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心灵在其中远游畅神——顾晓东山水画艺术

心灵在其中远游畅神——顾晓东山水画艺术
2021年01月18日 18:17 新浪网 作者 艺术观点

  艺术简介

  顾晓东,1963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研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高级创研班(龙瑞山水画创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创作室画家,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常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国内外重大展赛,并被结集出版、拍卖或收藏。中国美术报多次推荐为当代最具有潜力的十位画家之一。

  作品《溪山暮色》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展;

  作品《山木苍翠云水流》参加中国美协“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大展《翠微人家》参加中国美协“鑫光杯”中国画精品展;

  作品《秋晚烟岚图》在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中入选“优秀作品三百件”

  作品《暮色山庄》参加中国美协“世纪中国风情”画展;

  作品《翠微山乡》参加中国美协“2000年全国书画家新作展”

  作品《秋山晚意》参加“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

  作品《春晓图》被评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高研班结业作品展”优秀作品;

  作品《侗乡清幽》获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展铜奖;

  作品《侗乡清秋》参加“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被评为“新世纪中国山水画200家”

  作品《侗乡清韵》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

  作品欣赏

  △写生作品(一) 55x55cm

  △写生作品(二) 55x55cm

  △写生作品(三) 55x55cm

  △写生作品(四) 55x55cm

  放达在静养之中——顾晓东山水画审美初论

  文 / 王学海(文艺评论家、《美学思想》主编)

  有时候,一种微妙的感觉连着大自然,连着不在一处的人和他的艺术,想象力的作用(巴什拉)会让我把思考中这一对象的艺术,变得更具活力。现在窗外正下着罕见的大雪(自从地球变暖之后,江南这块土地上能降大雪,简直已成奇迹),手捧晓东先生赠我的《顾晓东画集》(香港国际画院出版),再回顾09年9月顾先生在我院举办个展的大作,以及他对当代中国画坛状况及其画家为人为艺的真见,觉得便有一种创作的冲动油然在我心中搅动。

  △松风图 68x68cm

  △松荫论道图 68x68cm

  △湖山秋色 68x68cm

  △清韵图 68x68cm

  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挺立于世界艺术之坛,在时间上与艺术上,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先声,所以它才能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然而,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尤其是西方艺术以现代性的姿态闯入之后,如何应对世界艺术流动中之变化,也即作为世界艺术之一种的中国画,在历史发展的当下,她究竟应该如何,便是每个中国画家所不能回避的一个新课题。我以为,晓东先生是一个守成传统的画家,但他的守成,又绝对不是古板的。在画面的处理、背景(远景)的点缀上,都在用一些新的手法、新的视角尝试着笔墨之变。并且,在求变的过程中,他首先是由自己的思想掌控着手中之笔,是以自己对祖国山川的理解与情感,以个体生命的生存对应自然山川的呼吸,去艺术地化出他笔下的山水,去在与原始自然物象的似与不似之间,描绘出他的原创精品来。

  △清风图 68x68cm

  △清秋图 68x68cm

  △松亭雅聚 68x68cm

  △秋山会友图 68x68cm

  譬如《侗乡清韵》的两幅图,都在细节真原的基础上追求该地域特有的一种气势,尤其是在山峦局部的处理上,更见出壮而不僵,坚中杂柔的自然特色来。《春》、《夏》、《秋》、《冬》四条屏,既显示了晓东传统功力,深刻领会历代山水画大家的精髓,又能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对山水的认识:春的平稳,夏的热烈,秋的高爽,冬的远厚,全在晓东用尖锋画的春草(春),墨晕弥散的峰壑(夏),焦墨与淡墨天地之距的感觉(秋),以及淡皴山岩骨质的峥嵘(冬)中淋漓尽致地给表达了出来。中国画早有气扬而彩飞一说,在这里就生动地被体现了出来。

