望更加清晰。从近期造车新势力5月的销售数据看,蔚来/小鹏/理想5月交付量环比增长38.4%、12.5%和175.9%,反映供应链压力有所缓解后供需均在复苏。

  行业动态方面,1)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于2022年5-12月组织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26家车企参加本轮下乡(参与企业及车型以自主品牌为主),将在山西、吉林、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海南、四川、甘肃等地的三四线城市、县区开展推广。[29]2009-2010年第一轮汽车下乡与购置税减征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开。2020年以来的两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仅在部分区域、针对部分车型展开,政策指向性更强。2019年-2021年,4线以下城市新能源渗透率从1%提升至7%,但与一线城市差距拉大,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有望加速低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普及,对新能源板块无需过度担忧,但同时需推进乡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体系完善。2)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30],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我们预计将刺激2H22汽车消费加速恢复,利好整体汽车板块。

  图表:主要新能源品牌月度销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行业动态前瞻

资料来源:中国博览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企业“双碳”行动

  图表:国企央企“双碳”行动追踪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可持续金融及ESG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产品,以及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对推动经济活动外部性“内部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债券

  中国绿色债券存量1.62万亿元人民币。据万得资讯数据,截至2022年6月7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31]存量1471只,存量规模为1.62万亿元人民币。从发行节奏来看,5月新发行36只绿色债券新发,规模共计720.6亿元人民币,虽然发行只数低于4月(65只),但发行规模更高(644.9亿人民币)。6月初至今发行10只绿色债券,规模为121.8亿人民币。

  碳中和债券存量突破1.6万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9.5%。截至2022年6月7日,境内碳中和债存量125支,存量规模1537亿元人民币(较4月底1387亿元人民币增长10%),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9.5%。5月新发7支,发行规模150.5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为电力、多元金融及新能源发电等行业。

  图表: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节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6月7日

  碳市场动态

  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持续低迷,碳价无波动;深圳碳价涨115%。截至2022年6月6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59元每吨,较两周前(2022年5月24日)收盘价59.2元每吨基本持平。全国碳市场共成交125万吨,成交金额共计6891万人民币。地方碳市场方面,上海碳价维持在63元每吨高位。深圳碳价呈现上涨趋势,6月6日收盘26.7元每吨。较5月24日12.5元每吨上涨115%。

  欧盟碳价冲高回落;欧盟碳市场改革或在近期投票。近两周欧盟碳价前涨后跌,6月6日收盘价为81.1欧元每吨,较两周前(5月24日)上涨4.2%。具体来看,5月24日至6月5日期间,欧盟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受碳市场空头回补以及欧盟配额拍卖暂停所推升。此外,欧洲议会将在近期对欧盟ETS改革进行针对限制投资者准入并实施更严格的价格控制措施的相关投票。欧盟委员会提议对欧盟ETS进行改革,以使市场与欧盟整体零碳目标保持一致,即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的基准至少减少55%。ETS预计将从2026年到2030年底逐步取消免费碳排放配额,并从2025年起实施奖惩制度,奖励减少排放的公司,惩罚未能减少排放的公司。CBAM将涵盖钢铁等多个部门,旨在避免碳泄漏,并鼓励各国制定碳定价政策。欧洲议会计划将于6月进行全面投票。

  图表:中国和欧盟碳市场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6月7日

  图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7省市试点市场成交均价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6月7日

  ESG事件追踪

  国内:《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发布

  ►中国人民银行:《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包含减缓气候变化经济活动清单

  6月3日,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发布由中国人民银行与欧盟委员会相关部门共同牵头完成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与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期间发布的初版相比,《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采纳了许多2021年11月4日至2022年1月14日期间公开征集到的市场反馈意见,完善了现有目录,并增补了17项由中欧专家评估确认的经济活动。至此,《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一共包含了中欧分类目录共同认可的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大贡献的经济活动。新增内容包括了对建筑业和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活动。[32]

  ►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

  6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旨在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更好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引》共七章36条,从组织管理、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投融资流程管理、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强化绿色金融政策的指导性、拓宽绿色金融政策的覆盖面以及提升绿色金融政策的有效性。涉及的机构包括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我们认为改指引有利于建立具有规范性的绿色金融指引,有利于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绿色金融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完善内控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推动各项绿色金融政策落地见效。[33]

