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徐渭:逆流而上的狂徒!

徐渭:逆流而上的狂徒!
2021年01月15日 12:10 新浪网 作者 书法理想

  在明朝,有这么一个人,可谓是一个逆行的狂徒,书法文学政治无一不逆流为之。

  世人皆有传颂:书法比得上他的,文学比不过,文学比得上他的,没他会打仗,打仗打得好的,政局上你没他机灵,政局里能左右逢源的,画画又不是他的对手,这么一个狂人,便是浙东名士——徐渭。

  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也就是如今的浙江绍兴。

  徐渭的出生并不像同龄世家大族那样一帆风顺,自己所在的家族在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出生后不久生父便过世,而自己还一直由嫡夫人抚养。

  可以说从小就没有过完整的亲生父母的疼爱,即使是家族的骨肉,也没有一丝亲近之感,更多的却是寄人篱下之意。

  徐渭也因此养成了郁郁寡欢的性格,可是这没有压抑住徐渭心中的那束光,他凭借自己过人的聪明才智,十多岁便仿扬雄《解嘲》而作《释毁》,乡绅所见无不惊叹,把东汉的杨修和唐朝的刘晏和他比较,可徐渭不为所动。

  世间险恶,世态炎凉,他不期待这个世界,又得以孤傲自赏的性格,也是从此开始,正式踏上了他的“叛逆”之路,一走,便是六十余年,直至自己生命的尽头。

  刚才说到,徐渭年幼时便聪颖过人,文思斐然,但是他的仕途之路便是各种坎坷。

  二十岁的他考中秀才后,连考八次都未能中举,也不知是老天故意玩弄他,还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换做当代年轻人,让他参加八次高考还都没考过,不知道他的心会被摧残成了何等模样,加之徐渭郁郁寡欢的性格,他是有多大的胸襟才能包揽这几十年的苦闷呢?

  他不但顶住了打击,还创办学堂私塾,研究王守仁的学说,关注国家政事等。

  不得不承认,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在科举考试中失利的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心胸之大已经不是常人可比的了。

  但徐渭毕竟是人,仕途的打击加上他本就孤傲的性格,渐渐成为了人们眼里那放浪形骸,狂妄不羁的形象。

  当然,老天爷把一切看在眼里,终于,徐渭迎来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侵犯浙东,百姓民不聊生,此刻的徐渭积极献策,饱读兵书的他在抗倭战场上屡出良计奇策,为抗击倭寇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自负却颇有将才之风的他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便是当时的浙闽总督胡宗宪。

  胡宗宪是谁?戚继光的上司,抗倭英雄戚继光大家都分外熟悉,而发现并提拔他的人,正是胡宗宪。

  据记载,胡宗宪惜才如命,他得知有徐渭这样的人才,便多次携重礼前去拜邀,几番下来徐渭才同意加入,成为他的幕僚。

  胡宗宪十分器重徐渭,对待放任不羁,行为随性的徐渭可以说是相当包容。

  相传徐渭初为胡宗宪幕僚时,衣着褴褛,整日在市井街头饮酒,喝的醉醺醺的跑到作战会议上转了一圈又大摇大摆的走了出来,无视在场将领和总督本人,手下皆为愤怒,但胡宗宪却很平静,不为所怒。

  胡宗宪的信任得到了徐渭的认可,不久便为胡宗宪提出了“先定大局,谋而后动”的方针,在徐渭的出谋划策下,胡宗宪制定的作战计划成效颇丰,最后赢得了整个抗倭战争。

  不难看出,这位孤傲的逆行者有着自己的一套做事原则。

  加入幕僚之前的他,因为性格和后天的命运多舛,一切逼得他走投无路。

  胡宗宪的邀请,无异是救命稻草,随后的包容更是让徐渭信服。

  所以本就放浪不羁,自负不已的徐渭,甘愿为胡宗宪出谋划策,不仅助他诱降了汪直、徐海两个海盗,更是在胡宗宪捕获白鹿后,主动代他写出《进白鹿表》,让胡宗宪被嘉靖大为褒奖。

  徐渭还更进一步,献上《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直接巩固了胡宗宪在朝廷的地位。

  所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徐渭不像那些阿谀奉承之徒,他看不起寄生虫,更不会做寄生虫,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你看得起我,对得起我,我就誓死报答你。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在朝廷中一时显赫的严嵩倒台,依靠于他的胡宗宪自然也逃不了干系。

