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ristine Wagner 克里斯蒂娜·瓦格纳
1959 出生于慕尼黑
1980–1983 和陶艺师佐佐木在日本做陶瓷学徒
1985 女记者转为陶艺家
1985–1989 在林茨艺术大学与普拉沙克教授学习陶瓷
1990年以来 在慕尼黑的工作室创作
从圆柱体、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形状开始,克里斯蒂娜·瓦格纳建造并丰富了她的花瓶和容器的外观形式。线条、网格状结构和印记为表面增添了节奏,并与建筑感的简朴形成了令人赞叹的对比。粘土的自然美和质感是设计的出发点和手段。陶艺家使用氧化铁和薄如纸或多层的泥浆涂层来实现颜色的细微差别和表面深度的独特效果。
“我的灵感来自于体积、比例和表面的变化,以及烧制过程中形式和材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克里斯蒂娜·瓦格纳解释道。

▲陶艺家 Christine Wagner






▲陶艺家 Christine Wagner作品



▲Christine Wagner的创作及作品
A:我和我的日本师父佐佐木先生在一起的时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学徒生涯的开始,我每天都要拉坯做杯子,这些杯子在晚上会被再次破坏,直到它们的形状好到可以被认可。然而,我认为我真正的老师是日本文化。
Q:日本文化是如何影响你的?
A:我师父的许多客户来自京都,通常是学生和他们的茶师或佛教僧侣。他们买了茶碗和其他器皿。我能够学习和体验器物是如何被观察、检查和认为美丽与否的。我沉浸在一个从另一种文化角度看问题的学校里。这给了我深刻的见解,后来也帮助我发展了自己对陶瓷的看法。
Q:这段经历对你后来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A:我想做一种容器,一方面传递永恒的东西,同时在欧洲文化中可以使用。我不想模仿典型的日本陶瓷,在欧洲,日本陶瓷被认为是外来的。我对开发可在此时此地使用的器皿颇感兴趣,这将丰富购买我陶瓷的人们的生活。
Q:你认为这种转移是一种创新吗?
A:在某种程度上,对我来说,创新在于开发我自己的设计语言。特别是建造的容器,多年来我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原型。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我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创造性反应。

▲立方体容器
立方体容器是泥板成型建造,用还原烧制完成。多层效果是通过使用与透明釉薄层相关的白色高岭土浆料获得的。通过平衡身体的比例和垂直线的节奏模式,克里斯蒂娜创造了一个优雅的炻器。
宽度25.5厘米
身高43.7厘米
深度25.5厘米

▲台阶花瓶
这件炻器器皿是正在进行的现代造型和简朴风格结合的一部分。通过有节奏的邮票图案和手绘网格,使用白色高岭土和透明釉料,克里斯蒂娜创造了一个与花瓶直切边缘相匹配的纹理表面。
宽度17.8厘米
身高41厘米
深度8.6厘米

这些花瓶是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圆柱形容器的一部分,由红色炻器制成。在创作的最后阶段,克里斯蒂娜在内部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色高岭土,与外表面的深棕色形成对比,这是用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实现的。
直径11.3厘米
身高17.5厘米

▲网格图案长方体花瓶
这个炻器器皿是一系列由矩形花瓶组成的系列的一部分,这些花瓶有直的切口、不平坦的边缘和网格图案表面。并且通过应用几层白高岭土和刮掉上面的一层,在凹槽中留下白色痕迹。
直径11.3厘米
身高17.5厘米

▲两个开口的花瓶
克里斯蒂娜从建筑中的野蛮主义运动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这些长方形花瓶。表面没有经过处理,只涂了一层薄薄的白色薄釉来强调结构,然后用细绳子编织出纹理。
宽度24厘米
身高37厘米
深度9厘米
不同时期的作品
▼



















(图文来自最陶瓷)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