  ►香港证监会:评估要求港股公司按ISSB气候披露准则披露

  5月28日,香港证监会CEO欧达礼透露,香港证监会目前正评估是否让在香港上市公司执行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正在制定中的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优先执行气候相关部分。[34]在此之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在3月1日称,证监会和港交所准备与包括香港会计师公会和审计及会计行业在内的业界、上市公司、包括国际证监会组织在内的国际准则制定组织及主要持份者积极沟通,就可如何在香港应用ISSB的建议披露规定进行评估及收集意见。[35]

  ►国资委将推动央企在2023年前实现ESG专项报告“全覆盖”

  2022年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对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作出部署,要求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具体来看,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统筹推动上市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工作机制,提升ESG绩效,在资本市场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立足国有企业实际,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为中国ESG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业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36]

  ►《上海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2022年5月26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上海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规定》草案共39条,涵盖绿色项目库和补充性绿色金融地方标准、创新监管互动机制、绿色金融评价、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和绿色债券项目储备等内容。制定浦东新区绿色金融法规,旨在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破解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瓶颈问题,提升浦东新区绿色金融服务水平,促进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的融合发展,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37]

  ►平安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平台“低碳家园”

  2022年5月24日,平安保险子公司平安银行宣布推出“低碳家园”。这是一个个人碳账户平台,旨在帮助消费者跟踪和减少个人消费的碳影响。“低碳家园”解决方案由平安银行、中国银联和上海环境与能源交易所共同开发。“低碳家园”收集有关环保意识或“绿色”行为的数据,并为用户提供使用公共交通、共享自行车、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动汽车充电和使用数字支付方式等活动的减排量计算。[38]

  国际: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征求意见稿

  ►IFRS与IASB、ISSB联合推广综合报告框架

  2022年5月25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委员会(ISSB)的主席宣布了将综合报告框架纳入其标准制定项目和要求的计划,作为合并价值报告基金会的一部分。根据计划,IFRS将积极鼓励编制者采用综合报告框架,推动可持续相关披露和财务报告之间的联系,并将倡导使用综合性思考原则,旨在将可持续商业实践嵌入组织中。[39]

  ►日本或将采取措施打击“漂绿”产品

  2022年6月7日,据彭博社报道,日本金融监管机构正在研究遏制“漂绿”的新举措,以确保标有ESG的金融产品具有可持续性。[40]

  ►德意志银行将对供应商施行强制ESG评级

  2022年5月26日,根据德意志银行公布的一项新政策,该银行的所有主要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将被要求进行ESG评估。从明年开始,只有达到最低可持续发展分数的供应商才能获批新合同。德意志银行表示,其目的是利用购买力来推动更大的供应链ESG问责制和透明度,确保供应商满足较高的ESG要求。[41]

  ►英格兰银行宣布两年一度的BES气候压力测试结果

  2022年5月24日,英格兰银行(BoE)宣布了两年一度的探索性情景(BES)演习的结果,其压力测试旨在评估英国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演习表明,英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可能有能力内化气候变化转型和物理影响的成本,但可能会面临重大的金融阻力,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充分或延迟的情况下。[42]

  ►软件生产商Integrum ESG发布SFDR合规工具

  2022年5月27日,软件生产商Integrum推出了一款名为“SFDR合规”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投资经理评估和报告投资组合,以符合即将到来的欧盟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SFDR)的要求。用户能够分析投资组合中每家公司的SFDR属性,并对每家公司的PAI评估和所提供的原始数据保持透明度。[43]

  ►微软、Alphabet和BCG宣布大型碳移除承诺

  2022年5月25日,科技巨头微软和Alphabet以及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宣布了一系列碳清除承诺,微软和Alphabet集体承诺投资4亿美元用于碳移除项目,而BCG的目标是到2030年移除10万吨碳。[44]

  双碳报告观点

  世界银行:《2022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5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2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通过对过去一年的碳定价和各国就碳定价采取的相关举措进行观察,涵盖了跨境碳定价方法、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塑造碳市场的新技术和治理框架等关键议题。[45]报告指出:

