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糖尿病预防,做到这点是关键!

糖尿病预防,做到这点是关键!
2021年05月11日 16:05 新浪网 作者 保健时报

  糖尿病预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关键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李玉秀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截至2017年,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2%。糖尿病可导致失明、截肢、肾脏疾病、冠心病、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肿瘤发病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有这么多的危害,日常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

  预防是扼制糖尿病流行的关键

  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一把利剑,日常应合理饮食,增加蔬菜摄入量,限盐,限酒,减少糖类摄入;控制体重、适量运动,超重和肥胖人群每天保持2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此外,吸烟和长期心情郁结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因此想要降低糖尿病的发生,戒烟和保持心情舒畅也是重要的因素。

  生活中,有一些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这些人包括有糖尿病前期史、超重或肥胖、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年龄≥40岁、缺乏体力活动、黑棘皮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类固醇药物或抗精神病类药物使用史的成年人。上述糖尿病高危人群除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要及早筛查,定期监测,积极控制其他代谢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基石

  想要维持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需要患者和医生携手应对。除了坚持降糖药物治疗,饮食、运动也是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

  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总体应遵循控制总量、合理搭配的原则。

  一是合理控制各类营养物质比例。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提供的能量应占到总能量的50%~65%;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供能比为15%~20%;有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应控制在0.8克/千克体重;脂肪供能建议占全天总能量的20%~30%。

  二是粗细搭配。全谷物和杂豆类摄入后血糖升高相对较少,升血糖较慢,因此其至少占主食总摄入量1/3。推荐荞麦米、燕麦米、玉米及其他杂粮和糙米,豆类可食用红豆、芸豆、绿豆等。

  三是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降低慢性疾病患病概率。建议每日摄入新鲜蔬菜约500克,以茼蒿、西蓝花、菠菜、油麦菜等绿色蔬菜为主。

  四是严格控制蔗糖、果糖摄入量。但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前后进食少量水果。

  五是蛋白质摄入形式应多样化。选用鱼类、禽类、豆制品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猪、牛、羊肉应选瘦肉并控制摄入量,奶制品应选择纯牛奶和原味酸奶以减少糖类摄入。

  六是推荐摄入鱼油、坚果和种子类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避免摄入高胆固醇食物。

  除此之外,要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先喝汤吃蔬菜,最后吃主食,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在糖尿病管理中,我们还常听到“吃动平衡”,这是指能量摄入与消耗保持平衡的状态,规律运动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峰常常出现在进食后,因此推荐在餐后30~60分钟进行运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需要空腹或餐前运动,建议运动前半小时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

  如无禁忌,建议每周至少有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健步走,打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做健身操,游泳等;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并可结合有氧运动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处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患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应避免大量运动,运动方案的选择应经过专业人士评估。

  正确监测血糖是掌控血糖变化的根源

  自我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综合管理中十分重要。常用的血糖监测时间点有三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和夜间。许多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常听医生说“注意血糖监测”。那么对于广大糖友而言,应该如何监测血糖呢?

  对于血糖水平很高或者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应注意监测餐前血糖。空腹血糖达标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未达标,或者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需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的人,要注意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注射胰岛素,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如果总体上血糖已达标,但早餐前血糖仍很高,需要警惕夜间低血糖,建议加测夜间的血糖。任何时候怀疑有低血糖发生都应该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每天都监测血糖吗?不一定,血糖监测频率要结合个人的疾病状态。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建议每周监测4~7天的全天血糖。使用口服或胰岛素降糖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的患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即可。使用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群应有目的地通过监测血糖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应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

  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呢?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空腹血糖为4.4~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10.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0%。国际指南推荐葡萄糖目标范围(3.9~10.0毫摩尔/升)内时间(TIR)>70%。对于年轻糖尿病患者血糖应尽可能控制到正常水平;对老年人或有严重疾病患者血糖控制应适当放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防控糖尿病要早发现并发症

  一些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常常会疑惑为什么医生开了和血糖无关的检查,甚至还建议定期去非内分泌科室就诊呢,这些可以不做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些项目需要定期监测。高血糖可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糖尿病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健康和良好的劳动能力,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因此除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外,建议患者初次就诊时检查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指标,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肝肾功能、血脂、大血管超声、心电图、血压、眼底、神经病变。此后,至少每年检查一次上述指标。如若血糖控制不佳,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HbA1c,并适当增加上述检查项目的频率。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进行疾病管理,就可以平稳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