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宋代定窑酱釉盏托

宋代定窑酱釉盏托
2020年05月02日 10:44 新浪网 作者 漠宏庵

  宋代定窑酱釉盏托,高7厘米,托口径6厘米,足径5.4厘米,托盘最大径13厘米。

  

宋代定窑酱釉盏托

  盏托,顾名思义置放茶盏的用具,也称托盘。盏托多为圆形,造型分三段构成;一,中间顶端为承载茶盏的杯状圆形,称托口。二,托口下为托盘。三,盘下有一节高足。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盏托始于晋,南朝渐渐增多,在当时是比较时尚的茶具之一。

  

宋代定窑酱釉盏托

  唐宋时期盏托随着饮茶斗茶之风的盛行而风靡全国。

  

宋代定窑酱釉盏托

  盏托造型在唐代一般托口较矮,个别托口沿做荷花状,精美绝伦。到了宋代盏托与盏的使用基本配套定型,托口造型较以前有所增高,呈小杯形状。

  

宋代定窑酱釉盏托

  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中称;“托始于唐,前世无有也。崔宁女饮茶,病盏热熨指,取碟子融蜡象盏足大小而环结其中…名之日托,遂行于世。”这是有关盏托的最早记载。虽在盏托出现时代上有误,但对蓝托的用途和名称作了明确交代。

  

宋代定窑酱釉盏托

  宋代定窑是中国宋代陶瓷中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曾为皇宫烧造生活用瓷。定窑生产的白瓷成为天下白瓷制作工艺的圭臬,其实定窑也烧制少量黑釉、酱釉、绿釉瓷器,世人称之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此件宋代定窑酱釉盏托,胎釉结合紧密,釉表光亮如新,莹润如肤,托身釉表因釉层厚薄关系而稍显色差,酱中透紫,积釉转折处透显蛤蜊光斑并泛黑,有缩釉和棕眼,特别是在这种七彩光中凝聚有一个个极细微银色小圈圈,相映成趣,熠熠生辉。

  定窑无论白瓷还是其它颜色釉,其胎质一律为白胎,胎质白净细糯。定窑瓷器胎壁一般极薄,有流釉现象,世人谓之“泪痕”。定窑壁薄釉润,韧性十足,给人以秀雅挺拔之势,如果没有坚硬的胎质与火候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的。

  在传承至今的宋代定窑瓷器中大多都是残损器,历经千年岁月能够全身而退的可谓凤毛麟角。此件宋代定窑盏托光可鉴人,保存完成,是极为难得的古代陶瓷艺术珍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