  ►碳定价将有助于经济转型和恢复。在当前通胀率上升和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采纳碳定价在政策层面仍然具有挑战性。各方尤为重视碳定价的公平、效率,以及与气候、社会政策的协调一致。

  ►采纳碳定价的国家在增加,但碳定价在全球的覆盖率仍然较低。目前全球有68种直接碳定价工具在运行,包括36种碳税和32种碳排放交易系统(ETS),目前还有三项碳定价工具拟正式实施。现行的碳定价机制覆盖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国际海事组织正在考虑是否对国际航运产生的碳排放进行定价。如果该方案最终实施,将是应对全球碳排放的重要一步。

  ►碳价达到历史新高。欧盟、加利福尼亚、新西兰和韩国的碳价达到历史新高。部分碳税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上涨可能是政策改革、预期投资收益、国际能源商品市场的宏观经济趋势等因素造成的。但是,要实现巴黎协定项下的控温目标,碳价还需进一步上涨,目前,直接碳定价机制的覆盖规模仅达到2030年需覆盖规模的4%。

  ►碳定价收入明显增长。全球碳定价收入在去年上涨了60%,达到约840亿美元。由于碳价上涨,以及免费碳排放权缩减,碳排放交易收入首次超过了碳税收入。

  ►跨境碳定价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欧盟在碳边境调节机制最终实施的道路上取得新进展。加拿大、英国也在考虑实施类似的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在倡导国际碳定价下限。部分国家正在向国际气候俱乐部(International Climate Club)发展。例如,美国和欧盟拟就钢铁和铝的贸易达成新安排。

  ►碳信用机制正在迅速增长。独立的碳信用机制正在逐渐主导碳市场。通过企业承诺,自愿碳交易市场的市场价值首次超过了10亿美元每年。尽管《巴黎协定》第6条规定的国际碳市场新规则可能促进未来增长,但碳信用的合规需求仍然有限。

  ►多样化的市场偏好使得市场增长不平衡。基于自然的信贷需求尤其旺盛,林业和土地使用交易在2020至2021期间翻了一番多。对碳清除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这些信贷的价格上涨。自愿碳交易市场仍然呈现出较强的多样性,购买者在产业、地理、共同利益上存在明显不同的偏好。

  ►新的金融服务、科技和治理框架正在塑造碳市场。金融工具在碳市场中逐渐变得更加活跃,区块链促进了非中心化的金融创新,体现了新科技的潜力,但也引发了透明度的担忧。多样化的治理框架正在涌现,这些框架致力于解决碳信用市场的整合度,以及各大公司如何使用碳信用的问题。

  国际能源署(IEA)、清华大学:《加强中国碳市场助力实现碳中和:聚焦电力部门》

  5月25日,国际能源署(IEA)和清华大学能源、环境和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加强中国碳市场助力实现碳中和:聚焦电力部门》。报告探索了中国全国碳市场与可再生能源政策,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在电力行业的相互作用与政策效果。报告研究如何加强这一政策组合的协同作用,并探索通过增强碳市场作用来推动电力部门的碳排放轨迹更符合中国碳中和目标需要的可能途径。[46]报告主要观点为:

  ►中国碳市场采取基于排放强度的设计、免费分配配额,即根据被覆盖企业所拥有的燃煤和燃气机组的实际产出量(如供电量)和预先规定的碳排放强度基准值(如单位供电碳排放基准),向覆盖企业免费分配配额;当前发电行业基准仅针对燃煤和燃气机组设立。目前中国全国碳市场对燃煤、燃气机组设有四个基准类别,根据燃料、发电技术和机组规模做出区分。

  ►在当前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碳市场政策作用下,电力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可在2030年前达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碳市场情景中到2035年相对于2020年的减排量几乎为仅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情景中减排量的三倍。基于强度的碳市场支持现有煤电机组的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基于强度、免费分配配额的碳市场设计目前仅有化石燃料发电机组直接参与。

  ►加强碳市场的设计可推动发电行业更快脱碳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比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碳市场情景中更深度的减排将使发电行业向更符合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方向转型。多种加强碳市场的设计方案可使二氧化碳减排量较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碳市场情景中翻倍,支持发电行业实现更符合碳中和需要的排放轨迹。