  胡宗宪在狱中自尽的消息传到徐渭耳中,霎时间抱头嚎啕大哭,自己的恩人就这般惨死狱中,自己却无能为力。

  对于人生刚有些许气色的徐渭而言,这个打击是致命的,刚刚拥有的一切转眼间便消散如烟,世上再无知己,徐渭崩溃了,他最后的生的欲望消逝了,现在的他,一心寻死……

  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

  在徐渭的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妻子不贞,将其杀害,因此,被关在牢狱中七年。

  七年的牢狱,很难想象徐渭先生在其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但是当徐渭先生从里面出来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徐渭了,曾经的他,登过高台,下过战场,孤傲自负的他写下过无数狂言妄语。

  可是现在,这个他已经死了,从狱里出来的这个人,现在叫青藤道士。

  此时的徐渭仿佛看懂了老天爷的暗示,他比以往更加坚决,更加叛逆,不再依靠贵族显赫,选择了自己的文采识学。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朝政,关心这个国家的发展,但是他已然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个国家,在戚继光的介绍下,他来到辽东李成梁家中,目的只有一个,传授兵法。

  徐渭在这遇到了他最聪颖的学生——李如松,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传给这个学生。

  果不其然,李如松在随后的战争中用兵如神,总能出奇兵异策帮助自己化险为夷,更是在抗倭援朝战争中勇冠三军,正式接任父亲成为辽东总兵。

  老天是最会捉弄人的,晚年的徐渭因为不愿寄居豪门贵族之下,和挚友闹翻,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都被抢或被骗。

  精神病加重的他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朋友,就这么一位饱腹诗书的人,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无人陪伴。

  贫病交加,徐渭最终在自己的破屋中与世长辞,而他身边,除了一条大黄狗陪着他外,剩下的便只有杂草罢了。也许,这也是他最后一次逆天而行了吧。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是一位从出生开始就在抗争的人,他被命运所玩弄,却又时刻在挑战命运,他至死都是孤傲的,他永远在逆流而行,他既是挑战一切的忤逆狂徒,又是那葡萄树下看透一切的青藤道士。

  除了教书育人,他也喜好游山玩水。

  经历了牢狱之灾后,他游览遍了杭州、南京一带,在此间还出过不少名画,不过最著名的,还是要当属那幅《墨葡萄图》。

  借张岱的话讲:“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墨葡萄图》作为徐渭的水墨大写意花卉的代表作,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

  徐渭《墨葡萄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上方又以行次敧斜的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了一位落泊怅然的文人形象,这也使得葡萄在徐渭笔下,成了主体价值的象征。

  在此基础上,由徐渭开创的“大写意花鸟”画风开始盛行。

  “不求形似,但求生韵”的观念对清代八大、扬州八怪乃至现代的齐白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齐白石先生甚至发言道:“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评论家王进玉更是认为:“大写意花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情和修养,也最能看出其对笔墨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由此观之,徐渭在绘画上的成就是历史级的。

  徐渭不仅在绘画上独具一格,书法上也是特立独行。

  明初的书坛大家,都相继模仿前朝的字体,也称“台阁体”,这使得整个书坛一直处在沉郁的氛围当中。

  可徐渭的出现,打破了这场寂寞,他一纸气势磅礴的狂草,开启和引领了一个名为“尚态”的新的书风,这使沉寂已久的明朝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袁宏道都称赞先生说:“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

  元朝以来,杂剧兴盛,徐渭离开朝廷之后,没了收入,自然需要谋生,可是该做些什么呢?

  他想了想,出了个杂剧《四声猿》,这不出不要紧,一出便惊了天下,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看过后大为震惊,身为同行的他嫉妒地大叫:“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

  不仅如此,《四声猿》中的第三部《雌木兰》更是成为后来历史岁月里不可磨灭的存在。

  徐渭的诗,也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存在。

  上面说到的袁宏道先生,起初并不认识徐渭先生,只不过是偶尔看见了先生的诗,顿时高呼:“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

  更是因此写出了著名的《徐文长传》,仅仅几首诗,就让一个人激动到要为他传记,这文采可想而知。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徐渭《墨葡萄》浙江省博物馆藏

  徐渭《菊竹》

  徐渭《杂花图卷》南京博物馆

  徐渭《榴实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水仙图》

  徐渭《兰花图》

  徐渭《墨笔花卉册》(选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胡宗宪徐渭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