  △清夏图 68x68cm

  △宾友聚会 68x68cm

  △秋韵图 68x68cm

  △会友图 68x68cm

  《石上泉声带雨秋》,《清泉绕村流》,《一片江南雨后山》,《幽涧图》,是我最为欣赏的水墨写意作品。画家的笔墨如何使它在宣纸上活得有声有色,即笔墨之心声如何在画中传导,就得看画家在写意中如何使物质的墨与水在他们创作的图画中,怎样让意境给生动鲜灵地创造出来。看来晓东先生是做到了。你瞧,在这几幅画中,无论是墨色的运用,还是线条的生成,都别开生面。首先,在积墨与淡墨的处理上,画家十分注重对比,由对比引出距离感,引出厚重与轻淡的质感,让观赏者之审美,有脚踏实地、心系远山的开阔感。而我们知道,恰恰是这开阔感,才能引发观赏者之审美想象力,也恰恰是这开阔感,同时传达着画家对生活的一份信念。

  △清幽图 68x68cm

  △溪山论道 68x68cm

  △湖山春晓 136x68cm

  △溪山松韵图 136x68cm

  同样,在以水化墨(晕化)显露出“六色”来的山野之图,以侧锋点缀成的勃立之叶与水流中的卵石,无不显示着自然的生机与不灭的生命延续力,让观赏者从中得受生命的鼓励。其中《幽涧图》更是一幅较为突出的佳作。层层累叠之石岩,或厚重,或峥嵘,涧下小石垒杂之草丛,绒茸生暖,刚绵相间,在墨色流畅的画图中,幽深的境界自然而出,内敛湿润与狂放奇崛相映成趣。墨色的块面组合与线条的经纬暗引,共同形成了这幅写意山水的大手笔。而这对于一个长在南方秀山润水的画家来说,更是不易。

  令人关注的还有晓东先生以文人画的姿态去写意山水的作品。《亭溪烟雨》、《风雨吟松图》、《吟风图》、《清影图》、《清风高韵》、《空谷传声》等,这些作品均以线条见长,于清雅之中见出笔墨的意趣,于清畅与灵动中营造健朗静幽的境界。我想,也许在这里更有晓东先生的文化取向。明月与松的夜行关系,空寂谷声的互动关系,清风金声的表里关系,清泉农舍的动静关系,以及吟风听雨主客关系等等,既是晓东对自然山水的一个文化认知过程,更是他对现实与理想的一种生存与超越的求索过程。

  △湖上清风图 136x68cm

  △湖山清远图 136x68cm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真诚的画家,他的创作都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始终在寻求的一份艺术真谛的精神驱动。高雅的意象,也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境遇与执著的追求中才会产生出来。中国古代绘画中“畅神”一说,在晓东这几幅画中,也许就更有诠释的余地了。如果说,自然界的本色中有亮暗之色,那么,晓东创作出来的这几幅文人山水画中,就更具文士的放达与静养之气。

  中国画的当代性,根本的一条是在创新。然创新决不是放弃传统,创新也决不是简单地中西揉杂。创新必须是在本土语境下的一种求变。晓东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以南方秀山润水为主,又追求北方浑厚大气的山水风貌,我以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地域的差别带来质地的不同,习俗的不同也带来了风貌的差异。晓东从传统文化的文字记载中读懂了历史的记忆,又以自己亲历山水的不同时期的生命体验,暗合成了绘画山水的一种自我语言,这是从自然转向社会,从原野转向人类的一种艺术的自觉构成。他在关系中寻找张力,在诠释中寻找精神的栖息点。

  △清幽图 136x68cm

  △ 清夏图 136x68cm

  所以,他让灵魂照着了山川,也让我们在他的画中找着了他的灵魂。细读中,我也注意到了同一题材,晓东会有不断重复地在画,但画的意境却在不断地刷新,这应该也是晓东在他的中国画学习与追求中,特别是在他去京深造后的一个新的气象。

  这也就是我们能在晓东的山水画中,能够在审美鉴赏中读出一片无限的时空,且能在这无限时空里体验和感悟出山水的呼吸韵律与之它跟人类的宽广关系。

  画家和观赏者的生命深度,也可望会在这里得以掘进。

  (2009年12月27日 大雪飘飞海宁时)

  △秋韵图 136x68cm

  △松风图 136x68cm

  △瑞雪图 136x68cm

  △幽谷秋韵图 136x68cm

  △湖山清秋图 136x34cm

  △溪山秋韵图 136x34cm

  △湖山清幽图 186x45cm

  △ 溪山论道图 136x34cm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