  ►严格的碳市场强度基准主要推动能效提升和CCUS技术,配额拍卖和总量控制将鼓励燃料替代。在不同的设计下,碳市场通过不同的机制推动减排。配额拍卖的引入和严格的排放总量控制将显著提高碳市场对燃料替代的激励作用。各碳市场加强方案将推动电力结构向不同方向转型,但都将加速未配备CCUS的煤电逐步减少。

  ►基于总量控制的碳市场设计可在不增加系统成本的情况下推动二氧化碳减排量翻倍。三种碳市场加强情景可推动电力部门实现相同的排放轨迹,但三者成本不同。基于总量控制的碳市场设计通过优先采用成本最低的减排机会,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替代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碳市场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在实施和演变过程中需要政策协调,以提高政策有效性。政策设计需要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碳市场在同时运行时产生的交互作用。本报告的结果表明,基于总量的碳市场设计和部分配额拍卖的引入,可以有效激励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增长。

  ►报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从预期的政策优先目标出发,权衡不同的碳市场设计方案,考量各方案对于减排成本、碳价和发电结构等的影响;2)提前沟通中国碳市场未来的政策设计走向,包括中期基准或总量上限轨迹等;3)建立旨在完善针对碳市场与其它政策衔接、涉及各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协调机制;4)考虑在“十四五”时期将配额拍卖逐步引入碳市场;5)考虑在“十五五”时期过渡到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并设置严格的排放总量上限;6)加快推进碳市场覆盖其它高耗能行业,考虑允许金融机构等非履约主体参与碳市场交易。

  IEA:《全球能源进展报告2022》

  6月1日,IEA发布《全球能源进展报告2022》,评估了全球在寻求到2030年具有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现代能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该报告综合考虑COVID-19大流行以及建模结果,以确定当前的政策力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SDG 7)的具体目标,并确定可能需要采取的其他行动。报告还测算了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投资。[47]报告指出:

  ►2010-2020年,全球用电人数增加了13亿,世界用电人口比例从83%上升到91%,无法获得电力供应的人数从12亿人下降到7.33亿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电力供应不足,占2020年无法获取电力供应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5.68亿人)。由于覆盖偏远贫困未服务人群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以及Covid-19大流行的空前影响,近年来电气化进展的步伐已经放缓。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30年全世界电气化比例仅达92%。

  ►2020年,全球获得清洁烹饪燃料和技术的人口比例上升至69%,比去年增加3个百分点。但人口持续增长使得无法清洁烹饪的总人数在几十年间难以下降,2000年至2010年间接近30亿人,2020年降至约24亿,这主要是由于亚洲大国在获得相应服务方面的进步。为实现到2030年普及清洁烹饪的具体目标,需要多部门协调努力。国际社会必须从设计和实施清洁家庭能源政策的国家吸收经验和教训。

  ►为保证全球普遍获得兼具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需要在电力、热能和运输等领域加速部署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张份额在2021年增长了创纪录的水平。未来,当前新增产能之后的国家更有必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商品、能源和航运价格上涨,以及限制性贸易措施,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生产和运输成本,为未来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增加了不确定性。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最终能源消费总量比例需达30%以上才能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能源排放。

  2010年到2019年间,全球能源强度的年均改善幅度约为1.9%,远低于SDG 7.3设定的目标值。2020年受Covid-19危机影响,能效改善大幅下降;2021年预计恢复至1.9%水平。要满足SDG 7.3目标,需要大幅扩大能源效率政策和投资,平均年改善率必须达到3.2%。

  ►2019年,国际公共资金流量降至109亿美元,比前一年下降了近24%;2020年,COVID-19大流行可能会致使该指标进一步下降。总体而言,现有融资仍然低于实现SDG 7所需水平,这在欠发达国家尤为突出。除大洋洲增加72%以外,绝大部分地区国际资金流动水平都有所下降,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下降66.2%、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下降29.8%、中亚和南亚地区下降了24.5%。私营部门为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投资提供资金,但公共资金仍然是吸引私人资本的关键。

  通过国家和国际合作以及坚实的统计能力,跟踪SDG 7目标的全球进展数据质量一直在提高。然而,在COVID-19打乱实现SDG 7目标的进度后,需要在高质量统计方面进行更多投资,以了解进度完成现状以及如何回到正轨。

