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昱见|马尔萨斯与爱尔兰饥荒,史上真实的灭霸事件

昱见|马尔萨斯与爱尔兰饥荒,史上真实的灭霸事件
2019年02月19日 16:02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很多人都看过“复联3”,对于灭霸也有着深刻印象,简单概括这个电影的情节就是:大反派灭霸认为万物一直在生长,但是宇宙的资源有限,所以要消灭一半生物来达到宇宙的平衡。——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疯狂,但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历史上还真有人实实在在的执行过类似的行动,而且执行者并非希特勒这样的狂人,而是一群号称掌握了某种“科学理论”的人。

  昱见|马尔萨斯与爱尔兰饥荒,史上真实的灭霸事件

  这件事情要从一个英国“单身狗”说起,此人名叫马尔萨斯,相貌据说还挺英俊,家境也不错,还是英国第一位经济学教授,可惜他有个缺憾是兔唇。那时兔唇矫正技术还不发达,所以原本英俊的马尔萨斯到了1798年已经三十多岁时还没结婚。这一天,小马哥,啊不,老马哥在床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想不通自己这么优秀,为什么单身三十年呢?一个想法电光火石般的照亮了马尔萨斯的大脑——不就是人太多了吗。于是他愣是在当年奋笔疾书的写出了一本《人口论》。

  昱见|马尔萨斯与爱尔兰饥荒,史上真实的灭霸事件

  简单的说,老马哥在《人口论》中的观点是这样的:食物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缓步上去的,但是人口的增长呈现指数型疯狂增长,当人口数量超过了食物增长速度,就会出现大规模人口死亡,最初诱因可能是饥饿、犯罪、疾病等等,最终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所需的食物资源不够分配。所以老马哥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自然规律,是无论什么办法都补救不了的。人类如果明智的话,就只能顺天而行,任由这些人死掉,让自然重新达到平衡。这个观点是不是跟灭霸有一拼?

  更过分,马尔萨斯认为在平衡被打破的时候,穷人是最该大规模死亡的,他认为:穷人所消耗的食物资源不比富人少,但是却创造了最少的资源,属于社会上的负担人口——这个想法可谓没有一点人性,但在当时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英国,却收获了不少上流阶层的拥趸,其中就包括英国当时的执政大臣以及女王维多利亚。

  偏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老天爷给了这些认为掌握真理的人一个实践理论的机会,这就是“爱尔兰土豆大饥荒”。

  爱尔兰历史上曾是个独立的国家,但在中世纪之后辈英国一点点吞并。成为“联合王国”的一部分,在“爱尔兰土豆大饥荒”发生以前,爱尔兰人对独立的诉求并不比联合王国的其他部分更加猛烈,但这场饥荒让爱尔兰人彻底见识到了英国人的冷血。

  昱见|马尔萨斯与爱尔兰饥荒,史上真实的灭霸事件

  那个时候欧洲小麦产量较低,在哥伦布把土豆带到了欧洲,土豆的产量相比小麦高出好几倍。爱尔兰在十七世纪中叶就在全岛普及了马铃薯。在爱尔兰,每亩土地可以产出六吨左右的马铃薯,而燕麦等谷物则不到一吨。马铃薯比起其他农作物更易生长,收成明显也高多了,即使其他农作物歉收,马铃薯仍有收成。这对于长期受英格兰压迫的爱尔兰农民来说无疑是福音。同样由于马铃薯高产的收成,使得爱尔兰人口爆炸性增长——1760年爱尔兰人口150万,而在1841年已经攀升至810万。同时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爱尔兰岛成为英国人的“牧场岛”,为满足英国国内的牛肉需求,大片土地划为牧场被英国地主控制,爱尔兰人只有小片土地谋生,当然,在这一小片既要养活人又要养活畜的土地上,高产的马铃薯是不二选择。

  截止在1845年,也就是大饥荒开始这一年,爱尔兰岛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两百万英亩,马铃薯成为绝大多数爱尔兰人的口粮与家畜饲料,100万农业工人,350万小农耕作者都依靠着它。

  这一年夏天的爱尔兰淫雨霏霏,一种真菌开始悄悄地在马铃薯身上作用,这种真菌使得马铃薯霉变、腐烂、枯萎,幼苗还没有收获便已经腐烂、发黑。几周内,这种“马铃薯枯萎病”自东到西席卷了爱尔兰岛。爱尔兰马铃薯产量急剧降低,在之后几年内产量都没有超过往年的30%。

  饥饿开始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消灭爱尔兰人,300万到400万人开始吃不上饭,“翡翠之岛”瞬间饿殍遍野,如同人间炼狱。甚至在当时的爱尔兰村庄里很少有十人以上参加的葬礼了。这一大饥荒持续到1852年,爱尔兰岛800万人口锐减四分之一,100多万人丧命,迫使近200万人背井离乡。

  昱见|马尔萨斯与爱尔兰饥荒,史上真实的灭霸事件

  在爱尔兰大饥荒中,英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很多英国内阁大臣都是马尔萨斯的信徒,面对饥荒,他们认为这就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机会,不应该过多地人为干涉,更不应该进行救助,就该让他们“顺势”死去。其实,早在1845年,英国政府就收到了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枯萎的消息却没有作为,同样,饥荒时期美洲向英国出口粮食常以爱尔兰岛为中转站,爱尔兰的饥民却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好处。后来,连与英国交好的一些国家面对惨状都看不下去,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默西德在读到爱尔兰饥荒的报道后,恻隐之心大动,宣布他将向爱尔兰饥民捐资1万英镑。但没想到却遭到了英国女王的阻拦,维多利亚女王要求苏丹捐资1000英镑即可,因为女王本人不过捐资2000英镑。于是苏丹在捐资1000英镑之后,又“悄悄”将三船粮食运到爱尔兰,援助饥民。此外,1847年,美国印第安乔克托部族也筹集了710美元善款捐助给爱尔兰饥民。许许多多这种援助,让英国本国对爱尔兰人的冷血变得更加明显。

  爱尔兰大饥荒让爱尔兰岛上的居民数量减半,从800万人锐减到400万。也永久的改变了一些世界格局。比如,今天在美国,约有1700万人是爱尔兰后裔,爱尔兰裔美国人在美国政坛上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而这批人的祖先,其实就是这次大饥荒后逃难过去的。而爱尔兰人在遭遇了英国的这次虐待后,民族意识觉醒,饥民们化身游击队员,最终迫使英国承认了爱尔兰的独立。而直到今天,英爱关系仍说不上友好,个中缘由,其实就是英国这次“理论实践”惹的祸。

  昱见|马尔萨斯与爱尔兰饥荒,史上真实的灭霸事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昱

  (壹点号 昱见)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