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窝蜂”式进城真的好吗?新政下,农民进城还得“筛选”一番

“一窝蜂”式进城真的好吗?新政下,农民进城还得“筛选”一番
2021年04月15日 20:40 新浪网 作者 图腾爱尚猪

  虽然现在农民的收入比市民要低不少,但是农村惬意的生活环境和低消费,反而让农民的生活压力比市民要小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民不愿意进城的原因。

  而且,“一窝蜂”式的进城,给很多农民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农民而言,进城住“鸽子楼”,远没有在农村大院住的舒服,同时也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在农村“落叶归根”。

  

  城镇化出现的初衷,除了能够在整体上优化空间利用,给农村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同时也是为了缩短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福利差距。但是,城镇化可不仅仅只是农民居所的转移,如何就此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才是关键。而近期发布的城镇化新政,就对这一问题,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一窝蜂”式进城真的好吗?

  首先,“一窝蜂”式进城,很容易让农民“一举两失”。

  我们都知道,农民进城后的支出,会随着物业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的提升,而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虽然有足够知识和技能的农民,更容易在城市立足,但更多的农民无力支付城市巨大的开销,生活质量反而会下降。再加上,在现有政策下,户口迁出农民不允许翻盖农房,农村资产面临挑战,进而很容易让农民“一举两失”。

  与此同时,“一窝蜂”式进城,很容易让城市出现发展后退的情况。

  能够实现居住人口高度集中、节约建设用地,是城市的优势。但是,由于人口集中而带来的交通拥挤、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也是“大城市病”的表现。而这时,如果让农民“一窝蜂”式进城,城市的公共资源很可能因来不及“反应”,而造成分配不均,甚至是疯抢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城市运转不良,甚至很容易出现发展后退的情况。

  综上所述,考虑到很容易让农民“一举两失”以及让城市出现发展后退的情况,“一窝蜂”式进城,在我国城镇化中,明显行不通。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国家就已经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因此,我们不能只盯着农村的那点土地,更应该着重考虑进城农民的生活质量该如何提升,如何保障农民很自然地实现“市民化”。

  

  新政下,农民进城还得“筛选”一番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

  在上述《重点任务》中,国家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融入城市。对应的措施主要包括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合理降低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结合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开展针对性创业技能培训等。

  由此可见,针对下一步城镇化,国家仍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调。其中,通过有序疏解中心城区的制造业和医疗、教育资源等优化城市结构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为下一步城镇化做好准备。除此以外,针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而展开的技能培训,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表明“先人才、后普通农民”分批进城的“筛选式”方式,将成为一种趋势。

  

  面对下一步城镇化,农民该注意什么?

  农民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

  首先,知晓哪些人可以参加技能培训。一般情况下,拥有农村户籍、有就业需求和自主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都可参加当地组织的技能培训,其中,返乡创业大学生是主要培训对象。因此,建议有相关需求的农民及其子女,抓住这个机会并及时领取一次性创业补贴。

  其次,提前打算好农村资产去向。在新一轮城镇化中,国家再一次强调要保护农民的个人资产,但同时也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考虑到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同时作用,会让农村的宅基地和耕地变得越来越值钱。因此,建议农民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打算好农村资产去向,以便获得更多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