  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

  ►香港中文大学:低温下高性能水性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5月27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一种多电子杂多酸电解液,可以在低温下实现高性能水性氧化还原液流电池(ARFBs)。由于ARFBs所含氧化还原活性材料的溶解度有限以及其他问题,因此迄今为止无法在低温下使用。研究人员引入的多电子杂多酸电解液具有独特的设计,具有极高的电子溶解度,高导电性,低凝固点和高氧化还原动力学,这些特性使得ARFBs在低温下表现良好。[48]

  ►东京都立大学:全球最快低浓度CO2捕集系统

  5月30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东京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碳捕获系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性能直接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研究人员发现,在“液固相分离”系统中异佛尔酮二胺(IPDA)能够以99%的效率去除大气中所含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该化合物可重复使用,加热最少,在溶液中的固体只需要加热到60摄氏度即可完全释放捕获的二氧化碳,从而回收原始液体。这是目前世界上处理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400ppm)的最快二氧化碳捕获系统,二氧化碳去除速度至少是过去最先进的直接空气捕获(DAC)实验室系统的两倍。[49]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开发Lift储能技术存储高层建筑电能

  5月30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储能概念,可以将高层建筑变成电池,以改善城市环境中的电能质量。这种基于重力的新型存储解决方案使用高层建筑中的电梯和空公寓来存储能量,研究人员称之为Lift储能技术(LEST)。LEST兼具环保和灵活性,可以提供负担得起的分散式辅助服务,这反过来又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中的电力质量,将极大地有利于城市能源网。[50]

  ►北京大学:超轻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5月31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3μm厚聚合物的钙钛矿薄膜超轻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基于Parylene-C材料,一种耐高温的氯化聚对二甲苯聚合物,这种材料对水分的透湿性低,具有显著的电气和物理性能。该电池在经平坦化转印处理的Parylene-C衬底之上,采用锆、钛、镓掺杂的氧化铟作为透明电极,实现了具有20.2%高效率的超轻超薄柔性钙钛矿器件,转换效率与传统厚度的钙钛矿电池相当。[51]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电解质添加剂实现锂电池性能突破

  6月1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电解质添加剂可以使富镍层状阴极实现稳定的高压循环。电解质中加入少量添加剂后,随着添加剂的分解,它会产生磷酸锂(Li3PO4)和氟化锂(LiF),在循环过程中在电池阴极上形成的固体薄层,从而形成具有高度保护性的阴极-电解质界面。这一发现为解决富镍正极材料(尤其是在高电压条件下)出现的降解问题提供了补救措施。[52]

  ►印度科学研究所:制造快充固态电池的新策略

  6月2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印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早期在固态电池其中一个电极中出现微观空隙,是下一代固态电池产生称为“树突”的细丝,并导致电池短路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员认为,在电解质表面薄涂金属可以显著延迟细丝的形成,延长电池寿命并使其能够更快地充电。[53]

  ►德国研究中心亥姆霍兹协会:燃料电池水分布的实时三维可视化

  6月3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德国研究中心亥姆霍兹协会和伦敦大学学院团队通过评估2019年关闭的柏林实验反应堆的中子数据,首次实时地将燃料电池中的水分布三维可视化。该分析为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燃料电池开辟了新的可能性。[54]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新型纺织过滤器实现高效碳捕集前景

  6月3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型纺织品过滤器,实现了高效过滤空气和气体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这种过滤器的设计核心是天然存在的碳酸酐酶,它可以加速二氧化碳和水将变成碳酸氢盐的反应。制造过滤器的方法是,将织物浸入含有壳聚糖的溶液中,再将碳酸酐酶附着在双层棉织物上,通过壳聚糖物理捕获碳酸酐酶使其粘附于织物。测试中,当研究人员以每分钟4升的速度推动空气通过过滤器时,可以通过单层过滤器抽出52.3%的二氧化碳,通过双层过滤器抽出81.7%的二氧化碳。[55]

  天气与气候

  气温与降水

  图表:近10天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实况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56],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10天全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气候灾害预测

  图表:6月4日-6月13日全国高温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57],中金研究院说明:图中数据为平均最高气温预测

  图表:6月4日-6月13日全国暴雨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金研究院说明:图中数据为累计降水量预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